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弘法的时候,身边常随的弟子有1250人之多,在这众多的弟子当中,最有名的有十位,修行最好,并且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专长,受到佛陀的赞扬和其他僧众的尊重,成为佛陀灭度后继承和弘扬佛法的主要力量,今天末学就和大家聊聊这十位大弟子。

一,摩诃迦叶——头陀第一

也称大迦叶,因为佛陀弟子中叫迦叶的很多,一般说大迦叶就是指的摩诃迦叶。他专修头陀苦行,一直是独来独往,后来即使到了老年,还一直坚修苦行,因为他是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苦行得到第一人,禅宗就将其尊为头陀第一。他和佛陀著名的“沾花一笑”的故事一直传诵至今。大迦叶还是第一次佛典结集的负责人,由于圆满完成这次结集的任务,大迦叶从此名闻天下。世尊入灭之际,他正在北方行脚,得到消息后,悲伤不已,昼夜兼程赶回,跪拜于佛的棺前,痛哭不止,立志结集佛典,留住法脉,建造人间净土。传说在结集完经典,阿难继承法脉以后,大迦叶就进入鸡足山入定,等待下一尊佛弥勒出世,方行涅盘。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

阿难陀也称阿难尊者,是提婆达多的弟弟,甘露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佛最小的堂弟,25岁出家,侍从世尊达25年之久。他生性博闻强记,闻一知十,世尊为了让他继承法脉,把前二十年所讲之经又给阿难重讲了一遍。所以,在第一次经典结集当中,大部分的经文,都是凭阿难的记忆而口述的,被后人誉为“多闻第一”。他天性慈悲温和,容貌俊俏,深得女人的爱慕,所以屡遭女祸。阿难在佛陀生前并未开悟,后经大迦叶教诫,发奋修行,终于开悟,于120岁时从容灭度。

三,舍利弗——智慧第一

原名优婆底沙,详名舍利佛多罗,又名舍利子。自幼聪慧,精通百艺,他与朋友俱律陀,拥有很多弟子,声势浩大,后得知世尊的盛名,仰慕不已,于是率领三百多弟子,在竹林精舍皈依佛陀,受具足戒,弟妹六人全部出家成为世尊弟子。舍利弗的皈依,使僧团的队伍更加壮大,佛陀的影响力更为广泛,佛陀称赞他为法将,占弟子中的首座,佛经中很多都是他和佛陀一问一答,相得益彰,后被称为智慧第一。

四,须菩提——解空第一

须菩提出生于舍卫城婆罗门教家庭,是给孤独长者之弟,长者鸠留之子。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第一”。电视剧《西游记》中,传授孙悟空本领的师父,就是须菩提。

五,富楼那——说法第一

富楼那意译为满意子,满愿子,出生于迦吡罗卫城郊的罗那拔多村,是迦吡罗城长者之子,辩才无碍,善说诸法实相。因为他善于讲法,通达诸法的理体,通过听他讲法而得到度脱的,多达九万九千人,所以被称为“说法第一”。

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

世间多称目连尊者,少年时与舍利弗是好友,自幼就立志离俗修道,后与舍利弗一同皈依佛陀。目连被称为神通第一而闻名,目连非常孝顺父母,“目连救母”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佛教中的“盂兰盆节”也是因他救母的故事而来。

七,摩诃迦旃延——论议第一

摩诃迦旃延为梵语音译,意思是文饰,其本名为那罗陀。其父为吠陀学的论师,他继承其父的血统,成为一位贤明的长者,后来皈依佛陀,成为僧团的一员后,更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的特长就是能言善辩,辩才无碍,无论任何人来和他辩论,他都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被誉为论议第一。

八,阿那律——天眼第一

阿那律又名阿尼卢陀,是白饭王的儿子,世尊的堂弟。有一次,阿那律听佛陀讲法,因疲倦而昏昏欲睡,受到佛陀的斥责。为此,他深感羞愧,立志昼夜不眠,以致后来双目失明,后因精进修道,勇猛精进,终于修得天眼通,被人誉为“天眼第一”。

九,优婆离——持戒第一

优婆离是梵语音译,意思是近取或近执。他出身于首陀罗——当时印度被视为最低贱的民族,开始是王舍城的一名理发师,但他本性忠厚善良,工作热心,深得宫廷王公贵族的信任,后来就和释迦族的公子们一道发心皈依佛陀了。优婆离精于戒律,持戒严谨,被誉为“持戒第一”,后来在结集经典的时候,律藏部分都是由他诵出的。

十,罗睺罗——密行第一

罗睺罗是世尊的儿子,母亲是耶输陀罗。罗睺罗刚出生后第七天,佛陀便离开王宫出家了,罗睺罗于15岁时从舍利弗出家,成为佛教僧团中最早出现的沙弥。由于罗睺罗十分顽皮,修行经常懈怠,受到佛陀的严厉教诫。从此发誓严守戒律,精进修行,再没有放逸违犯,因此被誉为“密行第一”。

古人曰:吾,一日食三餐乃常人也,为何这么胖啊?其实,胖者非一朝一夕,人之所以会胖,并非都得归咎于天生的基因。其后天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性的转变才是最为可怕的原因。..

在《大智度论》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长老比丘,自己要缝僧伽黎(出家人披的袈裟)。他的眼睛不好,所以就不好纫针,穿线时针鼻就纫不进去。于是他就说:“谁乐..

在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王舍城中,住有一个名叫室利笈多的人,他在王舍城中,也有些名望,所以大家称他为室利笈多长者,但他却是露形裸体外道的忠实信徒。佛陀是救人救世并..

烧身供养的兔子(图片来源:资料图)佛陀在世的时代,有一位比丘,平时只喜欢与俗家的眷属们来往,不喜欢读经,也无法适应僧团中的生活。于是佛陀让这位比丘离开僧团、远离..

僧肇天纵英才,留下一部《肇论》,名垂青史。(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僧肇,是东晋时代著名的佛教学者,京兆(今陕西长安市)人。少年以佣书为业,遂得历观经籍,亦爱好老庄..

人生的真相在一个寂寞的秋天的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旅人正..

佛陀成道的第三年,从南方的摩揭陀国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上自净饭王,下至释迦族所有的人等,都到城外欢迎佛陀,这中间没有参加欢迎行列的唯有耶输陀罗和罗侯罗。在耶输陀..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嗔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

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舍,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读经典、精进行道。有位年老比丘,名叫摩诃卢,生性愚钝、不解事理,比丘们都会热心地教导他一些..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长得最年轻最漂亮的是阿难尊者,他有庄严得如满月似的面容,有清净得如莲花似的眼珠,加之他非常聪明伶俐,佛陀所有应机的说法,听到他的耳中,他就不会..

佛陀与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时间止住于古印度毗舍离城外的猕猴池畔。当时,毗舍离城有一位大长者名为毗罗先,他虽然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宝,却生性悭贪吝啬,毫无仁惠布施之心,..

这是一个佛陀的故事,讲了感恩的道理。这个故事很简单,但这个道理很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感恩,感恩会带来什么样的果报。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曾经以一根拐杖让七个..

一天,善生的十二岁朋友芭娜崛多请佛陀教她们交友之道。就在前一天,她与她最要好的朋友佳莉嘉闹翻了。来看佛陀的路上,虽然经过佳莉嘉的家,但芭娜崛多也不肯进去。直至后..

赵州从谂禅师道行高洁,有“古佛”之称。他以深邃的智慧、诙谐幽默的语言,引导了一代学人走向真正的自我。赵州禅师活了一百二十岁,被唐昭宗敕谥为“真际大师”。有信者问..

一次,比丘们问佛:世尊!您成正觉后,曾入娑罗聚落乞食,却一无所得,空钵而还;这是什么样的因缘呢?佛陀回答:这是如来在过去生中所作之业,今生因缘成熟故感此报,必须..

(一)对治生死业障。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死业障,因为这个是最务实的。因为这种业障一来,你生命都没有了,你到哪里去都不知道了。所以说,你轮回..

有一次,菩萨乘愿再来,成为一位皈依三宝,严守五戒、十善的国王。在他的国家里,从不使用武力,也不设监狱刑堂。这个国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

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所以他们坐在一棵壮硕茂盛的石榴树下乘凉,并互相交换..

佛陀三滴眼泪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此文章摘自《旧杂譬喻经》,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发菩提心的重要。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任何一个善根,纵然像阿罗..

编者注:本文摘取自南怀瑾先生讲述的《圆觉经略讲》,其中佛陀指出轮回的根本就是爱欲,要出轮回,必须先断爱欲,但是断爱欲之事,绝非一般人能行。所以南怀瑾先生就借此机..

吸烟令善知识及善性众生远离,令恶知识及恶性众生亲近。不蒙吉神拥护,虽修善行,但其功德很少,且遗患于后代。身口意三业不清净,所修佛法不如意,更不得成就。天龙八部厌..

自己是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故事阐述了佛陀所说的:“我己经不再被别人的嘴巴所控制,我己经不再是别人嘴巴的奴隶,因为我是自己的主人。..

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这个小故事描述的是佛陀发现僧团中的一些新出家比丘有些心浮气躁,于是给他们讲诉了一个小猎豹的故事。佛陀告诉比丘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