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次第和八正道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六章善用七觉支问答四二七、什么是七觉支?答:择法觉支、念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七觉支是七种善法,帮助我们提高..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一章守护六根问答三四二、什么是守护六根?答:六根接触外境,无论好坏,不起贪瞋之心,不受影响,不成为境界的奴隶。三四三、怎样理解“如如不动..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六章知足感恩大慈大悲问答五八八、请画出图表来解析法界、海洋、波浪、自我。五八九、怎样做到不以盲引盲?答:把修行摆在第一顺位,认真打好闻思..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八章欲神足→正精进问答三二四、快速证果的方法是什么?答:有决心、有魄力;有平等心和恒心;有方法、有次第。三二五、有人看到大自然觉得没有什么..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三章成道成佛解脱自在问答五四四、怎样扭转命运?答:过去已经发生的,不可能改变。能够改变的,唯有从现在开始。能够掌握的唯有现在。清醒明觉的..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八章止观双运开智慧问答四六五、什么是止观双运?答:止:心宁静下来,如同一面镜子。观:看到实相,看得深广、准确。观是体悟,是用心眼来看。四..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四章溶入一体世界问答五五七、二元对立的世界怎样产生的?答:二元对立是人类头脑中的产物,是以“自我”为标准划分出来的。实相世界没有好坏、美..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一章最后的五大关卡问答五O三、什么是色界贪、无色界贪?答:色界贪:对初禅到四禅的贪爱。无色界贪:对五定到八定的贪爱。五O四、什么是掉举?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九章十个结问答四七四、什么是结、缚、使?答:结:有贪婪、有抓取之心叫结。缚:束缚、限制、不自由。人是自己束缚自己,是内心有抓取、有牵挂,..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四章修四念处问答三八五、佛陀对不修四念处的人怎么讲?答:“则离如实圣法”,就是离开了佛陀所讲的解脱圣道,很可能在方便法上绕圈子。三八六、..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六章缘起性空问答二九七、缘起性空讲的是什么内容?答:讲因果。从果地探讨因,又从因地推论到果。二九八、一个体证无我的人,他什么都空掉吗?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七章生信→发出离心问答三一四、怎样对法生起坚定的信心?答:通过实修实证,有体悟,有见法,打开智慧眼,才能对法生起坚定的信心。三一五、体悟到..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章持戒问答三三七、戒律的精神总原则是什么?答:戒律的精神总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秉持的是良心本性,具体的展现是慈悲之心。三三八..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二章三妙行—身口意柔问答三四六、什么是三妙行?答:三是指身、口、意的三个方面。妙是美妙之意,是身、口、意的展现没有冲动、盲动,而是舒缓、..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二章涅槃、无为、空问答五一四、什么是世俗谛?什么是第一义谛?答:世俗谛:即法住智,讲的是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法。第一义谛:即涅槃智,讲的..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五章八正道问答二八五、怎样辨别正知正见?答:八正道是以正见为前导,正见就是智慧眼,唯有见到法才有智慧眼,否则所谓的正见只是头脑里的一个知见..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三章出入息念问答三五五、什么是出入息念?目的是什么?答:出入息念叫安那般那,也叫观呼吸。观呼吸就是观察吸气与呼气的过程及变化。观呼吸的目..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章证果次第问答四八九、止观双运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答:①.体证法界的真理实相——三法印。②.看到自己的贪、瞋、痴等十个结。四九O、证初果、二..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四章四圣谛问答二五七、为什么很多修行人依人不依法?答:因为对真理实相——三法印和四圣谛没有体悟,更没有体证到。所以只好找个师父或大师做依靠..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七章修习禅定问答四三六、什么是禅定?答:禅定也叫禅思、静虑、止观。禅定不是死板板的定,是静下来深深的去思维、去体悟。禅定是活泼、活动的,..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九章正知正见问答三三二、喜欢的境界,生贪心是黏着,不喜欢的境界呢?答:对不喜欢的境界生瞋心,也是黏着。正确的方法是对好与坏的境界不迎不拒,..

阿含解脱道次第600问&答迈向究竟解脱的宝藏图480增补问答合订本主讲人:空海(惟传法师-郭永进医师)学员汇集整理弁言编语空海(惟传)师父历经三十多年求道、觅道、修道,实..

修行次第简介(一)主讲:惟传法师地点:福建闽南佛学院一、前言各位法师、各位菩萨,大家好。今天是第二次前来久仰、且熟悉的闽南佛学院,却是首次在此公开场合与大家结缘。..

修行的方法、次第、步骤佛教不是强调迷信、不是强调信仰,佛教强调的是开启智慧。我们要如何开启智慧?那是有次第、有步骤的,因此佛陀就跟我们讲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要闻..

修行次第简介(三)十四、「法念住」的开发「法念住」要掌握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见法,最主要核心就是体证「三法印」、「四圣谛」。见法阶段..

修行次第简介(二)六、何谓「世间法」?「出世间法」?「止观双运」,智慧才会开发出来。如果你不晓得怎么样去观,或是错误的观,后面的智慧是无法开发出来。有的人偏于修「..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净界法师讲授第一卷《念佛止观修学法要》。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请放掌。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四堂课来解释念佛止观的方法。在..

略说修学菩提心编辑:赵越尘来源:闽南佛学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

修学菩提心札记六则编辑:赵奉心来源:闽南佛学一、圆教的发心方法“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乃《华严经》之极说,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汉传佛教将大乘教法判为四教——始教..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痛苦的根源跟别人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我们一个人会有痛苦,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