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 贪嗔痴

以戒为师,定慧双修佛祖释迦牟尼临终遗言,要佛弟子们“以戒为师”。对于一个佛法修行者,“戒”是最基本的要求,“戒”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实际使用中,“戒..

药师佛随病设药,能令除灭一切病痛,去除三毒贪嗔痴

均齐定慧修止观修习止观的人,不能偏修止,也不能偏修观;念头专一以至无念,是为止;了了分明以至无杂心,叫做观。止中没有观,心必昏沈;观中如有没有止,心必散乱;所以..

体慧长老苍南矾山居士林2月26日开示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本居士林林长慈悲,各位在家菩萨早安!阿弥陀佛!佛说:大家都有缘。大家有缘才能聚集在这个居士林,参加这..

阿含定慧二学之“综合说”与“分别论”释性广印顺导师曾指出:从《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二书的比对中,发现佛教界对于定慧二学的修持已有偏重发展的倾向。如《杂阿含经..

皈依佛法僧开发戒定慧2011年1月1日,在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北京龙泉寺举办为期三天(1月1日——1月3日)的元旦法华法会。下午三点,师父为发心皈依的信众传授皈依,并做重要开..

六祖坛经讲记定慧品第四前已讲疑问品,现续讲定慧品。定慧在佛法修学中,是极重要法门。佛法行者,不论自修或利他,皆不能缺少定慧。法华经说:『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一)公案本文韶州法海者曲江人,初见六祖。问六祖曰:「即心即佛,愿垂指喻。」(识起迷情于何谓即心即佛,心佛本不二,心者由识而转成慧,佛者依空体而生法无所生灭。)六祖..

断恶修善戒定慧121128椒江广灵寺蒙山开示在佛教里,《华严经》称为经中之王,而且佛早就知道,就说:“这个经以后由中国人来保护,由中国人来弘扬。”你看,佛陀在世的时候..

597经(妙色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到诸天所供养。首先是一位天子问佛:云何诸众生,受身得妙色?云何修方便,而得乘出道?众生住何法..

有句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曾经的我真的是烦恼重重。小时候,我是留守儿童,每天晚上体验着一个八九岁孩子独自住一个农村大院子的各种恐惧。这些经历导致我长大..

贪、嗔、痴是三毒,能毒害我们的法身,杀害我们的慧命,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如果我们不断除贪、嗔、痴性,纵然修学佛法也没有真实义,有名无实。 我们修学佛法..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约佛涅槃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说,乃约多分而言。亦有非身骨之舍利。如宋人刻龙舒净土文板,得三颗舍利于木中,..

“戒”是什么?勿扰他心为戒。持戒就是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不打扰别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定”是什么?不被人打扰,勿舍己道名定。不舍弃空性的慈悲,安住在..

戒定慧(图源:网络)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约佛涅槃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而说,乃约多分而言。亦有非身骨之舍利。如宋人刻龙舒净土文板,得..

戒,定,慧,这三个字,只要知道点佛法的人,都耳熟能详。以前,我认为,戒,就是戒律,就是不允许做某事;定,就是入定,禅定,坐着不动,能达到很高境界的样子;慧,就是解..

熄灭贪嗔痴(资料图)戒文:“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惠..

建立态度:问诊贪嗔痴再学八步骤三种禅修,就像及时雨,提醒自己时时回归初心,思考自己为什么学佛,应如何修学?法义中阐述了“真诚、认真、老实”与十八字方针的关系,“..

问: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界诠法师答: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于贪。生活必需以外,过于奢侈的要求、追求..

心外的世界,如果心没有定力,就会随境而转每个人生在这个世上,都有贪嗔痴等烦恼。我们通过听闻佛法之后实践佛陀的教导,就是为了祛除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气。这些形成烦恼的..

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问: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界诠法师答: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于贪。生活..

一切都是无常的证明,一切都是可以拿来修心的对境贪婪的禀性是围绕着欲望产生的。它表现在喜爱追求更多,得不到满足。它总是追求舒适排斥不适。它期望通过享乐而非吃苦的方..

佛法中,慧是洞澈世间无常、苦、无我的正确知见。有几位比丘不管在精舍或村落里,总喜欢惹事生非,欺负他人,爱说大话,不知谦虚。有天,他们羞辱一些沙弥,并且夸口道:“..

我们平时讲到“贪、嗔、痴”三个字的时候,可能不会有多少感觉,因为它的意思很平实,容易理解。于是我们往往只把它当做佛典中常出现的一个概念。但我发现,一念贪心,真的..

你看报纸上面说,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数里面占到15%都是死于血癌。中医和西医几乎都是无法治疗的。如果从药师咒的角度来说,怎样从根本上来治疗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原因..

问:师父您好!如果一个人对佛法清净的信心和对上师清净的信心被别人嫉妒,并且恶意破坏,最终破坏成功了,怎么办?别人的贪嗔痴慢疑嫉妒和你有关吗?(资料图)答:你好!如果一..

我们要知道贪瞋痴它生起的这个次第。好像医生去帮人治病一样,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么病。同样的我们要对治烦恼,首先也要能够知道这个烦恼的次第,施设对治的方便。一般的凡..

佛学上的贪是指有求心,即六欲(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法欲),它缘起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不贪就是无求无欲,不贪是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和第六识转..

在确认了苦的范畴之后,我们需要发现它的来源,这有两面:烦恼或无效的情绪,以及有垢染的业力。因为烦恼的情绪会污染业力或行为,所以我先讨论它们。烦恼的情绪有两种,一..

佛教所说的“贪嗔痴”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于贪。生活必需以外,过于奢侈的要求、追求,那都是属于贪这个范围。贪财、贪..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