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话头永觉曰:『有人谓:参禅须是参无义句。不可参有义句。从有义句入者,多落半途。从无义句入者始可到家。其实不然。「参禅不管有义句无义句,贵在我不在义路上..

第二十四节一色正位维摩诘告弥勒菩萨言:『无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维摩诘告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众香国饭)得..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二章三妙行—身口意柔问答三四六、什么是三妙行?答:三是指身、口、意的三个方面。妙是美妙之意,是身、口、意的展现没有冲动、盲动,而是舒缓、..

第二十七节只此一事实一、《华严经》《华严经》:菩萨问明品:文殊菩萨言:如来所悟,唯是一法。须弥偈赞品。功德慧菩萨言: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十定品:普贤菩萨言:..

第二十一节晴空无云《首楞严经》:佛言:『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三章出入息念问答三五五、什么是出入息念?目的是什么?答:出入息念叫安那般那,也叫观呼吸。观呼吸就是观察吸气与呼气的过程及变化。观呼吸的目..

第二十五节自心佛性《大涅槃经》载:『佛告光明徧照高贵德王菩萨:云何如法修行?修行有二种:一者真实。二者不实。不实者,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

第二十二节洞明廓彻《首楞严经》:『佛告富楼那。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

第四章云何用功第二十八节坐禅《楞伽经》:佛告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七章修习禅定问答四三六、什么是禅定?答:禅定也叫禅思、静虑、止观。禅定不是死板板的定,是静下来深深的去思维、去体悟。禅定是活泼、活动的,..

全面解决人类社会问题在重建印度的唯识哲学达摩书院张尚德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开场白承邀来贵市作一次报告,与台南市有很深的缘份。六十年前,即在嘉义以南当青年..

达摩书院新春唯识学七日禅修纯觉遗身朱熹王阳明错了张尚德讲述刘美秀记录这一堂我要讲的,特别对在座的各位,将来你们在文化上,要领导社会,这一堂内容重要的不得了。刚才..

佛教与二十一世纪麻天祥内容提要:探讨佛教的现代意义及未来发展,首先必须区分其精神内容的佛教文化和凝固为一种宗教形态的文化佛教。前者是佛教义学的表现,后者是佛门实..

四重缘起深般若第三章弥勒瑜伽行(3)3唯识(一)陈那与唯识今学识,即是人的心理起了别功能,由是才能有辨别的能力。但当我们作辨别时,却实在依二取与名言来作辨别,因此也就..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三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各位善男子!如果结三期,进行安居实修的众生..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二(第十一章圆觉菩萨所问章)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在普觉菩萨,替咱向佛请问了,有关于善知识..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第九章净诸业障菩萨所问章)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在辩音菩萨之后,本经的第九位菩萨,净..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一(第十章普觉菩萨所问章)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在前一章当中,由于净诸业障菩萨的请问,以及..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金易明【内容提要】太虚大师对唯识学倾注了很大精力。但他与“南欧北韩”诸学派在学术关注点上明显不同。唯识学不仅是太虚大师一生关注和研学的重点..

「中观、唯识与如来藏论的争议与统一」药师山紫虚居士、紫云居士一、前言世间的森罗万象,诸如山河大地、各类众生的身心状态等,佛教称此为「世间诸法」,而对佛菩萨自证的..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一《楞严经》的见道和修道按标准的说法,见道以后,我执已经不再有了,但无明的习气还是有。后面修道的过程,就是在长养圣胎。大乘佛法讲的无明跟小..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二念楞严咒,很关键。平常我们用功,你就在心地上踏踏实实的。修心密就用心密的功,修禅宗就用禅宗的功,你用你的根本法安住于正念,这是正法的修行..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为什么要弟子们培养福报,培养福德?与众相处的时候要替别人着想,不能替自己着想,你替自己着想,你永远就只有自己,你想成就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说..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三用楞严密咒来护持自己,佛在《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因楞严咒的咒心,得成正觉)。十方如来,执此咒心,..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