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乘修行人如何平衡自利与利他的关系?索达吉堪布:博朵瓦叮嘱我们:“修行人应当励力调服自相续,首要之举就是如此。以他利为主的行为并没有开许。只需在心里想着利益..

孩子小的时候老缠着我们,我们感觉到烦。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了,逐渐有了自己的生活,有时候说话的机会都很少;然后孩子去远方求学,一年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思念的时候也只能..

问:娑婆世界处处充满遗憾和不顺,这对大乘修行人是否有不利影响?索达吉堪布:菩萨在修习布施持戒安忍等福德资粮时,如果有强而有力的外境助缘,那么成就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核心提示:成刚法师,1944年生,吉林长春人。十五岁开始吃素,劝人放生。1980年在长春般若寺依天台宗大德澍培法师出家。1981年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学习深造后回到长春般若寺..

问:如何让大乘佛法很好地融合于现代社会生活?索达吉堪布:在弘扬大乘佛法的同时,不能让佛教被社会同化,在信心、修行、仪轨等方面都应原汁原味地保持。当然,也应主动让..

除了在龙泉寺承担,我在另一个寺院还有一些事情做,其中有一些我自己一个人做就可以了,另一些要和人合作一起做。比如,写新闻稿。那个寺院的几乎所有活动的宣传稿,都出自..

问:怎么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达真堪布:现在很多人都说,“我的要求不高,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就行。”你的要求够高了。发财不难,当官不难,但是要过平平安安的..

除了在龙泉寺承担,我在另一个寺院还有一些事情做,其中有一些我自己一个人做就可以了,另一些要和人合作一起做。比如,写新闻稿。那个寺院的几乎所有活动的宣传稿,都出自..

问:大乘修行人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索达吉堪布:要修学善法,最大违品是对身体的贪执,因有了对自身的贪执,平常所作的绝大部分都是以自身为出发点,唯恐它受到伤害,处..

世亲无著兄弟再过了下来,佛过世以后,七、八百年之间,出来两位大菩萨,一位叫无著,一位叫天亲,也叫世亲菩萨,这是中文的翻译,我们不讲梵文,他原来叫什么名字都有的,..

佛教徒吃素的最正确态度应是以发起菩提心来吃素,这是大乘佛教的博大精深所在。大乘佛教的思想和精神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和自度度他。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自相续中..

问:发心修大乘法者该如何护持自心?索达吉堪布:想护持无上菩提心的修行人,一定要谨慎地持守正知与正念。正念即是忆念所缘往事不散乱的心;所谓正知,指做任何事时,心里..

问:初发心的大乘行人该如何利益众生,做到哪种程度才算没有舍弃初心?索达吉堪布:利益众生有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发心并受菩萨戒后,并不是要求你立即去像大菩萨那样直接广..

大乘止观的智慧,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一个总结。大乘止观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二句话:第一个,遍计本空;第二个,依他如幻。就这二句话。一个是真空,一个是妙有;一个是有所..

若想从轮回解脱、成就佛果,仅有出离心还远远不够,戒、定、慧也是其必要条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八万四千法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三个——戒、定、慧。戒、定、慧对于小乘、..

2015年5月22日(农历四月初五),圆满了三日的《楞严经》诵经法会后,慧日禅寺恍如明镜的上空,嘹亮响起《妙法莲华经》的诵读之音。乌阳既升,爝火不息,山间曦轮自光辉,..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大法师介绍了大乘佛教研究中心成立的缘起、宗旨、规划等。李栋财摄4月8日,由中国福州开元寺与泰国摩..

编者按:如今各地寺院或信众组织的放生活动非常普遍,但放生究竟有哪些经典依据?放生有何等功德福报?合理放生应当采取何等方式?古代高僧怎样看待放生?历代政府又是何等..

凡夫俗子怕果不怕因,人们在杀生的时候不会怕,杀鱼、砍鱼、解剖鱼虾,一点儿都不怕,要多残忍有多残忍。自己生病的时候就怕得不得了,当医生让你上手术台的时候,人们都在..

第二届中国五台山国际佛教文化节暨佛教文化艺术大展于2005年8月21日至2005年9月21日在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举办,并隆重举办《祈福和平、和谐、和睦》水陆大法会。..

当年梁武帝请达摩祖师入宫,问了三个问题:第一问:“我修建了许多佛塔和寺庙,度了许多人出家,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回答:“没有功德。”第二问:“世上有佛吗?”祖师..

对于每一个众生来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活着的时候,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临终的时候,也希望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人格的尊重。能在更多的爱里活着甚至死去,应该..

“有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这是我儿时曾经听一位长辈说过的话。当时听到的时候,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然而奇怪的是,这句话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拂之不去。直..

静观世间:波涛过后,大海归于平静;风雨过后,大地归于平静;忧喜过后,人心归于平静。走过风风雨雨,尝过酸甜苦辣,最终会感觉平淡最好,不追逐于风云般的无常,在平淡中..

东南亚小沙弥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首先,大乘在灭..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时临末法,众生福薄。明师难遇,正法难求。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

(一)能灭诸罪、宿业不受:1、灭定业、不定业罪报: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善不善业皆不失坏。若有众生作诸重罪。当生卑贱种姓之家。贫穷疾苦寿命夭..

「又《智度论》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什么时候真平等?世间法里头没有平等,大乘佛法里头有真平等。《华严经》上佛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能、相好,它的原文..

「又《智度论》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什么时候真平等?世间法里头没有平等,大乘佛法里头有真平等。《华严经》上佛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能、相好,它的原文..

佛教在中国,大乘八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小乘这两宗宋朝以后就不传了,现在南洋小乘,中国只传大乘。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没有小乘哪来的大乘。这是中国祖师大德们,唐朝..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