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与禅宗的区别

天台与华严及判教韩焕忠摘要:天台宗与华严宗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两个以教立宗的宗派。智额在四教判释中判《华严经》为“高山顿说”、“圆教兼别”,体现出他诸经并尊的融合..

《华严原人论》对儒家人性论的批判韩焕忠[摘要]在儒家人性论实现由汉唐到宋明的形态转化中,佛性论的影响起了重大作用。“佛性”一词,在印度佛教中,原为表达世界本体属性..

也谈禅宗的“活”陈坚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颜元(1635—1740)是一位力主排佛的思想家,曾写过许多辟佛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辟念佛堂记》,内中有曰:“自汉明帝乃西迎以死教天..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属青原行思一系。此宗以创始者云门文偃禅师(864-949)为宗祖。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文偃在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今名大..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创者义玄禅师,在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临济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临济宗。临济义玄禅师是曹州(今山东荷泽..

中国禅宗人类宗教的最高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魏德东主任编者按: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在河北邢台召开,此次论坛围绕“辽金元时期的华..

法衣与《坛经》——从传宗形式的演变看禅宗的中国化历程魏德东黄德远在中国禅宗史上,传宗制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佛法以心传心,这是禅宗的根本特点。但作为正宗传替的..

达摩禅法与中国禅宗刘元春所谓达摩禅法,实际就是达摩的禅学思想。它主要反映在昙琳所记的《菩提达摩大师大乘入道四行观》中。⑴本文基此作一浅略解释,并循着它的思想脉络..

华严三圣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

密宗与禅宗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陈士东佛教十宗中,禅宗讲顿悟成佛,密宗能即身成就,此两者共相辉映,俱为大乘最上法门。然而今之世,有学禅宗者轻视密法,认为密法不是佛说..

密宗与禅宗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陈士东佛教十宗中,禅宗讲顿悟成佛,密宗能即身成就,此两者共相辉映,俱为大乘最上法门。然而今之世,有学禅宗者轻视密法,认为密法不是佛说..

赵州禅师在东亚禅宗文化中影响甚巨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张文良编者按: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中国..

日本的达磨宗与中国禅宗张文良日本的禅宗从中国传到日本,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现在的临济宗(十四派)、曹洞宗和黄檗宗三大分支,在整个日本宗教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社会..

初期禅宗的如来藏思想张文良如来藏思想或佛性思想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潮,在中国佛教诸宗派中都可以看到如来藏思想的影响。按照《坛经》的说法,禅宗六祖慧能是闻《..

《楞伽经》与灵辨的《华严经论》张文良灵辨的《华严经论》是中国佛教学者对《华严经》最早的注释书之一。此注释书本来是百卷大着,但现存的只有十二卷。这部著作是在问世百..

海外华严研究一则高明道台湾目前的华严探讨很不容易绽放一点有生机的光彩。这种对华严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而言,不能不说可悲的状况,一方面与中国佛教近几百年的发展有关,另..

谈谈翻译与诠释──以《华严》数偈为例高明道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牵涉到抉择,而此抉择背自后有一番诠释。同样,阅读翻译作品时,读者的理解也离不开诠释,而这种诠释又等于..

华严宗在中国佛教的重要性高永霄大乘华严宗的思想体系者,乃贤首法藏大师(六○三—七一二),相传法藏为智俨弟子,智俨乃杜顺弟子,而华严宗之成立,乃受杜顺之着述所影响。..

漫谈华严中的净土高明道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学术陷入空前的混乱。撇开政治宣传的扭曲、误导不谈,单就现象本身来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事实(注1)一般世学如此,佛学亦不..

龙树与华严哲学吴汝钧关于华严思想,一般认为是沿‘华严经’、唯识与‘起信论’发展而来。其实它与龙树思想有一定的理论关连。在思考方法上,华严的论典便常引用龙树的四句..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

三、王阳明排斥禅宗契入天台王阳明是明代的代表人物,他思想中有许多禅迹,这是事实,但这是表面的、形式的,所以并不重要;王阳明思想的深层本质内容确是排斥禅宗的;他的..

三、禅宗对天台宗的吸收、融合与争论禅宗与天台宗,前者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为特色,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称为是传达拈花微笑、正法眼藏佛心的心宗。后者则以一念..

中印禅宗史讲稿之概论篇道坚概说译者印海法师,江苏如皋人曾跟随慈航法师及印顺导师学习,致力于佛学教育,创办福严、太虚佛学院。创建法印寺于南加州洛杉矶。著有弥勒上生..

中国禅宗史籍概略一、唐五代之禅宗史籍1、《楞伽人法志》唐代玄赜(生卒年不详)撰,记载自古《楞伽经》系统的高僧事迹及思想。原书已佚,但玄赜的弟子净觉在此基础上撰《楞..

二十一、清凉之心水——离世间品五台山清凉寺自东亚之佛教圣地五台山金阁寺向西前进,野生之草花遍满全山,如毕绒毯般生意盎然,穿越山领,再往前行,可见标示「清凉寺入口..

二十四、永远之求道——入法界品(三)终南山之华严行者——普安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边郊外,有神禾原,位于流自终南山之·河、镐河汇合之处,高原广阔,云雾重叠,不易目睹终..

十九、普贤之行愿——普贤菩萨行品北山石窟之普贤菩萨四川省大足县因石窟聚集,故有「石窟之乡」之称。大足一带之摩崖造像,据传有数万尊之多,故亦可称为「佛陀之乡」。闻..

十八、如来之光明—佛不思议法品、如来相海品、佛小相光明功德品安阳修定寺塔与慧藏河南省北部靠近河北省地方,有安阳市。流经安阳市北方之湖河上游,有灵泉寺石窟,而县城..

二十三、唯一法门——入法界品(二)善财童子之合掌像——法海寺譬画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有寺院名法海寺,建于明代正统年间(公元一四三六——一四四九斩),现存有山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