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与佛性的区别

问:药王菩萨和药师佛的区别我在网上看半天也没搞清楚,感觉是一尊佛。但是好像又不是。。。望高人解答啊!!答: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被作为佛..

人本具足佛性,并不是说人人都是佛人降生到人世间之前都具足佛性(具足佛性是指具足佛的大爱、大慈大悲之性)。但具足佛性并非说人人都是佛。如:女孩到了可以结婚生子的年..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就告诉我们,所有的一切生命,不仅是人道的众生,哪..

来源:《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解》(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那么这条戒..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对众比丘说道:“愚人之所以愚蠢,从两处可以看出来,是哪两点呢?第一,愚蠢的人对于自己力不从心,没有能力办到的事情,违背因缘强求去..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对众比丘说道:“愚人之所以愚蠢,从两处可以看出来,是哪两点呢?第一,愚蠢的人对于自己力不从心,没有能力办到的事情,违背因缘强求去..

很多年前,曾有一个洋人佛弟子送给夏札仁波切上百万美金支票。这个人趾高气昂对仁波切讲:“我给你100万美金,你去盖个庙吧。”仁波切拿起支票揉成一团,扔给那个人,语重..

时时告诫自己不可落入娑婆污秽的俗智纷争中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论点多,遇事好辩,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在佛法里面叫作世智辩聪,不是..

在芸芸众生里,真正的佛教徒是最难遇到的一种信仰者。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践行着什么是众生平等,大慈大悲。这在任何一个宗教里是找不到的。因为众生平等,佛教的..

问:大乘修行人在对待自他方面与世间人有何区别?答:金厄瓦格西说过:“世间人对自我特别护惜,但是修行人对自我应予以抛弃,而不能与世人的行为相同。世人为了‘我’在争..

宗萨仁波切:超越因果才是真正的佛性虽然我们谈过人类基本的善良本性,以及本质上就是佛,但却从未证明众生有任何基本的善良存在。如果从经验上判断,“性恶”可能是更实际..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持虚云法师的弟子广济,想还俗从军保家卫国,临行前特来向虚云师父道别。广济:师父,五年来我出家侍佛,深沐佛恩。如..

无爱心和情执轻,这个是两码事。没有爱心是对人冷漠、自私自利导致的,他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这就是没有爱心。没有情执,这个人他会很有爱心,他这个爱心不是由情执里..

菩萨、阿罗汉、凡夫三者所见境皆不相同选自《法宝论》,明贤法师著八地菩萨是完整地走过三解脱门和八解脱门两种解脱门的修行者。修行这件事,八地菩萨以后的境遇不是凡夫所..

众生皆由客尘烦恼所误【经典原文】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楞严经》【经文解释】我..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后又去到哪里,在世上几十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等等问题。所以说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叫做欲界,人只有一口气存在,所面对..

问:众生本具佛性,却又枉自受苦。道理何在?答:无数的前辈,为受持弘扬佛法,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三藏教法,使我们得以闻听佛性之义,..

问:宗教与迷信有什么区别?答: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宗教与迷信划等号,把宗教活动误认为是迷信活动,从反对迷信活动的立场出发,禁止、抵制或打击宗..

积功累德第八。积功累德第八,看字面就知道讲的就是积功累德。如果我们不积功累德,大愿就是空愿。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梦想能实现,心想事成;而有些人的梦想最后都成..

问: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答:觉性是本具的,觉知是回归自心。自己明白这叫觉知,本来那个叫觉性。这样分开讲也可以,但实际就是一个。..

佛弟子问:书本上说众生都本具如来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佛慢”与“我慢”的区别呢?答:首先每个人的烦恼中都有“我慢”,我慢是贪嗔痴慢疑五毒烦恼中最隐蔽﹑最难察..

我曾遇到一位想成佛却怕念佛的人,他告诉我说:我怕念佛就会往生。很显然,他把往生当成了死亡。那么,死亡与往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常说人生等于生老病死,这话只说对..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经典介绍】《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佛性人人..

网友:顶礼师父,弟子近日读了梁武帝和达摩祖师“毫无功德”的公案。请问师父,功德和福德有何区别?如何在修行中做到既修功德又修福德?感恩师父。学诚法师:功德是人内心..

网友:真正入佛教当僧侣,与仅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普通人有何区别?例如我不想执着于僧侣这种形式,但我想利用佛法中的智慧。佛教历史这么多年,有非僧侣修成一定境界的吗?..

很多初发心学佛的菩萨们一直不明白什么是许愿,什么是发愿,把两者混淆的也大有人在。佛法虽然说不要执着,不要分别,但是学佛般若为先,我们要明明白白的知道这里面的区别..

恒顺众生是一种菩萨行为,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不过,若是自己没有能力去影响他人,还是要尽量远离,先保持距离,否则容易被带坏了。有些人本来是很清净、很精进的,..

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色在佛法当中叫做质碍,它有固定的形状,也占有一定的空间,叫做色。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身体就叫做色阴。为什么叫阴呢?因为色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