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文钞》:念佛之人,有必要事事常存忠恕、心心防备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必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抉择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注:念佛之人,有..

《佛光菜根谭》:正人不责人所不及,正人不强者所不能,正人不苦人所欠好,正人不计人所不方便。真正人辞富不辞苦,真正人庆道不庆贫,真正人知义不知利,真正人成人不成己..

问:如今想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修什么行,种什么因,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此外,凡夫俗人都有夫妻子女,没有断除淫欲,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答:如果想决定求生西方..

《佛光菜根谭》:四大五蕴的假合之身,孰能无病?生老病死的无常进程,谁能清除?无病之道无他,只需证悟法身;无常之理好解,只需去妄归真。注:星云大师,当代高僧,1967..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天如老人,正当安然静默于卧云之室,有客人推开门扉而入者,乃是禅上人也,于是请他入坐。端坐良久之后,夕阳已经落在窗户之外,香炉..

编者按:不少人每天都在念佛,不可谓不精进,却看不到多少作用。烦恼一来,佛号就再也提不起。为何这颗心依然被烦恼所转?为何这声佛号不能对治妄想?为何往生极乐的希望仍..

菩萨父者,《华严》十一经:威光童子睹如来相,获十种益,首云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疏》谓以念佛三昧,菩萨之父,故首明之。良由菩萨以方便为父,念佛即真涉事,是..

【原文】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答: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

原以禅宗由达摩传来,以故东土尊达摩为初祖,慧能为六祖,衣钵遂止不复传矣。而别传之道,由是大行于天下。以故禅宗的东土传承为:达摩慧可僧粲道信弘忍慧能。不同的是,达..

【原文】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由是观之,众生与佛,本来无二,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但心净是佛,心垢即众生,生佛之辨不远,只..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弥勒菩萨圣诞正月初一日释迦牟尼佛出家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涅槃二月十五日观世音菩萨圣诞二月十九日普贤菩萨圣诞二月二十一日准提菩萨圣诞三月十六日文殊菩萨圣诞四月初四..

【原文】僧问:沙门奚事?曰:事道。事道孰为本?曰:德行为本。僧云:甚矣!子之固也。利以慧入,钝以福修;沙门者,取慧焉,足矣,德行奚为?予曰:先民有言,德行本也。..

念佛念观音,均能消灾免难,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观音。须知观音乃代佛垂..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整天修福报,他会有一个特点,他的内心世界特别的刚强傲慢,尤其是福报越大的人那个我特别大,因为平常他走的道路都走..

【原文】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

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佛陀一代时教,经由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加以判释之后,经典正义这才条理分明、层次井然地彰显开来,不至于成为一锅黏..

佛教人物排名:主要的佛祖和菩萨的排名介绍释教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敬称“佛陀”,意为醒悟者,简称“佛”,所传..

曾几何时,我也是抱着对人生的困惑和探索生命的真谛,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侥幸心理,懵懵懂懂的就踏入了释教这片崇高的国土。幻想着能够从释教里能够捞到点什么。可是由..

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们的心有几种差别相,先做一个分类,有一个问答,问:【夫言正唯识义,约有几种识?】那么在唯识的这个正确的义理当中..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残经不能修补,烧掉没有罪过。如果是还可以看,可以修补的,那就不应该烧。有不知道变通的人,一向不敢烧。破经毕竟不能够再看,又不能像好经一样的收藏,反而成为轻慢亵渎..

在佛教文化中,有观音菩萨有有三十三应化身的说法。而为持经观音就是这三十三观音之一,关于持经观音的由来有两个版别的故事。那么本期的释教故事,为你解说观音菩萨持经言..

文殊菩萨,为释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每年都有许多学子去参拜文殊保佑学业顺利。..

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

灿烂宝瓶之缘起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个灿烂的宝瓶,瓶子里面装着大光明,光明中又显现出种种的佛事:例如,念佛拜佛,或讲经说法,或打斋供众,总之,奇妙无比。大..

.post-contentimg{display:block;height:auto;margin:0auto0;max-width:100%;}.zw{font-size:1.5em;font-weight:400;line-height:0.59rem;margin-top:-0.36rem;padding:0.4..

金刚经口诀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唐六祖大师惠能口诀宋天台罗适校刊河北史凤儒重辑夫金刚经者,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自从达摩西来,为传此经之意,令人悟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