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净土圣贤录》中记载他们都得以往生。既然法门无量,殊途同归,那修其他法门也回向净土,不也照样往生..

问:请开示如何忆佛?大安法师答: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见闻觉知某个景物,这个景物便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储存了一个信息,比如我们曾经到..

问:为什么近代的净土宗都推广印光大师的著作?很少人推广慧远大师的著作呢?因我也很敬佩慧远大师,而他也是莲宗的初祖。大安法师答:首先,本人作为东林寺过来的,你有这..

问:请开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的经义。大安法师答: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经文,大势至菩萨向释尊禀白以念佛法门契证圆通的过程。念佛法..

问:什么叫做念佛三昧?慧律法师答:念佛三昧就是理一心三昧,还有事相的三昧。也就是说,我今天不管我道理懂不懂,我道理懂不懂,我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问:请问何谓财布施?慧律法师答:其实一切施,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财布施也就是说,对金钱上,我随着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钱我布施多少钱。有佛制定的戒律:不可以去借钱来做..

问:什么是佛法?慧律法师答:佛法很深、很广也很难。如果要讲简单的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陀教我们的就是这个。如果再省略一点的话,就是万..

问:什么叫做皈依?慧律法师答:皈依分两个角度:一是事相皈依;二是理体皈依。首先讲事相皈依:皈依释迦牟尼佛还有十方三世佛叫做皈依佛;皈依三藏十二部经典,依法不依人..

问:什么叫如来?慧律法师答: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成如实之道来度化众生。诸法毕竟空叫做如,万法不可得,万法都是因缘生的东西,是刹那生灭不实在的,这个叫做如。佛..

问:南五台与莲池大师中兴净宗有什么渊源?印光法师答:南五台[1]者,系观音大士降伏毒龙,现比丘身所开道场。自隋至今千三百余年,其间高人轶事,以屡更沧桑,悉皆湮没,..

问:远公大师之后净土法门的弘扬情况怎么样?印光法师答:自后若昙鸾[1],智者[2],道绰[3],善导[4],清凉[5],永明[6],莫不以此,自行化他。昙鸾著《往生论注》,妙绝古..

问:远公大师与缁素结联社念佛的情况怎么样?印光法师答:迨至大教东来,远公大师,遂以此为宗。初与同学慧永[1],欲往罗浮,以为道安法师所留。永公遂先独往,至浔阳,刺..

问:智者大师是怎样一位祖师?印光法师答:智者大师,久证法身。十地等妙,均莫能测。乘宿愿力,示生斯世。降灵之夕,神光烛天。眉分八采,目耀重瞳。由蕴非常之德,故现非..

问:修净土人需用禅家的开示吗?印光法师答: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

第一、《增广卷·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1]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

问:什么是普通法门和净土特别法门?印光法师答:此经(编者按:大佛顶首楞严经)为对阿难多闻,及娑婆闻性最利之机,故文殊选择,唯取观音。而净土念佛法门,普逗十方三世..

印光大师对一位囚犯的开示原文:接手书,知发勇猛心,不胜欣慰。但只以终身吃素,一心念佛,为惟一无二,决不更改之行为事。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则或有..

惜字文字为世出世间一切言教之本。惜字所以重文,重文所以重道,大师对于这点也极其重视。末学从前对于惜字的怀疑,曾受到过大师的呵斥,现在字纸充斥得太多了,实行惜字,..

弘一大师说:放生是成佛最大的助缘要放生,尤其是每月百、千人的大放生,集合众人愿力,消业最速。悲心出资,买命放生,救渡即将被人类宰杀、吞食的畜道众生,予以放生,所..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彻悟,即是洞见自心。他曾赞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以妄..

问:疏云,「《华严》圆极,此经分圆。圆全摄此,此分摄圆。」然圆无全、分。全中有分,圆即有段。分中非全,圆即不遍。如月在水,寸水全月。如风在树,片叶全风。分、全双..

问:前解「昼夜六时」,谓彼无日月,唯以莲开、鸟鸣为昼,莲合、鸟栖为夜也。今云“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则无栖时矣。似与前解不类。莲池大师答:《大本》所云「鸟栖」,..

问:《往生咒》功德,何言不及持名?且平等称之,亦奚不可,必此扬抑?莲池大师答:此有二义:一者,较论功德,则念佛功德,六方佛赞;其《往生咒》未有此文。故《华严》念..

问:历代祖师,皆因参禅得悟。念佛亦有悟否?莲池大师答:试问渠悟者悟个甚么?岂非破生死惑,得自本心,脱然如大寐之得醒耶?若向是谁念佛处觑破,一生参学事毕。更说往生..

问:此经既重持名,只宜以持名证圆,何兼取依正?莲池大师答:重持名者,言其为功之约。欲行人持少得多。非谓一经只说持名,更无别义也。故此经以自性为体,以依正清净、信..

问:须陀洹七生者,分段生死也。一生补处者,唯有一分无明,一变易生死也。故圆教初地,至妙觉位,有十一生,皆约变易而论。所以《法华》有“增道损生”之说。故知二种生死..

问:《起信疏》云:不退有三。初则十信初心,未尝断惑,位非不退。但生彼国,无有退缘,是故不退。后之二种,方是断惑不退位人。此如天台所判九品,其义是同。故知生彼土人..

问:“清凉”、“润泽”,不可以“劫火不可使其热、涸”等销之。何则?万法从缘,变化不测。真如性非生灭,尚自随缘。净土虽曰唯心,宁无转变?若不转变,是顽碍物,何足为..

问:天台诸处所明四土,皆以同居为第一,乃至寂光第四。今何以寂光为第一耶?莲池大师答:从劣而胜,同居第一。从胜而劣,寂光第一。喻如登仕者先九品而至一品,序爵者先一..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