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的三种境界

问:请您为我们开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句话的含义。济群法师答:佛教讲因果。而平常人更多关注的是结果,羡慕别人的成就。可是成就从哪里来呢?任何成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

问:什么是随缘不变?济群法师答:随缘不变是菩萨的修行。《维摩诘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维摩诘居士不但身处红尘,甚至还涉足酒肆、赌场、青楼。但他去那些场所不是为了享..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知,这样对我们净业、净土的信心的建立才会有理论的基础。这样既有理论的突破,又有深切的净土情怀,我们的信心才会坚..

问: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数量的,有追求质量的,哪种念法更易成就?大安法师答:念佛念到什么境界才有把握往生?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你只..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谓修..

【人生境遇何须料,岁月无痕独自游。寄语如今营营客,回光一照是来头。】人生应该具备三种现实而超越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人生,更不知道这最珍贵的三境..

第一种人生是平面的,平得就像一张纸。这样的人生很单薄,只生活在表面的一层。按照一般世俗的观念,我们每个人都必需有所依附。世俗的凡人依附的是名利、财富、地位、甚至..

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卧都在佛法中。认识佛法的人,一切以利益他人为前提,绝对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总而言之,要把..

布施有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一)财施。财施有内财和外财。内财是身心性命;外财就是一切的金银财宝,即是属于身外的财产,都能布施。大抵来说是..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物都能抱持感恩与宽容的心去善解,就能提升到无忍的境界,常保欢喜自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发生冲突时,都自认..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然」。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有一分很美的自然之美;只要多数人受到后天社会习气的薰习,使得习惯变坏了。若不能顺于自..

我们大家很多时候真的应该反省自己,怎么总是把自己看得那么重呢?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为什么经常与周围的人合不起来?有的在道场合不起来,有的在家里合不起来,有..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在修行中,不应该听闻的有三种。第一个,不听闻他人赞叹自己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很容易生起傲慢。其实我们若是要听,就听一些诽谤;若是接受,就..

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也是,所有的境都一样,如果你去执着这些境,这些境都是你的障碍;如果你不去执着这些境,它们都不会障碍你。在对境面前,你会不会被伤害、被障碍,完全..

问:偷盗(不予取)有哪三种情况?达真堪布答:身三种恶业的第二种,偷盗。偷盗也就是不予取,可以分三种:强权不予取,盗窃不予取,欺骗不予取。强权不予取:是通过自己的..

忍辱可以分三种:他人邪行之安忍,求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第一,他人邪行之安忍。作为修行人,有什么利益都要让给众生,有什么艰难困苦都要忍受。你和他无冤..

果报的成熟有三种情况:现世现报、来世再报、生生世世以后再报。好比我们种庄稼一样,有些庄稼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有些庄稼几个月后才可以收获,有些庄稼甚至要一年后才..

暇满的人身不是无缘无故得来的,想要得到需要具备好多因缘。也许有人会这样想:今生我不学佛不修行,浪费、错过了也没有事,来世再好好地利用,不再错过就行了。但是,来世..

我们若是具备条件,应该在家里设佛堂,因为这是给自己种福田,是学法修行的所依、对境。若是不具备条件,也不要执着,可以把佛堂设在心里。有些人虽然家里有条件,但是也不..

我们每天供护法、做火施的时候,也准备了一些供品或者烧了几粒食子,但他们不一定能得到;即使得到了,也不一定喜欢;即使喜欢了,也就那么一点点。那么我们每天供护法、做..

我经常说:好好学,好好修,世间的一切琐事都要随缘。有人问:我现在只学佛、修行就行了?是,这样就行了!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学佛修行,怎样学佛修行。学佛修行不是只坐在..

在修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对照自己,然后去改变自己,这很重要。别人没有错,都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这样说呢?别人对错与否与你无关,如果你自己能把握住的话,谁也伤害不..

学佛修行的人有三种情况: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为了人天的福报,为了健康长寿、平安发财,为了神通或者世间其它的福报而学佛修行,这是下士道。为了自己求声闻和缘觉的..

供养,有上供养和无上供养。有上供养,指世间的福报;无上供养,指出世间的福德。比如说人间、天界,还有其他处殊胜的供养,是属于世间的。无上供养,指的是出世间的阿罗汉..

佛所宣讲的佛法总集为三乘次第: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这是根据众生的根器而划分的。修人天乘,就是不求解脱、不求成佛,只求人天安乐,只求世间的福报与利益,这是下等..

作为修行人,我们要随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自然来的才是真正的福报。有些大德高僧住在山沟里,名闻利养自然就来了,侍奉、供养堆积如山。他的境界是手掌和虚空等同,黄..

问:随缘和随便有什么区别?达真堪布答:随缘是自自然然的,随便就有改造和取舍。特意去做一件事情或是特意不去做,若是心里都有分别和执着,那就是随便不是随缘。随缘是不..

在一切境相当中,这些显现都是自然规律,来了去了,聚了散了,好了坏了,生了死了,让它自自然然发生。佛讲:诸法的本性是无常的,万事万物都在刹那当中生灭,在刹那当中变..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