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恩是什么意思


sì ēn 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父母恩 众生恩 国王恩 三宝恩 【四恩】 [出释氏要览] 一国王恩谓出家之人。国王听许。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无强弱陵逼之忧。而得安居山林。进修道业。兼复饮食水土。皆属国王。是为国王恩。二父母恩谓禀父母遗体而得成人。其生成养育之恩。如天罔极。复令出家。进修道业。是为父母恩。三师友恩谓出家之人。蒙师剃度教诲。授以经业。及得善友。讲明妙道。开发慧性。是为师友恩。四檀越恩梵语檀。华言施。谓出家之人。凡所资身饮食衣服等物。皆由施是供给。遂得安身办道。是为檀越恩。

四恩简介

【四恩】 [出本生心地观经]

父母恩

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众生恩

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亦有大恩。犹如现在父母。等无差别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国王恩

经云。国王福最胜。虽生人间。得自在故。于其国界山河大地尽属国王。一人福德。胜过一切众生之福。又以正法治世。能使众生悉皆安乐。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七分之中。修善之人自得五分。国王常获二分。以依于王而得修善故也。王若以善法化世。诸天善神常来守获。若有恶人而生逆心。于须顷。福自消灭。命终当堕地狱。备受诸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由不知国王恩故。起诸恶逆。得如是报。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辅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现世安隐丰乐。所以者何。一切国王。于过去时。会受如来清净禁戒。常为人王安隐快乐。以是因缘。违顺果报。其速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也。

三宝恩

三宝即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经云。三宝利乐众生。无有休息。功德宝山。巍巍无比。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一切众生。由烦恼业障。沉沦苦海。生死无穷。三宝出世。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故恩难报也。

【原文】《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缘。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贪着住处、衣服、饮食四事供养,远离一切诸善知识。如此众生,教令劝化,料理僧事,及以佛、..

舍卫国中,有位长者的妻子产下一名相貌端正的男婴,这孩子出生才没几天,竟然就会开口说话。男婴问父母:“世尊还住世吗?”长者夫妇回答:“是的。”又问:“那么舍利弗尊..

一时,世尊出游嘎吉。途中佛告阿难:“阿难,把我的法衣折成四层,我的背很痛要在上面休息一下。”阿难依佛所言把法衣折好铺在地上,世尊以狮子卧式休息后,思及自己周围的..

有七个穿饰古怪的外道出家人,在祇园精舍门前彷徉,久久不愿离去。一日上午,波斯匿王前来精舍拜见佛陀。当行至精舍外,见到这些古怪的出家人,便恭敬地上前自我介绍说:“..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看弥陀是怎么发的愿。设我得佛,就是假设我得佛以后。当然阿弥陀佛发愿那个当下,..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答:此亦非善问。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展转戏论。问:何不遍缘法界?答:有三义:令初机易标心故,阿弥本愿胜故,佛与此土众生偏..

以前,我常常是受一点委屈,就受不了,认为比窦娥都冤枉了。还有的时候,得理不饶人。马老师说,这根本不叫修行人。我不服气,:“修行是做好事,不做坏事,修理个人累劫的..

佛陀返回迦毗罗卫城人不可放逸,应该勤修正法善行,如此做的人今生与来世都安乐。(偈168)-摘自《法句经》人应该奉行正法善行,不可作恶行,奉行正法善行的人,今生与来世..

念念不忘小过的末利皇后即使王室华丽的车也会腐朽,色身也难免衰老,而善法永不衰老,圣者1如是说2。(偈151)-摘自《法句经》末利皇后有一天进入浴室的时候,她的爱犬也一..

总是说错话的比丘寡闻的人如同牡牛,只有增长筋肉,智慧却不增长。(偈152)-摘自《法句经》拉鲁达伊比丘才智不高,并且不够圆融,所以虽然非常用心,但话总是说的不得体。..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佛法,令正法久住。所以,僧团应该要自觉地承担这份应尽的本分。面对众生精神上的需求,我们站在僧团的慈悲利益众生的..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

从前有一位在深山苦行的行者,每天靠着野果泉水充饥裹腹。由于不断地精进用功,所以身心清净,烦恼消除,一切诸天鬼神都对他非常赞叹和恭敬,整个国家也都因此富饶安乐,风..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甚至礼拜,如同礼敬大比丘僧。不要因为沙弥在僧团中的阶位比较小,而不加以恭敬。此于大僧为小,于俗为尊。出家受具,..

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了,他就是放不下,烦恼。我们好多道友给我写信说烦恼,我也不能跟他直接谈话烦恼在哪呢,你拿出来给人看一看?你拿不..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假如众生善根尚未成熟,若为他说法,他根本得不到利益,这时佛陀默然,等待未来的因缘。(二)机缘既熟,应病与药:..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十八空、什么都空,那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还有必要去发愿度众生吗?诸法的空性是真理,性空即是如来,但就是由于苦..

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信法,是为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二者,佛灭度后,福慧日浅,罪障益深,故说此经,咸令未来虽不见佛,佛灭法存,但有信..

从前,波斯匿王有一个女儿名字叫赖提,身形相貌非常丑陋,算起来总共有十八处丑陋的地方,丑得都不像人,见到她的人都感到非常恐惧。赖提公主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国王派人在..

今天这篇故事节选自《贤愚经》,主人公是佛陀前世“毗楞竭梨”国王。据《贤愚经》记载,释迦牟尼证道成佛之后,“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若我住世,于事无益,不如..

从前,有一个位长者是侍奉国王的大臣。名叫树提伽,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仓库里堆满了灿烂夺目的金银珠宝,粮仓充盈,华屋雄伟。他家的奴婢成群,也从来没有数清过。有一天,..

戒忍法师——戒忍大和尚(1959年-)戒忍禅师师承河北正定县临济寺方丈有明禅师,得法临济宗四十六代,为虚云老和尚再传法嗣浙。浙江金华人氏,大师自幼厌荤茹素,乐善好施..

纪伯伦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多么好的话,它诠释了生命是自由,是独立,爱与生命..

编者按:你是否质疑过佛陀普度众生的宏愿?你是否想过佛陀什么时候才来度我呀?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其实并不是佛陀忘记了你,反倒是你没有下定决心跟随佛陀..

过去有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外出化缘,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年轻女子想过河,却试试探探不敢过。老和尚就主动上前,在小和尚的目瞪口呆中背着女子过了河,一到对岸放下女..

编者按:你知道《妙法莲华经》吗?你懂得它的珍贵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妙法莲华经》是一部大乘经典,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是众经..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