佛教伦理道德与现代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华方田(“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

小乘禅华方田小乘禅最有代表性的是四禅、八定和九次第定。小乘禅法的突出特点为离染厌世,强调通过修行达到远离杂染痛苦进入清净寂灭的禅定状态。佛教中的“禅”,种类繁多,..

般若与禅定华方田《竞争力》2007年第07期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这不仅由于禅定是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戒、定、慧三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还因为由此而产生的解脱智慧是..

五戒与十善华方田《竞争力》2007年第04期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类在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承受着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

永明延寿与禅教会通华方田永明延寿是开启宋以后中国佛教禅净双修之风的代表人物。若从延寿的思想体系全体来看,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则是“禅教会通”。延寿主张“万法唯心,应须..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

中道理念与现代佛教教育华方田一、佛教教育与佛教的整体发展历史的车轮己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的开端,经历了二千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佛教又面临着新的机..

说律宗(华方田)律宗是以研习和修持戒律为主的中国佛教宗派。其实际创始人是唐代高僧道宣。因道宣常住终南山,因而此宗又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又因此宗所依之律为五部律中..

二十年来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现况与未来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华方田鉴往知来:两岸佛学教育研究现况与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2002.04)页65-692002中华佛学研究所台北..

禅与禅宗华方田“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鸠摩罗什将其意译为“思维修”,指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唐玄奘将其意译为“静虑”,意思是“宁静安详的深思”。“禅那”只是多..

隋朝的弥勒信仰华方田中国的弥勒信仰,自两晋初传中土,到南北朝时期的繁荣,再到隋朝的由盛转衰,中唐以后逐渐式微。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隋王朝短暂的几十年是最重要的转折..

湖南湘潭慈运法师与七塔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华方田位于宁波市百丈街的七塔寺,是浙东四大丛林之—,也是国务院颁布的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始建于唐大中十..

漫谈“般若”华方田(一)关于般若的概念《大智度论》卷一百曰:“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作为诸佛之母,可以说是一切佛教经典的根本..

普贤行愿与和谐社会——“普贤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华方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与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保山市民宗局与腾冲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普贤..

净空法师:极乐世界跟我們关系密切

广东化州南山寺2009年11月念佛七法会开示录(11-23下午)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家我们本次法会的专题是讲“善根福德”,愿望我等诸位同修回去以后,回想自己善根够不够,福德到..

净空法师:只要你相信,极乐世界就能去,老实念佛呀!

净空法师:极乐世界很容易去,这是肯定的。

净空法师:如自己先往生极乐世界,是否会被视为不孝?

赵朴初佛教“三自”思想论析陈坚解放后,中国基督教为摆脱对国外教会的依附,开展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运动,自力更生办教,并于1954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

广西灵阳寺2009年农历11月念佛七法会开示录(初二下午)交命念佛的原理与方法今天上午我们讲了,本次法会交命念佛。为何要交命呢?交命才表达我们接受佛的慈悲,也才能接受到..

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山东大学哲学系陈坚“文化僧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僧人乃至中国佛教的某种特质。在中国,一个佛教僧..

也谈禅宗的“活”陈坚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颜元(1635—1740)是一位力主排佛的思想家,曾写过许多辟佛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辟念佛堂记》,内中有曰:“自汉明帝乃西迎以死教天..

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陈坚内容提要: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禅教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袜宏主张禅教相资;紫柏真可主张禅教同一;憨山德清主张..

《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陈坚引言“途之人”皆曰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然而禅宗的中国化究竟体现在何处,人们似乎并没有并且好像不屑于做一些实证性..

僧肇的“不真空”义——兼谈“六家七宗”对“空”的理解陈坚一东晋僧人僧肇作《不真空论》以阐释大乘空宗的般若空观,他将大乘空宗的般若“空”(以下简称“空”)[1]解释为..

略论通明观禅法陈坚智顗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八中详细介绍和论述了一种禅修方法,名曰“通明观”,那么何为“通明观”?“通明观”又是如何修证的?以及修习“通明观..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