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十法界

做药师烟供布施最主要要有一个悲心,就像你到癌症医院、老人院,看到他们生病流血,很可怜啊,要生起这种悲心。有了悲心以后,要祈求佛的加持—药师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

有时候听人说,因为佛教教人放下,告诉人们一切皆空,信佛是生活中失败者的安慰。这不仅仅是对“空”的误解,也并未了解佛教所说的“放下”。放下精进(图源:网络)要说“放..

一叶(网络图)那么再看底下一个死殁。什么叫死殁?就是死亡。其实昨天跟大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你看这个死人,我观察了很多死人,有些人最后走的时侯面目狰狞,有些人最后走..

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那我记得我们讲到了,凡圣同居土是我们所在的位置,今天我们把它就像一个镜头一样,往近距离的推近。今天我们讲一下从凡圣同居..

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一个概念,接着上一次的三界,我们在欲界,那么我们把这个欲界转过来,再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我们常说的:六道。关于我们人人都知道的六道轮回,但..

在我们欲界,与人类共属于欲界范畴的,还有六重天的世界。也就是说,虽然他们是生在天道,但是跟我们这里,同样具有这个,吃东西和情欲的烦恼所束缚的,但是比我们要轻微的..

这次我们再打通了整个欲界来讲,咱们作为人,在四土的凡圣同居,三界的欲界,六道的人道,那么我们一般以为说,人好像就是我们眼前的这些人,在整个宇宙中,人的种类远远不..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天我们要讲一下它是怎么来的。就着说前面的几种国土,净土来讲呢,它是常住不坏的。但是凡夫和圣人所区别的,世界上的..

我想每一位学佛的人,最初走入佛教,一定要有一个定位,就是要知道我们身在何方,同时也要知道心归何处。所以说在人的宇宙视野里边来讲,我们的所知所觉是非常有限,有局限..

签售会现场(摄影:昊阳)6月24日,北航著名的高歌教授,受邀在深圳深圳湾创业广场举办了新书《智慧宇宙》签售会暨专题讲座。活动当天,约有240位听众从全国各地来到会场,使..

闭幕现场图(来源:天宁寺)道航法师开示(来源:天宁寺)腾讯佛学河北讯(耀鹏)2017年5月31日至6月21日,跨越六百余年上接宋元的法界普供养阅藏祈福大法会于中国河北衡水天宁寺..

智慧宇宙新书信息:《智慧宇宙》这本神来之作,对于未来的科学家而言,一定是一本开创性的经典。就像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之于物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在法界中,有许多微妙的部分。比如寺院风水的问题。现在佛教徒讲到风水就以为是迷信。其实,只要是人,你还没有出轮回,还受到五行的制约,就是会受到环境影响的。人首先有..

整个宇宙都是无常的(资料图)当我们讨论“无常”的时候,很多人会联想到死亡无常,其实无常的概念并不仅限于死亡,它包括了外器世界和有情世界,涵盖了整个宇宙和一切生命。..

问:父说可以读某部经几部或佛号几万声,再专门回向给一个人,弟子有一个问题,请问在回向给一个人时,是只回向给他即可,需不需要做大回向给法界众生?答:你听我这些话不..

2017年5月31日,中国·河北衡水天宁寺首届“法界普供养阅藏祈福大法会”殊胜开幕,该法会是我国佛教史上继宋元二朝之后六百余年来首次启建,因缘殊胜,百年难逢。衡水天宁..

佛陀悟道佛教认为,于时间上,宇宙无始无终;于空间上,宇宙无穷无尽!时空的长短大小之于生命亦是相对的。佛陀认为,众生轮回,三世流转。佛陀时代,尚无科学仪器,那么,佛..

引力坍塌(资料图)作者介绍:罗伯特•兰萨(医学博士)被认为是世界科学家中的一位领军人物。现任先进细胞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官及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他发表的论..

一切唯心造今天给大家讲我们经常念的一本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心经中的智慧——《心经》导读”。《..

《俱舍论》中的世界(资料图)藏族人最熟悉的宇宙结构说,就是佛经《俱舍论》关于世界结构的说法:认为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山顶上为帝释天所居,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日..

诸法性空,但是因果不空。现在很多人没有真正明白空性的道理,如果你只修空性,不取舍因果,就不是正道,已经修偏了。所以我们要有空性的见解,同时也要仔细地取舍因果。诸..

天宁寺阅藏法会(摄影:佛教在线)法界深广,佛智无穷,应机设教,度脱有情。娑婆世界,业障众生,贤劫千佛,次第出兴。释迦第四,降生王宫,出家成道,到处游行,说三乘法,..

天宁寺(摄影图)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佛法西来,历经千百年,鲜有全阅经藏者。集百千僧众共诵经藏,唯宋元有史记载,后世再无。而今广集四众,共襄盛举,启建首届“法界普..

很多人都放不下这个“我”,非要考虑这个“我”。“临终的时候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若是阿弥陀佛不来接我怎么办呢?我怕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心态,还是根本没有深信..

佛教告诉你宇宙中是否有生命迹象?(资料图)知识是有能量的,乃至就像一个母体,而我们的漂泊恰恰就是一个迷失于母体之外的生命,就是一个凡夫。《楞严经》第五卷《大势至菩..

与世间大多数哲学皆先预设一个客观外在的本体、实体等不同,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是从缘起论着眼,将世界看作一种与我人密切联结,由诸多条件集合而成的现象,综观集起世界的..

四圣不受轮回,六凡流转生死。(资料图)《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问:请教师父,嫉妒因何而生?学诚法师答:嫉妒是嗔心的一种,自己没有的东西被他人得到了,便产生强烈的排斥和愤怒。嫉妒别人的时候,便是在为他而活,而忘记了自己的人生..

如何降伏嫉妒(资料图)学诚法师:嫉妒是因为贪着自己没有的东西而生嗔心,被嗔魔控制而不能如实观照自他。要让心胸开阔起来,想想浩淼宇宙,想想历史长河,想想这个能思考的..

怎样能生佛界?佛是觉,就是觉悟。能觉悟就是佛,不能觉悟就是众生。所谓“一念觉就是一念佛,念念觉就是念念佛;一念迷就是一念众生,念念迷就是念念众生;时时觉就是时时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