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早晚课

修学藏传佛教发心澄清宝珠论一直以来,密宗好似给人以根本不守持戒律的感觉。而我们有的弘法者及某些学法者,心中也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以为密宗是大过于戒律的,弘者修者..

密宗决择见陈士东拜读了马瑞茫先生《不可抽去登顶的阶梯——〈藏密颇哇法刍议〉评析》一文,对于其谈论见地是非一段有些不同的看法,今特拈出,以就正于同道。马先生否定见..

佛光·气晕·光圈陈士东佛教与道教的传记故事、画像、雕塑中,常见头后有光环的记载,佛陀的脑后就有一个好象午夜皓月般的光环,国外对于圣者的画像或雕塑中也常有光环的出..

修持密宗要稳妥陈士东读了鲍小冰先生《修习藏密谈体会》(《气功》1996年第7期)一文,感到有许多不妥之处,今一一提出以论述之,同时谈一谈有关密学的理与法,望大家阅后能..

观空法师传略陈士东观空法师俗姓廖,一九0三年出生,原籍湖南耒阳。法师自幼性喜清净,对世俗物欲看得很淡,加之因缘使然,于一九一九年他方十七岁时,就毅然在湖南衡阳西..

颂菩提道灯论菩提觉道灯,广度诸有情,善显三士道,凡圣皆称颂。六十九颂半,句句菩萨行,佛尊心要语,暗宇去垢风。阐明皈依相,菩提心充盈,明律佛遗教,福智勤相应。方便..

依通明镜——佛教圆光术妙花采蜜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陈士东一般佛教讲经说法,依规矩乃是先释经题,也就是先阐述欲讲之经的名称。因经题为经之中心,文以名显,名为文纲。我..

《吉祥经》讲记(一)陈士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今日讲的是一堂新课:《吉祥经》讲记。这虽是显宗极短一部经,但如同《心经》一样,亦..

心性在何处?陈士东慧可当年欲求正觉,为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遂将左臂砍下来作为供养,求达摩祖师开示,问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达摩曰:“安心,好啊。你把心交..

从佛教的观点看遗传基因工程高永霄一、从遗传学到基因遗传学开始和发展于一百年前(一九零零年)的三位植物学家(Correns,Tachemak,Vries),他们同时发现遗传特性是一种很明确..

华严宗在中国佛教的重要性高永霄大乘华严宗的思想体系者,乃贤首法藏大师(六○三—七一二),相传法藏为智俨弟子,智俨乃杜顺弟子,而华严宗之成立,乃受杜顺之着述所影响。..

佛教的基本止观法——第十六届剃度大会佛学讲座高永霄佛教的修行离不开戒、定、慧三学。修行人护持戒律,不容毁犯,于自于他无有违损,身心安泰,威仪具足;进而修习止观,..

“佛说四念处经”与南传佛教高永霄一前言世界佛教友谊港澳分区总会(WorldFellowshipofBuddhists,HongKongMacaoRegionalCentre)和证道学会香港分会(TheTheosophicalSociety..

玄奘法师与部派佛教高永霄一、未去西行求法前的玄奘法师隋大业八年(621年),玄奘法师时年仅13岁,已依其第二长兄之劝言,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并对于经、律、论三藏深为..

从悼念慈祥法师的示寂--谈香港佛教义学的始终高永霄世界佛教友谊会港澳分区总会副董事长及该会之发起人之一的慈祥法师于一九九九年九月十四日示寂,从此世佛会港澳区会自..

转变中的香港佛教高永霄一、蜕变中的香港佛教自从二十世五十年代开始至八十年代期间的三十年,香港的地位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的舞台上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它在国际的地位彼提..

佛教教育应以“五明”为本高永霄在这个急激转变的宇宙世界之太空时代中,科学已经无疑地被充分利用为拓展人类智识的范畴,故不论在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其进步的神速,..

日僧荣睿大师圆寂一二五○周年祭高永霄日本的佛教乃是在南北朝时期,即约于公元六世纪从中国传入去的【1】,而到了隋唐年间,中国佛教正当是黄金时代,中日两国往来频繁,..

佛教的弘愿高永霄佛教乃以“转迷开悟—为目的。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阁味不明者曰迷,反过来说,若能通达体证宇宙人生的真谛者,便名为觉(悟);前者是凡夫(即六道众生——天..

道坚法师答居士问——莫作平常论,亦不神秘观一群人文而时尚的青年男女,见方丈之名,大为惊异,竟登门造访。他们或信佛而不信教,或迷教而不学佛,或远离怪力乱神,或迷恋..

答居士问见思二惑道坚法师什么是见思惑呢?众生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之一,略称见思。即迷于宇宙事、理的见惑与修惑。见修二惑为三界分段生死之因。其中,迷于界内..

答居士问"觉"之南北传差别及何为觉道坚法师关于觉的问题,南传北传(我不用大乘小乘之说,因此说对南传有贬低之意)各有系统说法.南传以亲证为依,多朴实作风,然也对觉体\觉相\..

【原文】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而著为成训。世人不察,僧亦不言,可叹也。予少时见昭庆戒坛受优婆塞优婆夷戒者咸着三衣,..

第六讲:盲点的突破*由线索找寻盲点修行的盲点就是进入桃花源溪流中的关卡,在修行过程中总有些盲点,虽然知道是这条路,但是遇到盲点时仍会不自觉的就折返,无法进入所谓..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解*冲突的种类冲突对立在人生的情境中是经常出现,甚至可说人生本就是冲突矛盾的集合体,人从母体呱呱坠地后,第一个反应就是..

第五讲:无常的观照*生命之流是无常我们从小到大事物不断的在变化,意味着生命是流动变化的,没有主体但是会流动,而这流动有如水流,不断的流逝。它不是一固定的实体,现..

成佛之道导读黄国达‘成佛之道’是印顺导师的作品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部,归在‘妙云集’的中篇,对于佛法,从发心、修行到成佛作了有系统而完整的介绍,可以说是佛法的总纲..

‘佛法概论’导读黄国达观察有情乃无常相续的生命之流,只是身心和合的假名,身心都没有“我”,离蕴、处、界的“真我”,也只是玄想而已,许多人谈修行多偏于定心、感应、..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一讲:让身心柔软下来*身体松紧状态的觉知身心柔软的练习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份是以意识觉知身体松紧的状态,而且要随时都有这种觉知的能力..

四念处的修行方法黄国达摘自‘正觉之音·佛法漫谈’“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