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如何快速治病

人间有一类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也发心修行,可是他不了解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要究明自心。我们自心,真如自性具足全部积德行善。全部圣贤的学问都是在自心上,在销归自..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的东南方,有一条大江,这条江水又深又广,在江河的岸边,住了五百户人家,他们从未听闻过道德的精神及佛法的真谛,人民个性刚强,难调难伏,横行无忌,..

佛陀不仅仅是有自觉的功德,他更是引导众生觉悟的伟大导师!他所具备的无量功德,还反映在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这十..

自度方能度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摄影:清广)网友:师父,我学佛也有几年了,父母不支持、不理解,说我年纪轻轻就迷信,简直无法沟通。现在我很怕回家,也不想回家,..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已近三千年了,所以现在人,活到七十岁的已为上寿。再过一千多年至两千年人,人活五十一二岁即为上寿,那时《楞严经》..

持经利益随心论,以今人受持经典,了无敬畏而发。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敬畏中求,能竭诚致敬,纵究竟果德,尚能即得,况其下焉者哉。余皆随事而书,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佛法来讲,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谓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什么叫净心呢?平常无妄想、无杂念,绝对清净,才是净心。有妄想,有杂念、有烦恼,是..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根据所观境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类的修行:第一个叫作自力的法门。这个自力法门,它的所观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心的时候..

佛法大要,总为戒定慧三学;法海浩瀚,无出经、律、论三藏。通而为言,经、律、论各有诠释戒、定、慧三学;别而分之,经解定学,律释戒学,论诠慧学。戒、定、慧称为三无漏..

问:南无阿弥陀佛,至诚顶礼宏海法师!家人十多年来,每天早上几乎都上香礼佛,再念十口气佛号,但不愿皈依。在家吃素,出门吃荤。且常在佛诞日或六斋日十斋日饮酒,喝完酒..

问:佛友之间讨论佛法的时候,说错了话是否就是谤佛谤法谤僧了呢?答:佛友之间讨论佛法,偶尔说错了话不是有心诽谤,你自己也不要去上纲上线了。这个讨论佛法肯定各有不同..

问:戒律中常见对歌舞的限制,如八关斋戒中,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等。但佛经中常见对伎乐音声舞蹈供养的描述,佛教石窟壁画中也常见乐舞形像,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等。请..

问: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传印长老答: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凡修学佛法,首先强调正确的信仰。然后基于正确信仰的力量,自然会落实到修学实践当中去,最终达到不枉此..

念佛法门是什么?大家要懂得,念佛法门是救度的法门,不是修行的法门,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大家的观念要彻底地改变,我们很多人讲念佛都是讲修行,讲做功夫,在善导大..

我们既然成为佛陀的弟子,总是应该以亲近佛法学习佛法为最要紧的事。那么,怎么样才算真正的亲近佛法呢?在佛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佛言:“比丘不以饭食转相呼为亲道,唯以..

有一些学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种极端。比如:某个人虽然能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但只注重外在表面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

专心致志佛经里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即是说明在学习佛法过程中,对于学修的教法要专注,才能深入了解教法含义,不至于浮光掠影式的闻思。在生活中亦是如此,无论学业..

佛法是福慧双修的法,福慧两足方能成为究竟圆满的佛陀。有人说般若是诸佛之母,那我们只要有智慧就可以成佛了,为什么还需要福报呢?其实不然,智慧固然重要,但是福报依然..

身是最麻烦的一桩事情,佛法的修学从哪里开始?从破身见开始,也就是说,必须把身见放下,你才能入门。这是众生最困难的一桩事情,真放下了,就证须陀洹果,须陀洹是初果,..

积极乐观:人的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态,不同的观念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做人做事无论什么时候都应怀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消极避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诚实守信:..

「七佛灭罪真言」,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经上是这样说的:「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曰佛言:世尊若比丘,於世尊去世之后,若毁四重,若比丘尼毁犯..

智里面没有悲,不是真智;悲里头没有智,不是真慈悲。这个话,诸位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体验。你看很多人:这个人好慈悲!没智慧,慈悲还做了错事情。佛门的谚语说,「慈悲..

尽管我们多数作父母的,要象佛陀那样有意识、有成效地教育孩子,只能是梦中之想,我们仍可以效仿他的榜样。但是在我们把他的榜样付诸行动时,需要认识到这样一个关键点:佛..

六祖坛经说:“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即佛。”圣人与凡夫就是一念之转,一个觉,一个迷。生命不觉醒,成长的过程就是迷失的过程。以佛疗心,心灵获得解脱,不为物牵,不为烦..

佛智众多,非言能尽,这叫“不可称”。跟佛在一起,不问他的时候,他保持一个正常的现相,圆满觉悟的现相是在定中,你有问他就给你解答,解答完之后他又回归本位。回归本位..

佛法不离世间觉。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佛法和世间种种的形态结合起来,解决世人在世间种种形态中遇到的困惑、遇到的问题,用佛法解决它、规范它、改变它,使大家呢..

问:一个朋友每天诵三遍《无量寿经》,不念佛号,这样修行也属于念佛法门吗?宏海法师答:这个同修也算是剑走偏锋,但这个问题确实也提得很好。实际上,净土法门它需要开合..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容易犯的是盗戒。在佛法里面,凡是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将别人的利益,想方设法据为己有,这都属于盗心、属于盗行。你绞尽脑汁,巧取豪夺,造作无量..

这个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六字洪名——佛的名号,来念佛。执持名号又分出来有声念佛,与无声念佛。有声念佛,就是我们开静的时候,大家同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有这个声音。..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