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我们现在很幸运地,遇到了大乘佛法,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唯一目标就是获得遍智佛果。所以,要精进修持十善、四无量心、六度四摄、寂止、胜观等一切法门,以前行发心、正行无..

大乘密宗,又称为近道金刚乘。因为见解和修行方式不同,获得果位的时间也有快慢:(1)如果修持外密的事部、行部、瑜伽部等三续,获得灌顶后,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修持有相..

一信徒问师:师父吉祥,大乘佛教的弟子是不是应该把利益众生放到第一位呢,请您慈悲开示。师答:虽然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帮助、利益他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前提是自己..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

问:如何判断一个修行人是否是大乘种姓?索达吉堪布:什么样的人有大乘种性呢?有两种情况:按照《入中论》的观点,当你听到般若空性的法音,欢喜得汗毛竖立、眼泪直流,这是..

问:大乘菩萨依靠菩提心来断除烦恼,小乘是依靠什么呢?索达吉堪布:阿罗汉的相续中应该是有菩提心的,只不过小乘中并没有特别强调而已,不然的话,我和我所执是无法断除的..

大乘经典是佛对哪些人说的?耳熟能详的《法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等大乘经典,在读诵的时候,不知是否有人会与我一样存在疑点:声闻人以学修小乘佛法为主要,但..

在工作和生活领域,树立起积极的佛教徒形象知足而少欲的人,就很容易感受到快乐,佛教中有“知足少欲,圣者种”的教言。知足少欲,是一种内心修持的结果,需要警惕的是,它..

问:对于开始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而言,今后的人生应如何定位?索达吉堪布:以前上师如意宝曾说,今生和来世比较起来,我要对来世重视。当时有些道友对这句金刚语并不是很理解..

第三届国际佛教大学联盟研讨会开幕式2017年五月六日上午在曼谷举行,泰国新任僧王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佛教大学联盟代表与会。六日下午,以“南北传佛教交融,东西方文明对..

有些人觉得“过日子”嘛,不都是一样?每天吃完早饭,就在想午饭吃什么,上午下班前就在想中午吃什么,吃完中午饭开始想晚饭吃什么……不上班也不行,因为会没饭吃,所以上..

问:从行持上看,绝大多数宗教都劝人行善,大乘佛法这方面有何不同?索达吉堪布:道教修行善法,基督教修行善法,佛教也修行善法,除了穿着方式不同以外,外在的善法形象似..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我们僧团要关心佛的法身舍利。上根..

问:大乘初学者如何让善法方面的心念不断增上?索达吉堪布:由于自己前世的发愿力和佛陀的加持力,今生我们才有了修持善法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定要抓住,不要认为今天对佛有..

大病初愈后的这段日子大病初愈后的养护期是生病时间的3倍,初略算了一下也得花上1—2个月。上周天气比较凉,孩子有过2次全身发冷症状,体温在36度左右,手脚冰凉,阳气非常..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被称为佛的法身舍利。摩诃迦叶说那些肉身舍利就让那些国王大臣去关心,我们僧团要关心佛的法身舍利。上根..

问:一个人如果接受大乘佛法的教育,主要是哪些方面的素质会提升呢?索达吉堪布:受过大乘教育的人跟一般世间人相比,在智慧和大悲两个方面远远超胜。在智慧方面,他们从来..

一般来讲,我们已经进入一种生活的悖论模式。一般是拼命赚钱,一边是拼命消费。所有赚的钱永远不够花,因为欲望太重了。人的欲望是整体的,比如吃的欲望重,看的欲望也重。..

问:经常在碰上难事或生病时才想得起祈祷佛菩萨,发愿断恶行善。而在快乐的日子中就有些忘乎所以。如何警醒自己?索达吉堪布:很多人在健康、快乐、顺利的时候,往往会忘记..

什么良心就过什么日子这个时代二十一世纪科学又发达,因果轮回的又快,电视一打开天天就是因果报应的事,不知道生命原来是有因果的,自己做的什么东西都得自已受。你对人好..

面对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时,立刻就会暴露出所有的缺点。作为佛教徒,不是接触到一位西藏的喇嘛,就是学密宗的,也不会因为接触的是一位和尚,就是学显宗的,最重要的是以心..

什么良心就过什么日子这个时代二十一世纪科学又发达,因果轮回的又快,电视一打开天天就是因果报应的事,不知道生命原来是有因果的,自己做的什么东西都得自已受。你对人好..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乱正教,以自爱乐令他转。”“菩萨藏”就是指“大乘”,“深广法”也是指“大乘”。天台宗讲的“藏教”、“通教”、..

菩提心(资料图)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生起的,先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十法经》中开示的生起菩提心的四种方法:第一,了解菩提心的功..

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我们才能充分感知一个家的温馨和踏实。家有老人,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亲情还在。工作和事业失败了,可以重来..

圣僧”在大乘佛法里指的是几地菩萨?有人问“圣僧”在大乘佛法里指的是登地菩萨以上?是几地菩萨?“再来人”指的是几地菩萨?诸位善士!佛教以三宝为中心,所谓三宝,即是佛、..

问:一般人遇到身心上的痛苦,都难以接受,倍受折磨。大乘修行人是靠什么方法来面对的?索达吉堪布:对一个普通人而言,不愿接受痛苦、强烈地执著安乐,这种分别念一直在不..

我们依靠众生,累积了无边的善根资粮,并在未来不断利益着自己,最后成就佛果。大乘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所谓的以发菩提心摄持,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

大乘佛教如何利益众生?(资料图)首先第一个我们要懂,佛教比较重视个人的修行,这个是没有错的,这个非常重要。大乘佛教它的最终的目的是度化众生,或者是利益众生。但是这..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