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佛法师书法

第一,从觉悟的角度来讲。依大乘佛法的观点,佛是觉悟;佛法是达到觉悟的方法;佛教是让别人达到觉悟的教育;佛学是觉悟的知识。但佛法中没有佛学的说法,是后来有人把佛法当..

皈依,要以虔诚心为基石,要对上师及佛、法、僧三宝产生完全的信任之心。对佛法阐述的真理毫无怀疑,逐渐加深信解,产生真实无伪的信心、虔净的信心。切莫表面上一套,背地..

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亦是种活法。其实,佛法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思想,而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佛经里面讲..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是甚深见,第二个是广大行,第三个是究竟果。从大乘的次第来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第一个重..

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她是一个阿罗汉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其实她在家的时候是一个淫女,从事淫欲事业的。她能够从一个淫..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

对生死的认知,利用生死来修一些咱们的慈悲心等等,来去认知生死的不实幻化得以超脱。既然生命是幻化,为什么还要吃素放生?难道不是徒劳吗?..

二,真、妄。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题。你不是心拉回来就没有事,你的心有妄心、有真心,你如何远离妄想,安住在不生不灭的真如?所以,整个《楞严经》的..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

印能法师唱诵大悲咒,感受佛乐的魅力

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物质供应是有限的,也有断的时候,要是护持佛法,使未来的很多人得度,这个功德无量。为佛僧造寺,量等十四洲,这个含义,前面的经文..

吾学佛,然后知儒。这句在历代士林学子中广为流传的肺腑之言,出自北宋宰相张商英之口。张商英(10431121年),四川新津人,字天觉,自称无尽居士。他从小天资聪颖,过目成..

书法老人陈敏骐·草书·如是我闻

有些人,似荷,只能远观有些人,如茶,可以细品有些人,像风,不必在意有些人,是树,安心依靠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心柔顺了,一切就安定了心清净了,生活就美好了心快乐了,幸..

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们知道,学佛想获得佛法真实利益,一定要做个恭恭敬敬的好学生、好弟子,也就是“依教奉行”。我们要..

问: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去照顾他们,但是我先生就是不让我回去。理由是他们家里生活苦,怕我身体不适应。我说:这个你不要担心。然后他就说:..

问: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把佛法称为“人间佛教”,师父您是如何看的?常敏法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就是让我们放下贪瞋痴烦恼,放下自己的颠倒妄想分别执著,..

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

放下是一种解脱、一种顿悟;放下是心态的选择,是生活的智慧。学会放下,压力、烦恼、敌人、痛苦等自会减少很多。学会放下,人生才精彩。一.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

修佛,首先必须信佛。信佛。就是要真心相信有佛。相信有佛,是修佛的基础。相信在宇宙空间存在着凡人们肉眼看不见形,听不见声的无形、无相的灵波。即佛灵。众生的生命体。..

居士:感觉佛法太深奥了。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常敏法师:你是不是一个生命的体现?(答:是的)我们都是一种生命的体现嘛。既然是生命的体现,那就应该去拥有生命。所以怎么..

佛就是觉悟的意思,佛者,觉也。当你心里念念想着众生,比如我们这是服装业,愿愿地愿一切众生都有衣服穿,这个心量就大啦!要做很好的衣服,让一切众生看到了我的这个布匹..

问:师父这次来只带我们念佛,没有讲佛法。答:念佛就是佛法。念佛是弥陀对我们的慈悲救度。没有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还有什么法可以依靠呢?..

俗话说“再有不能有病,再没不能没钱”。在金钱满足我们人生诸多欲望的同时,有时也带给我们致命的杀伤力。在这一点上我曾经缺乏清醒的认识,把积聚财富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

问:人生生来有残缺,乃至身材矮胖、长相丑陋,乃至聪明才智、学历资历、家世背景等条件,处处不如人,同别人比起来不如或者欠缺,于是非常自卑。这样的人应该如何调整自己..

居士:佛以一音而说法,有情随类各得解。那其他道的众生也能听闻到佛法,所以做佛事可以超度它们?常敏法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隔开几个山头,就很难听懂了。但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