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行房时念佛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临终三大要》如果有人..

有人说: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理念的不同,事念是念一句佛号,持之不断,这样慢慢的,就能收拾多心而成一心了。理念就是回光返照,现前一念。能念..

当大家念经或者拜忏的时候,心总不能够跟法、佛融合在一起。我跟很多道友谈过,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是不是观想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当你念地藏菩萨的时候,你就成为地藏..

禅宗与念佛关系的历史演变情况如何?在中国佛教史上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富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拟着重论述禅宗与念佛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并..

念佛与参禅,都是成佛的方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心,阿弥陀佛也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成了阿弥陀佛,就成了极乐世界。我们看见的世界必须要认识这是假的..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在世间要如何度脱这个人生。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

圣空法师开示:正确的念佛方法我以前也念佛,但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以为只念阿弥陀佛。我现在才知道,我们心里念念要皈向佛,念念要想到佛的慈悲,佛的伟大,佛为一切众生,..

圣空法师开示:我们每个人都要念佛我们每个人,包括学楞严,都要念佛。怎么样念佛呀?首先要忆佛,我们内心里要回忆诸佛菩萨。那我们平时回忆的是诸佛菩萨吗?我们回忆的是..

【原文】今果能以妄想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念能断烦恼,则是念念出生死。果能以念佛之一念不移,一心不乱,比参禅更有下落。总之,惟在一念真切耳。但参禅定要死..

【原文】问曰:想即无想,谨闻之矣!然《方等经》中,修无上深妙禅定,令继想白毫兼称佛号,以祈胜定,既契之后,心佛两忘,信有之矣!但默念泉澄,即三昧自至,亦何必声喧..

问:得生与否,全在信愿有无。弟子在《念佛感应录》里面看过有好多鸟类,特别是八哥、鹦鹉这些众生,它们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学别人念佛。请问,这鸟类众生连人类的语言都..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狭隘自私的,这两个能够心心相应吗?对不对!昙鸾大师在..

一心可现十法界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心有善念,则入三善道;心有恶念,则现三恶道境;心念声闻,便现声闻境界;心念缘觉,变现缘觉境界;心念菩萨,变现..

普贤现身加持,指点念佛往生唐代的大行法师,齐州人,后入泰山,结草为衣,采果为食。精行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现身加持,当即面对普贤圣像深自感叹道:“人命无常终归坏..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个人。他的哥哥教他一个偈颂,他三年都记不下来,奇笨无比,所以哥哥就觉得他不具备出家的根机,叫他还俗。周利槃陀伽为此很痛..

参禅靠自己,而念佛则是依靠他力。通过观想与称名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就会得到他们的加持。现在流行的念佛法门就是这种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而参禅却完全不同,参禅的道友..

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念佛,在人间享受快乐的修行、在西方极乐世界享受每天闻法的快乐。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就可以每天到七宝讲堂聆听大慈悲父阿弥陀佛讲经说法。阿弥..

圣空法师:诵咒或念佛梦见佛菩萨表示什么?问:我经常在梦里诵咒或念佛,昨天中午梦到观音菩萨在虚空开示,情景非常清晰殊胜,那种喜悦无以言表,渴望师父就此现象开示。答..

圣空法师开示:修禅的也得念佛开示:圣空法师摘自:《楞严经要解》第一卷你看外面坐着很多人,门外和门里的能一样吗?不一样。门外的看不见我,门里的能看见我是不是?门外..

和朋友聊天,她一直对佛教很好奇,问我,“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我顿了一下,说,简单的说,就是佛要救度你的意思。阿弥陀佛经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

一、为五欲故,发心念佛,地狱界也。二、为名利故,发心念佛,饿鬼界也。三、为眷属故,发心念佛,畜生界也。四、为胜他故,发心念佛,修罗界也。五、畏恶道故,发心念佛,..

盘腿上座(单盘双盘皆可),帖肚挺胸拔背,双手恭敬合十而念佛号。要领一:双手合十以香计时双手合十的指尖在下巴以上,鼻子以下。两腋松开,手合十时手臂要与肩近乎平行。..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里面说,无量的诸菩萨众,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动经恒河沙劫,来修六度万行,都很难满足。现在闻信净土法门,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一心念佛,万缘..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