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有两种,一种叫心王法,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叫前六识,还有末那识,再加上就叫前七识,也叫七转识,因为都是转生出来的,不是本有的,最后加一..

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如是四摄事,普摄诸世间。——《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为行菩萨道必修的功课,是权巧度众的方便法门。一个人发心..

「表」就是表现出来,让人能够知道的意思。由身口造作表现而令人知道的,是五根所能取的对象,称为「表色」。换句话说,由内心发之于身口的行动就称为「表色」。反之,「无..

佛成道后,受大梵天和帝释天的祈请,开启了佛陀49年弘法利生的生涯。《中阿含》第56品罗摩经记载,佛在前往鹿野苑度五比丘的途中,路遇裸形外道优婆,外道看佛相好庄严,极..

华严经是佛陀成道之后所讲的第一部经。华严经卷由来:龙树菩萨悉心拣择龙宫经卷华严经的由来,是龙树菩萨到龙宫中阅藏,发现原来在世间流通的经典非常有限,其中,尤以华严..

识就是认识。我们的身体,内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外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间生起六个认识。内有眼根,外有色尘,眼睛看见色尘,眼根与色尘相对照..

所谓“利行”,是指菩萨践行利益众生之道。我们把悟道之人称为菩萨,对于没有悟道的人,如果他的行持与菩萨行相同,我们也称他为菩萨。首先是“喜舍”,用财物跟众生结缘;..

“植”就是培植,栽植;“众”就是众多;“德”就是佛的万德庄严;“本”就是根本种子。就是我们不停地种下去,比如说你现在发一个菩提心,成道修行路上,所有众德之本,两..

有漏皆苦的“漏”是烦恼的意思。为什么漏了就是烦恼呢?在于宗教的修持,要讲究六根(即眼耳鼻言身意)的内守,不能内守,即是外漏,或称心攀缘于外,心随物转,则烦恼多生..

“眷属”一词,除了表示家眷、亲属,在佛教中还有特殊的涵义。《法华玄义》卷六说到: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人;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计有五种:1.理性眷属:..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语花应恨,直恐明年花不开。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泠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长来枕上牵情思,..

密宗(佛教宗派)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舶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一行得两宗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为东密与..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

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华严经》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与《般若经》《宝积经》《大集经》《涅槃经》等,合称为五大部。《华严经》是毗卢遮那如来于菩提道场始成正觉时,为文殊..

【经典原文】若常信奉清净僧,则得信心不退转。若得信心不退转,彼人信力无能动。——《华严经》【经文解释】“若常信奉清净僧“:清净僧,就是没有妄想的僧;没有欲心的僧..

这个《华严经》的境界呀,谈四种法界。事法界,就是从随缘生起的现象界,他有种种的差别相,这就叫事法界。理法界,就一切事相的差别回归它的体性,它是平等一相,这个理法..

佛教中的二十诸天是什么意思,都有哪些呢?佛教文化,纷繁复杂,而五光十色,深入了解,会发现无尽的乐趣。二十诸天,便是一个富有神话颜色的释教用语。那么就让咱们一起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首菩萨所宣说,阐述佛之因行果德,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大乘要典。《华严经》有经中之王的美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