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与演志法师对话录


陈晓旭与曲靖市沾益县大觉寺演志法师有一次精彩的对话,在对话中,陈晓旭就已经流露出皈依佛门的心愿:“我的人生目标是在我寿终正寝之前,能够把人生真正想清楚、觉悟,并且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全都赎罪,然后做一些好事。”
(陈晓旭所说的“错误”,是指行为、语言、思想上有意无意的小过失。)

以下,为演志法师与陈晓旭的对话(略有删节)

演志法师:大多数人是从“林黛玉”开始认识你的,可以讲讲以前的你吗?

陈晓旭:我生在鞍山。父母是京剧演员。他们希望女承父业,可我却醉心于芭蕾。3岁时,父母开始教我读古诗,那些诗词在我心中引起了某种化学反应,我常陷入无边无际的遐想,喜欢对着星空祈愿,我相信它们一直都在关注我,保护我。

记得那时有一个女生很强悍,常带着一群女生孤立我,我就请星星月亮帮助我实现她对我的臣服。第二天,她真的来与我讲和,态度十分诚恳……从此,我开始相信:冥冥中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主宰着一切。

那么渺小的我,为何会与它相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这些疑问,像一个个小火炬,把我从黑暗带向了光明。

10岁时,我拥有了一双红舞鞋,开始学习芭蕾。12岁时,我放弃了舞蹈,然而,身体静止了,心中丰富的意象仍然汹涌澎湃。我开始写诗,尽管只有十几岁,却满纸悲天悯人的惆怅。我那时最喜欢雨果的《悲惨世界》和曹雪芹的《红楼梦》。15岁时,我在《青年诗人》杂志上开始发表诗歌,那时我从未谈过恋爱,却写了许多爱情诗。

演志法师: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你有记忆深刻的挫折吗?

陈晓旭: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的幸运,一切的收获,来自于你前世今生的播种和耕耘。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宇宙万物,因果定律无处不在。

我能够在上万名竞争者中得到“林黛玉”的角色,也是因果缘分。十几岁时,我就开始理解她、感受她,还把她的诗抄写在日记上。

《红楼梦》播出后,陈晓旭的名字被林黛玉取代了,“林黛玉”成为我演艺生涯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发现了精彩的大千世界,却又向我关上了一扇门,使我不能继续演艺事业。

演志法师:你比大多数人都更早得到了名与利,是什么机缘使你学习佛法?

陈晓旭:我曾专注于财富的积累,但后来,我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母亲不知何时开始悄悄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这一切他们又能带走什么? 这种心痛,使我从喧闹中安静下来。

1999年,我偶然听到《无量寿经》的录音带,内心突然明亮了,那个世界,仿佛印证了我从小到大对神秘天际的无尽遐想。我对经中所描述的一切,没有丝毫怀疑,就像有人将你心中多年描绘的蓝图突然呈现在你面前那样惊喜、感激。

两个月后,我在净宗学院听老法师现场宣讲《华严经》,并与他亲切交谈。看着法师慈祥光明的面容,我感到自己与佛法很早就相识了。

我问法师:“我可以做您的弟子吗?因为在我的心里,您早已是我的师父了。”

第二天,师父为我和妹妹传授了皈依。

演志法师:你所从事的广告是一个充满物欲的行业,怎样平衡它与佛教徒生活的冲突?

陈晓旭:佛要让我们创造一个永不失去的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是从纯净纯善的爱心中产生的。佛教导我们怎样以正确的方法获得快乐的生活。我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财富,但我的财富,不是为了满足一个人、一个家庭对物质的欲望,而是用于更广大、更有益于社会的事业。

问:我们以真实的信心念这句名号,就往生到一个好地方。这在佛教就是出六道轮回的西方极乐世界,在其他有些宗教就是六道轮回的天道。可是这一信心和这一名号对愚夫愚妇来说..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我们会很容易地把佛号创造出来,因为佛号只要经过念诵听,自己创造声音,你自己再听回去,自念自听,这个佛号就..

疏文:增结者,《净名经》云,有二比丘犯根本戒,发露求忏,优波离为依律定罪,疑心不释,净名言:汝毋以常法扰乱其心,重增此二比丘罪。永嘉拟之萤光,谓不能开其迷暗,而..

我告诉大家我学楞严到了现在,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心想事成。“无复怨怼斗争之声”,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再也没有怨怼了,再也没有斗争了,即使有怨怼,但是我们的心态已经改..

印光大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

问:一个朋友每天诵三遍《无量寿经》,不念佛号,这样修行也属于念佛法门吗?宏海法师答:这个同修也算是剑走偏锋,但这个问题确实也提得很好。实际上,净土法门它需要开合..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首先我们看左边这个叫作生灭心。我们的生灭心是从八识产生的。八识叫作异熟、思量、了境。异熟就是..

问:请法师开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宏海法师答: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从教义上来讲,表达的是一个最究竟圆满的法性之理。之所以能够把心、..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的境界,效果是不一样的,它的确会产生作用。你看我们念佛,我们念佛是一种本尊相应法。我们这一念心能念的..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即以懈怠及贪瞋痴四法为体。放逸跟前面的懈怠有关系,不过它比懈怠又更严重;因为懈怠是对..

说到中国人学佛法、读佛经,首先要感谢的一个人就是“鸠摩罗什”法师。因为我们所熟读的佛学经典大都是他参与翻译的,而他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我们晓得鸠摩罗什法师..

问:省庵大师在《西方发愿文注》中说:念佛而不发大菩提心,不与弥陀本愿相应,终不往生。请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发大菩提心是往生的必要条件吗?大安法师答:不仅是省庵大..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十方世界诸众生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专心系念我国,修习诸善万..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我成佛时,往生到我刹土的天人悉皆圆满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如果此愿不兑现,我就不成佛。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

愚痴就是对事理的颠倒,颠倒染慧为性。这个邪见在唯识学叫颠倒推求,还加一个推求。我去查台中莲社,它出了一本《百法》,我上次去南普陀也讲到这个地方,我当时也发了一个..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离开我这一念虚妄的妄想,就没有这一切差别境界可得。你经常这样子修行,就能够解脱生死的业力。从唯识学的角度,我..

问:请问法师,蕅祖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里的全由怎么理解?这句话怎么去圆融三辈九品中,有除持名之外影响到品位的行持呢?宏海法师答:蕅祖说:得生与否,全由..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简单多了,你今生才几十年,能打多少妄想?问题是我们要面对我们的过去、过去无量的过去生命所留下的痕迹,我们今生都要概括承当..

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五类: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禅师。善于诵经的为经师,善于持戒的为律师,善于论义的为论师,善于说法的为法师,善于修禅的为禅师。但在..

一居士问:师父,供佛像怎么样才能供养得更好,不会给人带来灾难?妙祥法师答:佛不会给人带来灾难。他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予光明和温暖,他不会带来乌云。我们所谓的供养得..

【原文】《净住子》说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父母是孝恋难遣,而能辞亲;妻子是恩染难夺,而能割爱;势位是物情所竞,而能弃荣;饥苦是人所难忍,而能节食;滋味是人所贪..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记】六念,且制清晨,实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着着,不忘心观。一心为能除,五盖是所除。故知上智微生妄念,即犯刑科,若此为心,乃真持戒。自余昏散,无足言之,虽严整..

当时,寺里放生池因年久渗漏严重,佛源老和尚决定修理加固。安排分管基建的明桂副当家将放生池里所有的鱼、乌龟,全部运到河里放生后将池水排干。历尽劳苦,工程队在池底铺..

【原文】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着,良由虚妄之俗可弃,真实之道应归。是宜开廓远意,除荡鄙怀,不吝身财,护持正法。况僧食十..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有它的业力,就是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业力,这个业力所创造出来的因缘,就是「俗务纠缠」。其实这个是我们业力的纠缠,有..

正式打坐的时候,关于调身有九个步骤:1、对座位的要求我们走到座位上来,首先就要把位置整理好,垫子铺好,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不要妨碍他人。使自己能够坐在这里很安稳..

一个菩萨的心,跟大家劝勉一句话:我们的心不能太脆弱。你不能够说所有的环境,都在我的规划当中,这不可能。你临命终的时候,也不可能可以规划你一定是非常的安稳,你怎么..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现代人非常强调自我尊严,并且很多人对自我尊严这个命题的认识很片面,以至于形成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和狂妄自大的性格缺陷。以这种缺陷的性格为..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