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我们僧团要关心佛的法身舍利。上根..

问:一个人如果接受大乘佛法的教育,主要是哪些方面的素质会提升呢?索达吉堪布:受过大乘教育的人跟一般世间人相比,在智慧和大悲两个方面远远超胜。在智慧方面,他们从来..

一般来讲,我们已经进入一种生活的悖论模式。一般是拼命赚钱,一边是拼命消费。所有赚的钱永远不够花,因为欲望太重了。人的欲望是整体的,比如吃的欲望重,看的欲望也重。..

问:经常在碰上难事或生病时才想得起祈祷佛菩萨,发愿断恶行善。而在快乐的日子中就有些忘乎所以。如何警醒自己?索达吉堪布:很多人在健康、快乐、顺利的时候,往往会忘记..

什么良心就过什么日子这个时代二十一世纪科学又发达,因果轮回的又快,电视一打开天天就是因果报应的事,不知道生命原来是有因果的,自己做的什么东西都得自已受。你对人好..

面对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时,立刻就会暴露出所有的缺点。作为佛教徒,不是接触到一位西藏的喇嘛,就是学密宗的,也不会因为接触的是一位和尚,就是学显宗的,最重要的是以心..

什么良心就过什么日子这个时代二十一世纪科学又发达,因果轮回的又快,电视一打开天天就是因果报应的事,不知道生命原来是有因果的,自己做的什么东西都得自已受。你对人好..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乱正教,以自爱乐令他转。”“菩萨藏”就是指“大乘”,“深广法”也是指“大乘”。天台宗讲的“藏教”、“通教”、..

菩提心(资料图)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生起的,先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十法经》中开示的生起菩提心的四种方法:第一,了解菩提心的功..

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我们才能充分感知一个家的温馨和踏实。家有老人,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亲情还在。工作和事业失败了,可以重来..

圣僧”在大乘佛法里指的是几地菩萨?有人问“圣僧”在大乘佛法里指的是登地菩萨以上?是几地菩萨?“再来人”指的是几地菩萨?诸位善士!佛教以三宝为中心,所谓三宝,即是佛、..

问:一般人遇到身心上的痛苦,都难以接受,倍受折磨。大乘修行人是靠什么方法来面对的?索达吉堪布:对一个普通人而言,不愿接受痛苦、强烈地执著安乐,这种分别念一直在不..

我们依靠众生,累积了无边的善根资粮,并在未来不断利益着自己,最后成就佛果。大乘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所谓的以发菩提心摄持,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

大乘佛教如何利益众生?(资料图)首先第一个我们要懂,佛教比较重视个人的修行,这个是没有错的,这个非常重要。大乘佛教它的最终的目的是度化众生,或者是利益众生。但是这..

学佛不要搞得一身佛气《维摩诘经》没有一点形式主义的味道,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诵读此经的功德编辑一、能往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定当得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之所围绕};二、诵读解说此经能常见我佛常在灵山讲法(此胜功德当年天台..

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过什么样的日子(资料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双胞胎兄弟,在前后两天之内不约而同地登上报纸。哥哥上报是因为他是参议员,为国家做出了贡..

道德之殇“醒”“省”(资料图)提到道德问题,已经感觉到道德滑坡的概念已经不能概述了,要用比较严峻一点的概念——道德危机了。这些年来,我们只要生活在中国大陆,就深刻..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说:“某某人一生做尽坏事,可身体却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顺。而我经常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做过很多好事,还专心念佛,却..

三十五佛,出自佛典《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大宝积经优波离会第二十四》和《佛说决定毗尼经》。三十五佛忏悔文即礼拜常住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的一种修行法门,此法..

加入三级修学后,一直有发布自己修学心得的习惯。因为这样的因缘,有了书院网站后,自然而然就发心参与文宣工作,包括收集稿件、看心得、推送心得。我本身就是一个阅读速度..

要真正做到皈依三宝、心怀大愿、欲得最高证悟以利益众生,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证悟的本质。当然,我们必须明白世间生命的本质充满痛苦。我们了解尽管轮回的生命看起来充满诱惑..

小伙寺庙禅修半月感悟:不玩手机的日子很清静如今,手机和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沟通工具,还是获取信息的来源。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一天不用手机或上网,就已经..

问:要成为合格的大乘修行人,让自他都获得真正的利益,内心必须明白哪些重要的道理?答:朗日塘巴格西教诫后人说:“我看过许多甚深教言,从这些教言中,了知到‘我’是一..

问:学习大乘佛法很久了,但关键时候还是最在乎自己。应如何修心,才能真正做到自轻他重?答:自己利用日常中每件小事,不断地串习,成熟护他如己的悲心,这就是自他相换菩..

问:将一切外缘皆能视为修行助缘,而顺利趣入大乘佛法的关键要点是什么?答:夏热瓦格西说:“修行人如果没有把自身看成敌人,那么最好的上师也无法利益你;什么时候真正能..

问:大乘修行人在对待自他方面与世间人有何区别?答:金厄瓦格西说过:“世间人对自我特别护惜,但是修行人对自我应予以抛弃,而不能与世人的行为相同。世人为了‘我’在争..

福山合卢寺将举办第七届“传授大乘菩萨戒”法会法会法讯菩萨,是世间最美的称呼,慈悲、利他、清净、自在,是如来的使者,众生的朋友。菩萨,译为“觉有情”,就是能自觉、..

问: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明贤法师答:“升恩斗怨”,老话或说成“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是中国人特别有智慧的一个词。当人快被饿死的时候,给他一升米..

问:初发心的大乘行人应以何种方式利他?答:大乘修行人必须按次第而行,首先发起愿菩提心,进入大乘,如法地依止善知识,听闻佛法,断除增损疑惑而求得正见,然后安住在寂..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