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说: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善恶的报应如同身形和影子一样,形正影正,形斜影斜。因此,天和地都设有专门记过的神,根据人们所犯过失的轻重,决定削减其寿..

人们都渴望过着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顺利。不顺利的家庭生活是有原因的。贪着色欲有着重要的因素。大家都喜欢有圆满的生活,也即是大众所说的离苦得乐。离..

太上说:祸与福,并不固定,全在人自作自受。善恶的报应如同身形和影子一样,形正影正,形斜影斜。因此,天和地都设有专门记过的神,根据人们所犯过失的轻重,决定削减其寿..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问: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样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大安法师答:我们讲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是感应道交,这是这个世间上、这个法界当中,..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成佛的时候,我所放射的光明,可以照无量无边的刹土,彻照无量无边的佛土;如果这一愿不能够兑现的话,我就不成佛。那..

问:我一直在家念佛,也没有什么成绩,据说有人念佛能念到根尘脱落,是什么样子?什么是进入大光明境?听说很多人修到这样了,还有不同的现象等等,这是修净土法门吗?我很..

问:我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请开示。大安法师答: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见你诵大悲咒的时候,常常有一个想求感应,想求神通,想求些什么的心。你有这个心本身就是躁..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人逃过生死)。第二相信人命无常(呼出的气息虽存,吸入的气息却难得保证,一口气不来,便是后世)。第三相信轮回路..

问:怎样理解感应道交?大安法师答: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

问: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具足信愿,散乱心念佛能往生。一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人,他会散乱念佛吗?反过来,一个泛泛悠悠念佛的人能够说是..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

《金光明最胜王经》,我们读了两卷,前面这两卷的大意你们有没有读懂?为什么这部经称为经中之王呢?因为一开始,佛就讲如来寿量,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成道,连一百..

各位啊!我祝你们都新年快乐!不要新年忧愁,不要新年哭,这就是一年吉祥的象征。一年如意吉祥,随心所欲,心想事成。可是你若一发脾气,一生瞋恨心,一有妒忌障碍,一切吉..

诸佛菩萨、贤圣僧,皆有无上的大智光明,无漏无尽的智慧。人有漏,因为有无明;佛菩萨无漏,因为无无明。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也就是糊涂,不明是非,不辨黑白。最大的漏,..

《楞严咒》是灵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严咒》怎么没有效验?不管有没有功效,你就去念,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锻炼就有功夫,不..

忏悔业障的时候,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其中第二种是厌患对治力,就是对往昔所做的恶业,有一颗强烈的追悔之心。我们不应该这样愚痴颠倒,不应该做这些恶业,不应该让自己这样..

问:很多人学佛修行,就是想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但往生不是很容易的。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达真堪布答: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具足四个条件:一..

问:在许多公案中,讲到供养佛陀之后生生世世财富具足。那么如何理解人身难得呢?达真堪布答:要得到生生世世财富具足的果报,这个供养也要有一定的发心,有一定的善根。如..

顶礼有身顶礼、语顶礼和意顶礼三种。在这三种顶礼当中,最重要的是意顶礼,也就是恭敬心。佛法里讲的恭敬心,也就是世俗中讲的礼貌。我们能够表里如一地做顶礼,就可以具足..

问:读经的时候怎么才能具足戒定慧?达真堪布答:读经的时候,若是能保持三门清净,这就是戒律;保持三门不散乱,主要是心不散乱,这就是定;你能够从中去领悟一些真理,这..

问:什么情况下容易有感应?达真堪布答:和佛菩萨感应的时候,会泪流满面;对众生生起真正慈悲心的时候,会泪流满面;对上师三宝生起真正信心的时候,会泪流满面。这都是感..

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也要保持正知,保持清净,守护心。有的人睡觉常做恶梦,有的人睡觉就像死亡一样昏沉,这与睡觉的姿态有关系。若是姿势没有摆好,容易引起一些烦恼..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

问:您怎么看安太岁、点光明灯这类民俗?在这个科学年代还有价值吗?圣严法师答:凡是宗教信仰和民俗的现象,而从科学的观点来进行评断,也就是以逻辑、分析、理论的立场来..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一)信具足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是不必谈的..

有个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课都按时做的,也回向给众生,自认为心量很大。师兄让她参加助念小组,她回答说没有时间。同样是佛门在家弟子的媳妇忍不住与老太太说了您现在帮助别人..

佛教里的规矩,戒期圆满的时候,要烧身供佛,以示虔诚。中国佛教从明朝以来,形成在头顶上燃烧戒疤的制度,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那时我十五岁,家师可能认为我年幼出家,将来..

问:居士只受五戒,请问是否可以覆讲《太上感应篇》等?净空法师答:行!讲《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受三皈就可以了。如果是讲佛教经典,一定要受菩萨戒。《了凡四训..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性,含虚空世界,故无所不在。是以一切众生举意动步,皆在佛之性中。至心恳切,无不应验。故此卷叙现世感应。一、见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