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佛学常识

佛学常识第二十二课十善业「业」是众生造的一切事业。这业有善有恶,凡夫知见不正,却还辨不清楚。有些人不断造恶业,能自觉悟的,实在很少。这事虽然复杂,佛经里也有个简..

佛学常识第二十课三皈依「皈」是归顺投托,「依」是依靠仗赖。众生在娑婆世界备受诸苦,生死海里头出头没,这样的环境中,一切不得自由,不得解脱,是必归顺一种圣教,依靠..

佛学常识第十八课五眼眼比镜子,能照事物,不但能见,并且能察。有形的物体,见须用眼,这名曰看。无形的事理,观察须用智能,这也名看。既统曰看,不问见与观察,就不妨说..

佛学常识第九课大小乘「乘」是运载的意思,如船车等,坐在上面,就能载到目的地。佛法称乘,原是比喻,是说希求的道果,依着佛法就可达到。菩萨上求下化,圆成佛果为究竟。..

嗟兹末法,究竟不是法末,实是人末。因甚人末?盖谈禅说佛者,多讲佛学,不肯学佛,轻视佛行,不明因果,破佛律仪,故有如此现象。虚云老和尚法像(图片来源:资料图)于宣..

和朋友聊天,她一直对佛教很好奇,问我,“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我顿了一下,说,简单的说,就是佛要救度你的意思。阿弥陀佛经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

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所有事物的剖判,皆从阴阳五行、先天后天而论,既研究事物的表象,又深究事物的本质,关乎到性命问题则穷究天人之际,形成一套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民族和..

禅观呼吸〈念息〉应认识哪些常识?禅观呼吸,以细长、和缓为妙,但初学不可勉强,才不致伤害身体。对于气息之进出,只要了了分明的观察即可,能任其“自然”出入便是如法。..

佛教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是处于生死轮回中的、迷妄有情的众生生存场所,故三界又称为苦海。由于在三界中还有生死,所以只有跳出三界外,才能通向涅槃之路..

(1)佛:即佛陀,源于梵语的音译。其意义是指觉者或智者。觉知各种事物的原理而能了了分明,观照清晰,称作觉悟。自己觉悟之后,又能使他人觉悟的,智慧圆满,功德无量,这..

第一,从觉悟的角度来讲。依大乘佛法的观点,佛是觉悟;佛法是达到觉悟的方法;佛教是让别人达到觉悟的教育;佛学是觉悟的知识。但佛法中没有佛学的说法,是后来有人把佛法当..

杨宁佛学视频–易度门-心淫尽爱不会丢失了

郭继承教授:佛学是最高的智慧,是哲学的尽头!

如何经商只赚不赔从佛学的语境里讲经不经商都应该学学

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是“智慧、觉悟”意思。佛也是人,不是神,觉行圆满就是佛,愚痴迷惑就是凡夫。但我们平日经常所说的佛,一般就是指释迦牟尼佛………..

佛歌:《念阿弥陀佛歌》;学佛学习宽容,乐于助人,从中得到快乐

问: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佛教不能自杀,我该怎么办?我经常以泪洗面,怕将来老病不能自理。除了精进听经念佛外,还有其他..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