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动画释迦牟尼佛度化的一生


公元前544年,人类最伟大的圣者——释迦牟尼诞生在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城,那时他作为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相传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因梦见一头大白象而怀胎,在赶回娘家生产的路上于兰毗尼园中将他生下。

悉达多太子自幼过着无忧无虑、锦衣玉食的优越生活,十六岁时和拘利城的耶输陀罗公主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儿子罗睺罗。生活奢侈舒适的太子一直以来都不知人生的痛苦为何物。有一次,他在外出游玩的时候,遇到了衰弱的老人、痛苦的病人和下葬的死人,这才明白了“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痛苦,于是,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十九岁那年,悉达多太子终于下定决心,舍弃一切荣华富贵与亲情离开了王宫,到森林中做一个修道者。他四处参学,寻求人生的真谛。悉达多的父亲净饭王派遣大臣想把太子带回家,却被他坚定的拒绝了。

悉达多在尼连禅河的森林中,以种种难以想象的苦行修行了六年。有一天,极度虚弱的悉达多晕倒了,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他认识到苦行并不能获得了脱生死的根本觉悟。于是,他接受了一位牧女供养的乳粥,恢复了体力,在河水中洗净身体后,来到菩提迦耶一棵茂密的菩提树下。他在座上铺了青草,一心端坐树下。

就这样,悉达多禅定了七天七夜,摧破了一切通往菩提之路的魔障,终于大彻大悟,觉醒成佛,号“释迦牟尼”,时年三十岁。

释迦牟尼成佛后,他在天神的请求下,开始为众生说法。他先后在婆罗奈斯的鹿野苑、王舍城的竹园精舍、舍卫城的祗园精舍等地说法,制定了戒律,建立上千人的僧团。他著名的上首弟子有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迦旃延、阿难陀等等。

释迦牟尼成佛后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从不休息地向众生说法,直到他七十九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四处传教。受他教化的的弟子中有国王、贵族、军士、商贾、也有妓女、乞丐、贫苦大众;还包括他的养母、妻子、儿子,后来也都成为他的学生。无论贫富贵贱,释迦牟尼佛都平等无碍的慈悲对待,用种种善巧的方法教化人们从痛苦烦恼解脱。人们尊敬的称他为“佛陀”,即觉悟者。

释迦牟尼佛向众生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真相,指导众生放下贪嗔痴,修持戒定慧,彻底转变人们对世俗的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的范围,而达到这种转变的最高目标——解脱。

公元前485年,七十九岁高龄的释迦牟尼佛即将进入涅盘,他在拘尸那末国的娑罗树林中头向北方侧身而卧。此时,他依然谆谆不倦地为弟子们做了最后一次说法,还收下最后一个弟子。之后,释迦牟尼佛进入了不可思议的涅盘境界圆满结束了他光辉伟大的一生。

佛陀涅盘后90天,由大迦叶、阿难、优波离等五百大阿罗汉的常随弟子,共同完成了佛经的第一次结集。在后来的几个世纪内,佛教徒举行过多次结集大会,汇集成今天三藏十二部佛教经典,使佛陀的真理言教能够流传至今。

2550多年来,依佛陀教法修行而得救的人数,实在难以统计;受佛陀之光庇护的人们,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释迦牟尼佛用他完全无我利他的言行,树立起了人格的最高典范,成为众生的救主和伟大的导师!

净饭大王在夫人与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成佛前的身份)的身旁,见到人世上都在变化的现象,一面欢欣,一面又在忧惧。这时有一位在蓝毗尼花园附近的婆罗门相者,博学多闻,高..

释尊成道后,很多释迦族员受佛教化,纷乱出家进入僧团,其间有不少人变成了佛陀的首要弟子。《释迦谱》等经论记载了他们的出家缘由:一、阿难尊者阿难尊者是斛饭王之子,释..

一日禅:选择决定一生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你的选择。人生充满选择,所以人生充满变数。关键的选择决定一生,细小的选择影响心情。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一..

北印度憍萨弥罗国首都舍卫城中,有一位乐善好施的须达长者,他有七个儿子,前六个皆各有贤淑的老婆,仅第七个最小的儿子,娶了王舍城护弥长者的女儿玉耶为妻。玉耶虽生得天..

一日禅:用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许多人都有一生灿烂一回的渴望,但我们却往往都没有付出一生不屈不挠地努力,在遭遇困难和阻挠的时候,往往接受环境的安排。人生的..

智慧法语:菩萨度化众生是无私的菩萨的慈悲是无着的菩萨大士开化诸人。立于佛道求圣路者。于一切法而无所慕。具足慈心行佛之仁永不有处。彼慈如此故谓无着。——《阿惟越致..

大约是八年前,我发觉我这自个太计较,总以为别人应当不移至理的对我好,而常常让自个很不开心,也影响别人的心境。所以我选择去修行。我想要有包容心,也想让自个肚子能撑..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经》中介绍,光目女是地藏菩萨前身,由于宿世为救亡母,发大誓愿,来世度尽阴间悉数众生,所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编者按: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因有感于人生烦恼,不管父王阻遏,抛开娇妻幼子,连夜逾墙出城,自行剃度落发,毕竟悟道成佛。当他成佛往后,对于尘俗亲眷是不是还有联络?怎样组..

释迦牟尼佛宿世曾是帝释天王,经常用佛法游化四方。他发现宿世的老朋友此生变成富豪的老婆,沉迷于荣华富贵,对无常毫无警觉。于是就化作一个商人,来到富豪家。富豪的老婆..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

一生奉行的义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帝释因为不放逸,所以成为诸天王;精进受人赞叹,放逸受人诃责。有一天,离车国的摩诃利王子,前来聆听佛陀讲解《帝释所问..

释迦牟尼佛转世的故事佛教指修善果之法。《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内除贪爱,外行布施,内外相应,获福德无量,见人作恶,不见其过,自性不生分别,是名离相,依教修行,心无..

更好的度过一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事物。然而,人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不论其民族、性别、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有什么不同,但都希望幸福平安,而不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