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人不止我一个

问:佛法不是讲因果报应吗,为什么有些人作恶多端还春风得意呢?达真堪布答: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心地非常恶劣,不择手段地到处造业,但是没有得到恶报。有的人心地善良,竭尽..

问:应该给没有信心的人宣讲佛法吗?达真堪布答:佛法是饶益众生的方法,我们应该宣说佛法。但是,如果对方没有一点一滴的善根与信心,不能轻易地给他宣说佛法。这样对他不..

问:对那些造业的人,我们应该怨恨他们吗?达真堪布答:发现有人造业了,我们不应该不高兴,而应该可怜他,然后替他忏悔,愿他以后不要再造这样的业,愿他以后不要感受这些..

学佛修行,皈依是最基本的,相当于进入佛门。皈依也要如理如法,否则,仅仅走这样的仪式,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希望大家都要一个正确的发心。其实,皈依有皈依的基础等前..

什么叫有智慧的人?有神通,知道很多秘密;有神变,能在天上飞,能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这不是有智慧,一般的饿鬼、傍生都有这样的能力。饿鬼、傍生分很多种,很多饿鬼、..

问:怎么让不信佛法的人破迷、开悟?达真堪布答:要慢慢引导。他有善根的话,今天他悟不到,是因为机缘没有成熟,也许明天就开悟了。比如有的利根者,机缘没到时,就是一个..

八热地狱、八寒地狱都是真实存在的,那里的众生所感受的痛苦,我们只能大概地形容、描绘,除非亲自感受,否则没有办法真正知道。一提起这些地狱的痛苦,有些人虽然嘴上没有..

十八层地狱中的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无间地狱都有很多痛苦,佛在经中对这些痛苦只是大概形容,无法详细描述。极乐世界的功德,在《阿弥陀经》等佛经里也是大概地..

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里满是矛盾冲突。结果越修越懒..

问:给不学佛的人做助念、超度,利益大吗?达真堪布答:可以给他做助念、超度。现世当中,他虽然不学佛,虽然没有这样一个信仰,但是到临终的时候他有这样的一个机缘,这也..

我们现在所遭受的痛苦,都是过去世中种下的恶因,结的恶缘。现在学佛了,就要断除这些,发誓再也不结恶缘,再也不种恶因了。有的人可能会想:我也不想种恶因、结恶缘,但是..

人都是一样,谁都不愿意感受痛苦。如果不想感受痛苦就不要造业。造业了就有因,有因就有果,就一定要承受果报。没有修行的凡夫不怕造恶业,就怕感受恶报。有修行的大德高僧..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苦恼的事。不管什么人,无论穷富、贵贱,都一样在感受着快乐与痛苦,因为这些感受都是由自己的心来制造的。好和坏是自己的心制造的,快乐与痛苦..

为什么我们现在积累点福德、功德这么难呢!主要是因为没有欢喜心和希求心,或者这种心不强烈。我们现在无论是对佛还是对上师,虽然稍微有一点点希求和欢喜,但也不是因为他..

什么是恶语?无论所说的是何种话,无论是好听的还是难听的,只要让对方生起烦恼,让对方反感了,就是恶语。所以说话要把握分寸。虽然你说的话没有不悦耳的,但让对方起烦恼..

问:我们为什么要闻思地狱的痛苦?达真堪布答:讲地狱的痛苦,不是吓唬你,也不是让你难过,而是让你忏悔,让你以后不要再造业,让你解脱。现在很多人都不爱听,一讲轮回的..

问:对于精神不正常的人,应该怎样利益他?达真堪布答:自己尽力,看怎么能利益就怎么利益,能利益多少就利益多少,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至少不能厌烦。也可以善根回向,..

大家都喜欢说我要自由。其实,只要在六道轮回中,就是不自由的。摆脱轮回,摆脱烦恼,摆脱业力,你就自由了。但是在六道轮回里,不可能自由,业力在牵引,烦恼在控制你。贪..

当我们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会觉得天塌了、地陷了,其实这都是错的!遭受伤害或痛苦,也是有很多功德的。首先,通过这些可以对轮回,对世间生起厌离心。我们是怎么进..

发了菩提心以后,如果想真正地利益众生,身口意三门必须要保持清净。若是身口意三门不清净,尤其是心里不清净,有贪心、嗔恨心、自私自利,这样很难利益他人。比如说,虽然..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于过去的骄傲与悔恨,也不将宝贵的生命消磨在对于未来的幻想与忧虑,即是积极。许多的人成功时很骄傲,失败时很后悔,..

中国人常说的人缘,日本话称为人气。例如,有的明星在戏里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但是他有某种特质,无形中会吸引许多影迷,很受大家欢迎;有的明星则没有这种特质,但他的戏..

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灾祈福,解怨释结。第二种人,是为了人间苦多乐少,生命危脆,所以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待至位阶不退..

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懒得搭理。因为太过熟悉了,而不知珍惜。你快点行不行!?大男人这么会磨蹭,像个老婆子!便利商店内柜..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人是血肉之躯,和心爱的人分离时,难免会心生忧苦、潸然泪下,而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爱别离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分成亲..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趋乐避苦、追求快乐。但是现实生活中,痛苦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而且追求快乐到最后,往往又都变成是苦的,这是为什..

央视著名记者白岩松曾经采访过圣严法师。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一句圣严法师说的要感谢接受过你施舍的人!禅宗讲的是悟《坛经》:五祖有一天召集所有的弟子,说:‘我告诉..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佛陀开悟之后,..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方视为菩萨。像在法鼓山团体中,大家会互称对方为‘菩萨’,就是将对方当成菩萨来对待。即使遇到的是不友善..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然就会有情绪。我们也大都体会过控制不住情绪,反被情绪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为一时情绪冲动而犯了错..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