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这问题是:只要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得诸佛护念,前面讲闻这个经能得护念,第二层次是这个闻信名号得护念,那么这两者同时具足得护念是没有关..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这里点明,要证得无上菩提,必须具足持净戒,可见戒律的重要性。而古往今来有一些念佛行..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这四句是第八种,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这偈颂的意思就是观察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大愿,以及果上成..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忧未能开悟明心见性,既已开悟明心见性,则应当效法诸佛施行教化,随类化身,无论入泥入水,在所不辞,不避生死,广度..

第一疑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三涂中救受苦众生。是什么原因要求生净土去自安其身呢?舍离受苦众生则是没有大慈悲,专为..

【原文】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法门,只在第七识上用功,参禅法门能在第八识上用功,何不舍念佛而参禅乎?弟子愚蒙,不了此义,未知是否,请师证明,..

杜牧《江南春》中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陶弘景正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出生于宋孝武孝建三年(456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跨越了南朝..

一天下午,师父妙法老和尚刚刚落座,一位头发稀疏灰白的老人就上前跪倒,未经开口已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经众人劝慰,心情总算平静一些,开始讲述自己的问题向老和尚请法..

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

心中有佛的人,看别人都像佛;心中有恨的人,看别人都很恨。你怎么看别人,别人就会怎么看你,别人的态度反射出你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个老师让全班同学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不..

【原文】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问答解释。问曰:或有人言,所观净境,约就内心净土融通,心净即是。心外无法,何须西入?答曰:但法性净土,理处虚融..

苏州曹鲁川的女儿,嫁与文氏。有一条蛇在追逐鸽子,被家人看见了,随即把蛇打死。数日后,蛇的神魂附在鲁川的女儿身上,借用人的语言说道:“我以前为荆州太守,值侯景造反..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突然间正念分明,我不相信!不可能!你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看到很多老菩萨,念佛念了一辈..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念佛,这叫作离苦得乐的念想。净土宗很多人的失败都是,你的念想就是追求离苦得乐,你本..

从前的陈俊可以说是打着学佛的幌子,既没有做到信,也没有做到行。以前一遇到任何障碍或阻力就去外交,而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不知反躬自省,却向外求驰,真是惭愧..

【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

观世音,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补处菩萨。按悲华经,往昔劫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观世音菩萨为王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尔时宝藏如来为轮王授记已。不..

先说下我进幻海迷局前的经历。我老家在农村,家族人多,爸爸兄弟也多,第一次接触灵异事件是从嫁到我们家的四婶说起,她结婚进门后就说是神仙附体,要安香炉给人看病去灾。..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中寿命长。七日持名心不乱。六根清净性昭彰。如来直指菩提路。句句明文在典章。净邦国土妙无穷。七宝妆成极乐宫。..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化,各有方便,普令获益,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佛..

一天,明心居士送佛经来到一寺庙,与众结缘,时有一穷汉经常到寺庙,看有可吃否。穷汉见此情景便向居士发问。穷汉问:“居士,佛经不可食,何不送来春饼,可吃乎”。明心居..

一天,明心居士送佛经来到一寺庙,与众结缘,时有一穷汉经常到寺庙,看有可吃否。穷汉见此情景便向居士发问。穷汉问:“居士,佛经不可食,何不送来春饼,可吃乎”。明心居..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