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和霎那的区别

见性,刹那就即见永恒。没有刹那,也没有永恒,纯是一如,性相不二。明本心、见本性,修行省时又省力。我们今天要登上这个高山,就不可以围着山的外边这样转、这样跑。这样..

问:大乘修行人在对待自他方面与世间人有何区别?答:金厄瓦格西说过:“世间人对自我特别护惜,但是修行人对自我应予以抛弃,而不能与世人的行为相同。世人为了‘我’在争..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犯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南华寺主持虚云法师的弟子广济,想还俗从军保家卫国,临行前特来向虚云师父道别。广济:师父,五年来我出家侍佛,深沐佛恩。如..

无爱心和情执轻,这个是两码事。没有爱心是对人冷漠、自私自利导致的,他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这就是没有爱心。没有情执,这个人他会很有爱心,他这个爱心不是由情执里..

菩萨、阿罗汉、凡夫三者所见境皆不相同选自《法宝论》,明贤法师著八地菩萨是完整地走过三解脱门和八解脱门两种解脱门的修行者。修行这件事,八地菩萨以后的境遇不是凡夫所..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后又去到哪里,在世上几十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等等问题。所以说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叫做欲界,人只有一口气存在,所面对..

问:宗教与迷信有什么区别?答: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宗教与迷信划等号,把宗教活动误认为是迷信活动,从反对迷信活动的立场出发,禁止、抵制或打击宗..

积功累德第八。积功累德第八,看字面就知道讲的就是积功累德。如果我们不积功累德,大愿就是空愿。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梦想能实现,心想事成;而有些人的梦想最后都成..

问: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答:觉性是本具的,觉知是回归自心。自己明白这叫觉知,本来那个叫觉性。这样分开讲也可以,但实际就是一个。..

佛弟子问:书本上说众生都本具如来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佛慢”与“我慢”的区别呢?答:首先每个人的烦恼中都有“我慢”,我慢是贪嗔痴慢疑五毒烦恼中最隐蔽﹑最难察..

我曾遇到一位想成佛却怕念佛的人,他告诉我说:我怕念佛就会往生。很显然,他把往生当成了死亡。那么,死亡与往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常说人生等于生老病死,这话只说对..

网友:顶礼师父,弟子近日读了梁武帝和达摩祖师“毫无功德”的公案。请问师父,功德和福德有何区别?如何在修行中做到既修功德又修福德?感恩师父。学诚法师:功德是人内心..

网友:真正入佛教当僧侣,与仅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普通人有何区别?例如我不想执着于僧侣这种形式,但我想利用佛法中的智慧。佛教历史这么多年,有非僧侣修成一定境界的吗?..

刹那能灭诸罪障的方法--发菩提心引语:“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恶罪”。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精要,是成就佛果的因。要发大愿,发无伪的真心,为无量众生的解脱立誓成佛..

很多初发心学佛的菩萨们一直不明白什么是许愿,什么是发愿,把两者混淆的也大有人在。佛法虽然说不要执着,不要分别,但是学佛般若为先,我们要明明白白的知道这里面的区别..

一颗宕动的心,所看到的世界,浮躁,喧嚣,云起,尘暗,是水里摁不下的葫芦,是风中止不住的经幡。乱,层层乱,叠叠乱。实际上,只要你放下名利,看轻得失,笑迎成败,坦对..

我们常说“刹那”,但“刹那”到底有多长?在日常生活或阅读文章时,我们经常使用或者看到“刹那”,这个常用词汇其实源自佛教。在日常使用中,“刹那”一般指非常短暂的时..

恒顺众生是一种菩萨行为,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不过,若是自己没有能力去影响他人,还是要尽量远离,先保持距离,否则容易被带坏了。有些人本来是很清净、很精进的,..

学佛的人,往往会碰到一个问题,每部经都讲功德最大,最消业障。咒语也是,大悲咒,楞严咒。佛都宣扬功德第一,好像没有听过有第二的。每个都第一,就反而麻烦了。但实话说..

问:请问师父,《梵网经》菩萨戒和《优婆塞戒经》菩萨戒有区别吗?大安法师答:《梵网经》菩萨戒是十重四十八轻戒,通出家在家,叫做顿立戒。无论是受没受过三皈五戒,只要..

绝大部分人认为吃素就是吃斋,这可能是因为寺院里面吃的是素食的原因。绝大部分人认为吃素就是吃斋,其实吃素和吃斋是完全不同的素是不吃荤辛菜,荤菜包括鸡蛋等一切肉类荤..

一位立志在40岁非成为亿万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岁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愿望根本达不到,于是放弃工作,开始创业,希望能一夜致富。五年间他开过旅行社、咖啡店,还有花店,可..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唯识法相里面说,爱以染污为性。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感..

社会人士与外道行者,吃素的动机往往不能与正法相应,跟佛教徒的吃素确实悬殊甚钜。社会人士或外道行者的吃素,不外乎为求平安而吃素,为求健康而吃素,肉吃太多,肉吃腻了..

总的来说,佛教是彻头彻尾地围绕了一个核心:断烦恼。从开始,修戒开始,为的是要把烦恼的范围缩小。我们居士持一个五戒,这个并不是小事情,持了五戒里边不杀戒,对整个的..

问:佛法自称“内道”。内道与外道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答:本师释迦牟尼佛说:除佛法外其余宗派决定无有涅槃。应知唯有佛法,才能真正远离生死边戏,此即是内道与外道最基本..

今天跟大家简单的一个开示,在开示里面我们讲如何学习佛法。在学习佛法过程当中,从如何依止善知识作为开始。在学习佛法当中,刚开始我们主要就是皈依,皈依是修行人、佛教..

原文: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

我们的暇满人身确实非常难得,不管从闲暇还是圆满来进行观察,凡是有智慧的人都会感觉到,得人身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些人这样想:“不要紧吧,反正我已经得到了人身,修法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