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有哪些

《修何道而为灭除》告诉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解脱道的修行内涵,就是对通过戒定慧三学证得涅槃、解脱生死轮回的这一方法产生希求之心。因为求证无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罗提木叉就是针对我们的烦恼、习气所建立的戒律的条文。最基本的就是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杀生是培植我们仁爱..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门教下融合的一点,还是在戒律方面。宗门..

文钞原文:佛法法门无量,无一不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者。汝二人既欲皈依三宝,当须认真持佛净戒。在家人以五戒为根本。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

圣空法师:戒律是一根保险绳|每日一言开示:圣空法师学佛修行重在修心我们要学佛的心量学佛的言行举止,学佛的一切明白道理,心行一如以清净心、无所求之心,利他之心来做..

*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诸佛是谁?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对一切人、物要恭敬,物里有动物,动物里有蚊虫蚂蚁,对牠有没有像对佛菩萨那么恭敬?花草树木是众生,山河大地是众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虽然,在究竟法界体性上,无有轮回与涅槃的分别。但是,在未圆满成就之前,初学者应当要发出离心,为自己乃至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而精进。要想出脱轮回的樊..

印光大师德相2017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四,是印光法师圆寂纪念日。净土法门,广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统摄群机,了无遗物。诚可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

受持戒律后应该更加清净——轻松、自在、快乐。然而我们受持戒律后却不轻松、不自在、不快乐了,原因就是缺乏智慧。佛法所讲的戒律是活的,有智慧的支撑,戒律才能活起来。..

戒律如镜照我心(图源:网络)学佛是什么意思?就是要以佛的行为、佛的起心动念,作为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行为。那对于佛来讲,他其实没有戒律可持,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好的..

可以依止的上师,必须具备以下这些功德:(1)身心清净:没有违犯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2)广闻博学:通达经续论典,博学多闻。(3)具大悲心:对待一切众生,..

宣说金刚乘教法的上师,除了具备具德上师的基本功德,还要具足密续中所说金刚上师的功德:(1)成熟相续:获得不间断成熟的灌顶。(2)持守净戒:没有违犯灌顶时的誓言戒律和其..

戒律是对人生最好的保护“能持”“能持”“能持”“能持”!我大声喊出这个神圣的承诺。此刻,秋风吹拨着经幡,在庄严雄伟的大殿前,上千营员和众多虔诚的信众长跪蒲团,整..

问:供养上师三宝时,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索达吉堪布:供养时,心要清净。像前面供曼茶罗时所说,有能力的,应该将自己实际拥有的财富,以正规、如法、清净的方式摆放..

持戒修行圆满证道一、去恶行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去恶行善,对于任何一种细微的恶行,都不能轻忽,以为做了没关系。其实,一些细微的罪过,有时会酿..

戒律是慈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就很矛盾,三宝很殊胜,成为我们供养的对境,成为我们忏罪的对境,成为我们修福慧的对境,这是很好的,因为三宝福德大、圆满,是殊胜的对境。反..

戒律的作用和意义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不良串..

一信徒问师:师父,有人讲修行是修心,只要心好就行了,不必受持什么戒律清规,师父,这样的说法对吗?师答:对啥啊对!现在总有一帮“大修行人”喜欢讲经说法,聚众讲课。说..

“嗡啊吽”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总说,可以代表诸佛清净的身口意。“嗡啊吽”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总说,可以代表诸佛清净的身口意。“嗡”代表身,“啊”代表..

拜佛对身心都有哪些好处?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佛法: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开发,故俯首返观。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

《感应篇》我们学习到:“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我们提到“算减”,犯身口意三业,就是造作十恶业,会减损自己的福报跟寿命。..

宣化上人法语——戒律AnInstructionalTalkonthePreceptsbyVenerableMasterHua你若懂戒律,对一切佛法都能深入;你若不懂戒律,就像虚空中的云一样,浮浮荡荡,一点根基也没..

1.佛说: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第二种是众生恩,第三种是国王恩,第四种是三宝恩,这四种恩,每个众生都承受等量。2.佛说: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

比方说有人讲“酒只要不喝醉就行。”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说:酒,不饮酒戒是一滴都不能入口,故便饮之,随咽咽而犯。就是你故意喝一滴酒,随吞咽一次犯一次,吞咽一次犯一次..

佛法简单地说就是不伤害众生,并尽己所能地帮助众生。皈依后就真正进入了佛门,成为佛菩萨的弟子,以后不能再伤害众生,佛陀也曾发誓不伤害众生。一边修持对众生的菩提心,..

往生西方净土的条件,在显宗里讲是“四因”,在密宗里讲是“三想”,这些条件具备了就能往生。显宗里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四因。第一个是明观福田。时时处处观想西方极乐世..

佛法中,慧是洞澈世间无常、苦、无我的正确知见。有几位比丘不管在精舍或村落里,总喜欢惹事生非,欺负他人,爱说大话,不知谦虚。有天,他们羞辱一些沙弥,并且夸口道:“..

戒定慧的结果是心不会再成为情绪的奴隶,也不会成为心外世界的配角。善良的人啊!恶念难于调御,所以不要因贪婪与邪恶,而使自己长期受苦报。有一次,五位在家信徒到揭达林..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