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竭诚致敬能获佛法利益


持经利益随心论,以今人受持经典,了无敬畏而发。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敬畏中求,能竭诚致敬,纵究竟果德,尚能即得,况其下焉者哉。余皆随事而书,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取其益,勿校其迹,自有裨益。倘以古德著作绳之,则将焚毁之不暇,何可令其一经于目哉。

在早期发表的论文当中,《持经利益随心论》,是说我们受持佛经能不能得利益,得利益的大小,跟我们能受持的人存什么心是相关的,是谈这个。那么这篇论文的写作缘起,是印祖观察到现代人受持佛经没有一点恭敬和畏惧。

印祖发现很多人把佛经放在桌面上跟那些杂物放在一起,看经典的时候毫无恭敬:躺在沙发上看,或者一边挖鼻子、挖耳屎,或者抠脚板,甚至放屁,诸如此类。这些不仅得不到利益,而且是一种亵渎。再就是,印祖常常看到一些居士乃至一些大文化人,拿着佛经,卷起来看、翻角,都要呵斥他,了无恭敬。所以有鉴于此,印祖从慈悲心里面写出这篇文稿。它也是末法众生的特点之一。末法众生是很难生起恭敬心的。上古时候人心淳厚,尊师重道,他那个恭敬心由衷而发。现在的众生善根薄弱,人我是非,我慢严重,尊师重道就很难了。

当时佛说了一部《佛说正恭敬经》。阿难请问这个恭敬之法,佛开始都不跟他说。因为说出来,很多人、现代的众生会害怕,他也做不到。阿难听了之后发愿他来奉行正恭敬法,来为末法的众生做一个榜样。那恭敬法里面说到,一个学人对和尚阿阇梨讲话都不能露齿;走路不能踩到影子;请法要跪着;出来,后退到见不到的地方再跪着;每天早晚要问安,如果和尚阿阇梨在里面不理睬,要到门外再来顶礼三拜,然后绕屋三匝,再回去;和尚阿阇梨没有说什么你就不能去做,事事要请教;不能在背后说和尚阿阇梨的坏话,如果说了一句坏话,就要到地狱里面遭受六十小劫的苦刑,等等。

这一说我们看得也胆战心惊,我们做不到这种恭敬。那什么叫阿阇梨?阿阇梨就是一个人跟你讲过一四句偈,讲过一偈法,讲过四句法的人就是你的阿阇梨呀。现代人能做得到吗?他听了很多法,对法师、老师什么的,一到下面,哎呀,他讲得怎么样、他讲得怎么样,他哪如我呀!马上就说坏话了。他不知道这一出口就是六十小劫的地狱苦,所以这个很麻烦。

末法众生是没有这种恭敬心。没有恭敬他就得不到利益,甚至未来的苦报有不堪设想者矣。所以印祖在很多文稿里面,一段很有名的文句就是谈恭敬问题: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则消十份罪业,得十分利益。如果了无恭敬,虽种远因,然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也。这个不堪设想者印祖都不敢把这个后果说出来,一说出来,那简直就是没有办法说啊。但经典当中把这后果说得很清楚啊。所以为此,就写出这部论出来,要在佛法当中得到真实的利益,一定要在恭敬、畏惧当中去求。得佛法实益的奥妙就是诚和敬两个字。

竭诚致敬,古人对经典的那种恭敬,如果写一部经,那不仅要香汤沐浴,要洗手,要换新鲜的衣服,每次写字前都要沐浴更衣,甚至吐气都有个管子通到屋外,摒住气来写。然后要吐气的时候赶紧离开,再用一根管子通到外面去。写经的纸有时候都是自己种树,三年先种树,这树都是用很干净的泥巴,用香泥,香水,每天到那个种树的地方都得沐浴更衣,然后持咒、梵呗。种三年树一直很干净,从一开始就非常洁净地做过来。写一个字都要顶礼几拜。

这样写出的经,一写完这个经就能放光的。所以我们看到古人,他读经之前一定要凝定心,先静默若干时,然后再展开经本。展开经本想象佛就在面前,如对圣容。每部经的文句就是佛对我们亲口而宣说,不敢有丝毫的念头分散和轻慢之心。那写经也是全神贯注,全神贯注也是他恭敬的表现。那全神贯注这种真诚、至诚就能感通。

有位古德在写《法华经》的时候,写到天黑了。天黑了,他的侍者进来,唉?天已经黑定了,你怎么还在写啊?等他一听这句话,再一看,漆黑一团了。但是他写经的时候恭敬至极、心无分别,他的笔下是光亮的。等到一分别,也就暗了、黑了。

所以印祖讲,如果能诚敬到极点,就是成佛的果德都能够得到,更何况其他伏烦恼、断烦恼、开智慧、得福德也都能得到啊!他的《持经利益随心论》很短。紧接着,他还有一篇将近一二万字的《竭诚方获实益论》,大家可以看一看。竭诚方获,你真诚到极点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印祖在开示乐清吴璧华居士的时候,也是谈这一点。吴璧华居士是早年留学日本的,他向印祖请教怎么样能够修行佛法?修行佛法有没有什么秘诀?印祖就说,修行佛法有秘诀,秘诀就是诚、敬两个字。这是玄之又玄的。所以这两个字:诚、敬,举世之人都知道,然而诚敬之道举世之人都暗昧,都做不到。

就好像白居易居士去参访鸟窠禅师,说什么是佛法大意?鸟窠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两句话,三岁小孩都道得出。鸟窠禅师说,但这两句话八十老翁都行不得啊。你能把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做到究竟,那都成佛了。哪有那么容易啊?所以这篇大家可以反复去读。那么从这个开导可以看出,印祖希望周孟由两兄弟,一定要在竭诚致敬方面去获得佛法的利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山头的石块可以用来琢磨这个玉,这个意思就是说你不要以为我的话,就比喻他山之石,但是你能按这个话去做,也能雕琢你这个人才,雕琢成器啊。你就取这个文稿的利益,不要去计较这个文辞的粗糙,就自然会得到这个法上的利益。我这几篇文稿,如果你以古圣先贤、古德的高论、宏篇、经义,这个标准来衡量,那我是远远不及。那我唯恐把它烧毁都不暇,赶紧要把它收回,怎么可能还能够经你们两位大德的眼光去看呢?你不要计较它文字的粗糙,也不要跟上古的古德相比,相差甚远的。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这篇文稿,你销归自性得利益,其他的你都不要去计较。我是一个凡夫僧,写的东西也是不很高明,你不要计较这样的迹象,自然有裨益。

所以这是印祖他在自己的文稿、文章里面,一方面他谦虚,而谦虚里面包含着他对于自己所阐述的义理,针对末法众生的根机能令他得到利益,他有一种自信、自肯在里面。也就苦口婆心地转述,你们要好好地读一读这部论,依教奉行。那么读经、读论,不像世间人要去考功名、考学位,佛法里面读所有的经论都要把他看成是教诲,看成是我们行为的指南。是要依教奉行的,是要销归自性的,是要落实在我们的行动当中的。

佛法的修行你不能在行动当中体现出来,它就没有力量。你仅仅在文相、概念当中去兜圈子,纵然说得天花乱坠,纵然能够写出很多的文稿,著作等身,但是你内心的道力显发不出来,于是在生死面前,在腊月三十到来的时候,都不能得到真实利益,手忙脚乱,还是瞥尔随他去,哀哉甚可伤。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浅谈“禅定”初修——唐安古寺居士学修心得篇吕军涉足佛教的人,一听到“禅定”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自己没那个天份。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神秘..

关于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安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安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