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供护法、做火施的时候,也准备了一些供品或者烧了几粒食子,但他们不一定能得到;即使得到了,也不一定喜欢;即使喜欢了,也就那么一点点。那么我们每天供护法、做..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能人也。一九五四年,我二十七岁,开始撰写佛陀传记,在《佛遗教经》中看到这么..

忍,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认为最大的修行。无边的罪过,在于一个嗔字;无量的功德,在于一个忍字。佛陀说:不能忍受讥讽毁谤,如饮甘露者,不能名为有力大人。平..

承诺就是答应别人、对别人所许的诺言,务必兑现,也就是守信。孔子曾经譬喻:人而无信,正如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何以行之?忠诚守信,是立世的根本。在过去农业社会,交通..

「爱」本是一种值得歌颂的高贵情操,人间也因为有爱而充满了欣欣向荣的生机。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却经常发生情杀的悲剧,这是因为人们不明白爱的真谛。爱可以分为「自私的爱..

问: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感觉学佛没有那种力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有时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可是,有时候突然又想到世界没有一样是恒久的,但是真能了解世间是无常..

问:现在很多人寻求信仰,希望化解迷惑和痛苦,在您看来什么是信仰?宗萨钦哲仁波切:这是很好的问题。人类自始以来,就一直对超越物质的东西有不断的追寻。因为我们知道,..

问:应该如何观修无常?多识仁波切答:中将之概括为“三理”、“九因”、“三决定”。“三理”是:(1)生必然死亡理。(2)死无定时理。(3)死时唯有佛法堪用之理。“九因”为:..

问:不思考无常有什么过患?多识仁波切答:(1)不会珍惜随时可能失去的生命和时光。(2)不会意识到生命的短暂而作常住久留的打算,在无意义的事务中消耗时光。有诗云:“人无..

问:为什么要思考无常,有什么利益?多识仁波切答:(1)俗话说:“纵有金山银山,临终也带不走一文。”想到人终究要死,死后身外之物一切皆失,可以淡化对今世眼前利益的贪心..

佛陀传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我会说佛教是理解世界的一种观点,而且是一种相当深奥的观点。但我不会说佛教所说的真理是惟一的真理,那样太自大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显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