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受相应一杂四六五(四六六)尔时,尊者罗?罗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二章三妙行—身口意柔问答三四六、什么是三妙行?答:三是指身、口、意的三个方面。妙是美妙之意,是身、口、意的展现没有冲动、盲动,而是舒缓、..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二章涅槃、无为、空问答五一四、什么是世俗谛?什么是第一义谛?答:世俗谛:即法住智,讲的是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法。第一义谛:即涅槃智,讲的..

第十二章贤善首菩萨所问章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虔诚地礼拜佛陀,并顺时针绕佛三圈,表示无比地尊重。然后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

《佛说四十二章经》白话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中华习教沙门超然白话沙门来华白话证义经序释迦牟尼世尊,最初成就觉悟之道的时候,曾经进行这样的思维观察:“只有远离欲望..

《四十二章经》白话(下)第二十二章财色招苦佛陀这样说过:“钱财美色对于人们来说,人们往往舍不得。就好比在刀刃上面有一点点蜂蜜,根本就不能顶一顿饭的享受;小孩子用舌..

本课程包含《孔子家语》《韩非子》《淮南子》《史记*货殖列传》《列女传》《佛说四十二章经》等六大国学经典的通俗解读,涵盖儒家、道家、法家、佛教及商业和女性思想智慧..

本课程包含《孔子家语》《韩非子》《淮南子》《史记*货殖列传》《列女传》《佛说四十二章经》等六大国学经典的通俗解读,涵盖儒家、道家、法家、佛教及商业和女性思想智慧..

《四十二章经》达世如幻章撷要简解[原文]佛言:“吾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兴化。如四时木。”[消文]什么是“化..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据历史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

佛灯我们今天学佛呀,其实我们就求得一念的明白啊,古人有说了,「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在哪里头呢?他在我们的心里头。佛说了,身体的精进不是真精进,心的..

普贤菩萨重在实践(资料图)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信、愿、行啊!这净土就要信、愿、行,这个三者缺一不可。在〈普贤菩萨行愿品〉里头也说了,“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虚空有..

姚庭若说:如果一个人能保持一生的节操,不造淫业,这也只是完成了自己一人一身的人格和事业,哪里比得上一劝十,十劝百,百劝千,将这些戒淫劝善的善书、嘉言,永久地流传..

第三章说的是“割爱去贪”,因为众生舍不得的就是爱,难舍就是贪。因为我们所有的众生,我们烦恼的根源,一个就是爱,一个就是欲。爱,佛说:“从痴有爱,是我病生”,因为..

《四十二章经》,第二章就是“断欲绝求”。经文是这么说的:“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直在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里面打滚。没有人可救助,没有人可皈依。没有依靠、没有托付。好像失去父母的孤儿,好像丧..

祈请师尊之法体!加持穷儿得住于深山之地。亲人不知我的快乐,仇人不觉我的痛苦,若能死于崖洞此地的话,我瑜伽行者感到心满意足。朋友不知我的衰老,妹妹不觉我的生病,若..

顶礼上师玛尔巴足!善者施主的积福中,具足成办二利的缘起。难得易失的此身,与食物相遇而获得健康。辽阔田地的精华,及天空降下的甘露二者,是利益众生的缘起,缘起的要义..

顶礼一切尊师祈请具有恩德者徒儿祈请的鼓励下,我唱一唱中阴之道歌。三界轮回的众生,及证得涅磐的佛陀,在万物本性之中是一体,这就是见之中阴。各种出现的红白,及无法可..

儿女、妻子以及颜面这三者,是瑜伽士的束缚。财物、用品以及名利这三者,是瑜伽士的障碍。亲人、弟子以及施主这三者,是瑜伽士的推迟。饮酒、睡眠以及疲累这三者,是瑜伽士..

见为空性之智慧,修为光明无执著,行为无贪而恒常,果为无垢赤裸裸。空性智慧之见,有危险会偏入于仅仅口头上的见地之中,对真义上没有生起定解之心的话,空话无法让你获得..

现代生活已迈入高科技,而讲究科技的结果,往往容易使人迷失在制式的度量中,比如:求学时总是在乎成绩高低,科系出路的好坏;求职时也会在乎收入的多寡,升迁的快慢。当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问:为什么四十二章经被先翻译出来?印光法师答:然佛于周昭王二十六年示生印度。历一千年至汉明帝永平十年,方请梵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尊者,赍佛经像至洛阳。二尊者以华..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