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拜佛的时候,必须要恭恭敬敬,不可以东看看、西看看、前望望、后望望,不可以这样。你这样,那就是没有诚心,没有专一。你拜佛就一心拜佛,持咒就一心持咒。好像我们在..

核心提示:静波法师,生于1963年,哈尔滨极乐寺方丈。1986年在哈尔滨极乐寺依慈法法师剃度出家。1988年9月考入中国佛学院,1995年获得佛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2年8月1..

圣一法师: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喜行十善者,赞叹十善法,共成四十种善。愚者只知自作,缺同情心,故不教他,亦不随喜,何况赞叹。智者自作..

核心提示:慈诚罗珠堪布,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22岁时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作为晋美彭措法王的侍者、翻译常随左右。经过二十余年的佛法修习,最终获..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乃至‘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

有记者访问,诺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博士:您的实验室就像一个小联合国,大家这样精诚合作,为了什么呢?他回答:科学家的职能是探索人生和宇宙。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

平静的水面,是平的,这不等于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谷,成容器之状,亦可成气与冰。这个世界,是单一的吗?不。有时间,有空间。时空又有纵向、横向,是立体、多维。构成..

被公认为观世音菩萨化身的札嘎仁波切,是藏地颇有名气的一位大智者,也是格鲁派近代史中着重提倡真修实证的一位杰出上师,尤其是他冲破了“女子出家是一大耻辱”的传统陈见..

寺院和尚的日子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必定是十分喧嚣而清闲的,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令多少世人羡慕不已。可是,真正的寺院日子其实十分贫苦,一起也十分有规则和节奏。和尚们..

宗舜法师: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便是犯了重罪的人最大的一个赏罚的方法便是把他的头发去掉。所以在印度一般人是藏着长长的头发的,包括他的这些苦行的人,头..

三皈五戒开示讲于第三届生活禅夏令营净慧法师今天举行一次结缘皈依。结缘皈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场的所有的营员,大部分是发起了要皈依三宝的信心,但可能也有一部分还有..

为什么要学佛呢好,今天呢我要讲的题目就是——为什么要学佛呢?因为这个题目,是信仰佛教的人和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想知道的重要问题。那么,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信仰佛教..

谈谈闻思修益西彭措堪布开示(节选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七册)一、修的内容由闻思决定,修包括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很多人认为“闻思时才需要观察,实修时唯一应安住修,..

四圣谛所有的佛法都包含在四圣谛之内:1、苦谛的真理是了知;2、集谛的真理是出离;3、灭谛的真理是证果;4、道谛的真理是依止。四圣谛之一:苦谛“苦谛的真理”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守护根门。根、尘相对时,往往会喜顺厌逆。凡夫面对顺境即生贪著之心,面对逆境即生嗔恨之心。此时应以正念和智慧观照,不使心粘..

一定要晓得,养家是布施,日常生活所作所为统统是布施、是供养1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辛辛苦苦谋生赚钱养家,一定要晓得,养家是布施!2如果你是在迷位,觉得自己是做牛做马,..

一个修行的人虽然不必太注重于身心的安适享受,但是也不能过分虐待自己的身心,如果连我们自己的身心都没有照顾好,又拿什么来修行佛道?一个正信的佛弟子,要适当的安排自..

一居士问:师父,供佛像怎么样才能供养得更好,不会给人带来灾难?妙祥法师答:佛不会给人带来灾难。他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予光明和温暖,他不会带来乌云。我们所谓的供养得..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实际上净业三福的第一福——人天福就谈这个问题,这跟儒家文化的内涵非常地吻合。“念佛之人必须”,印祖用了一个必须的概念,也就是说,能做到这..

认识很多人后,发现一点,所有的恩怨,都是因为人和人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烦。然后就有恩恩怨怨了,一个家庭中,一个单位中,乃至朋友之中也是一样的。好起来..

能遵循因果规律,努力放下自己,全心成就别人的人,才是与世无争的人。事实上,你的问题,恰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而已。别不承认,修行和放下是一种积极的东西,它不是..

每一部经、每一部论,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像我们念《金刚经》的人,有没有想一想《金刚经》说什么?你怎么样依《金刚经》修行?不注意这些问题,只念文字而已,念了三年还如..

宣化上人开示:你想知道鬼是甚么吗?一九八一年二月五日鬼的种类很多。一般人皆以为鬼是狰狞可布、青面獠牙,其实这不一定。有时鬼能化作人身。乍看之下,以为是个人,其实..

传喜法师:德重鬼神钦道高龙虎服——放生开示德重鬼神钦道高龙虎服——放生开示2013.09.15两千六百多年前,佛陀当时只有七岁。春天来了,爸爸带着祂参加农耕节。爸爸亲自掌..

嘎玛仁波切:发愿和回向的差别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

本文是两部佛经开示人类在劫初时候产生的两种根源,我们摘录翻译出来供大家学习了解一下即可:比丘当知。或有是时。水灭地复还生。是时。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

你要是遇到别人伤害你,你会很欢喜,为什么?重罪轻报。现在你骂我,你毁谤我,造谣生事,我这个罪业现在就报掉,就不要到三途。现在要报不掉,将来到三途报,那很麻烦。所..

1.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

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中国圣贤文化却失传多年,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使得一些人丧失了正知正见,对中华美德丧失信心,不相信“因果报应”这一自然界法定的规律,从而步入欲望..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