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学佛网弟子文库

问:我是一个农村人,村里的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杀害许多生命。请问学佛人该怎么办?大安法师答:是有这个习俗,不仅是农村,城里更厉害,还要到五星级宾馆去吃那些海陆..

今天有很多朋友们学习佛学,很多人也因为学佛而有了佛教的信仰。今天我们来简单聊一聊,学佛在现实生活中的四个误区。求佛不修佛这个是现在大部分人的现状,很多人求佛拜佛..

很多学佛的师兄,乐于劝人相信因果、导人向善、劝人学佛。本来是出于善意,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介绍给别人,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一个人已经形成的固有观念,不可能片言..

我们要如何来选择自己皈投、依靠的师父呢?我认为,一个是法缘,一个是人缘。所谓“法缘”是什么意思呢?善知识的言教,自己是不是喜欢听,是不是喜欢接受,接受得了接受不..

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空性的大概简略意思是:不管你在哪个世间,你所居..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而为人的非常多,有钱有势的也非常多,但能够接触到佛法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听闻佛法后,又懂得如何修学的就更少,也就是..

真正发菩提心、相续中有道之智慧功德的人,特别愿意投生到六道,愿意接触凡夫,尤其是接触刚强难化的人。而我们不同,我们总是想逃避。跟自己缘分好的,比较看得惯的,投缘..

一般都是感觉佛法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可以作为自己人生的寄托和依靠。其表现在于:殷勤求佛,烧香拜佛,求佛保佑,保佑自己及相关人员平安无事,得财得福。把自己的一..

对于刚开始学佛的青年来说,怎么在家学佛,有个什么样的进阶过程和要求?是常常苦恼的问题。为此,本期《学佛问答》将分-七个阶段详细讨论“在家学佛的几个条件”,希望能..

菩提(梵语bodhi),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涅槃(梵语nirvana),意译作灭、寂灭、无生、不生不灭之义。修行不与中道法门相应,始终不得菩提,皆是门外汉,与佛道无..

凡事没有一定的规则就会乱,学佛修行也是一样,要有一定的日课督促自己。如果没有定功课,很容易懈怠。祖师们把经中的精华集成早晚功课让我们诵,白天没时间,早晚能定和自..

第一节名闻弟子大师弟子无有数量,何能尽述,今于普通共知共闻之大师传中,名高望重者,略录如下。与大师互为师徒四,谓中观者精进师子、罗扎虚空幢、结尊仁达瓦童子慧、札..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

《楞严经》中有关断除五辛的经文如下:“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

学佛,就是让我们按照佛说的去做,向佛看齐,修正我们的自身行为。如果一个人,每天吃斋念佛、诵经打坐,但是自己的行为却一点都不改变,贪嗔、嫉妒、种种不如法的行为集于..

一同跟佛陀出家的两兄弟,他们在修学上渐渐分出差异来。哥哥对行的方面很精进,弟弟对解的方面很用功。几年的夙夜匪懈,息心深究,他们也都有成就。哥哥证得阿罗汉果,弟弟..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一个重要前提。现在的天灾人祸不断,大家知道,这都是我们的..

佛教讲因果,种何因、得何果,三宝好比肥沃的良田,对三宝的敬信供养好比在良田中播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但良田固然重要,更关键的是所下之种,这种子便是自己的发心。倘..

所谓的“福报”或者可以理解为“不同人因其自身因素所享受的相对待遇”,其体现有很多种。比如:钱财,或者说同样工作赚钱,有福之人以同样的劳动却可以得到更高的收入。所..

一、有慈悲心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当..

问(5):我认识一位信徒,她曾经接触了一些不同的上师,有的上师说她可以修这个法,有的上师又说她不能修这个法,结果使她感到无所适从。那么,在藏传佛教中,什么人可以修..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朝时形成。弥勒菩萨不仅出现在各大寺院丛林中,特别是在山门前,笑容可掬,而且还被供养于很多..

一、皈依是什么意思呢?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

许多佛教修行者只是体验过某种定境就以为自己开悟了,还洋洋得意跟别人说自己已悟,这是真正的大妄语。完全开悟(证悟空性,成为初地菩萨)后的状态,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1、要离五盖——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

学佛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但看一看世人:从行为上看,所做所行无非杀盗淫妄;从心理上看,所思所想全是贪嗔痴疑。学佛人看不惯社会的污乱局面,但我们在生活中免不了与人..

”口业可以不说,身业可以不做”.这种解释.不正确.佛经的说法是:身业不是不做.而是:不杀.不盗.不吟.口业不是不说.而是:不妄.不两.不歧.不恶.意业不是不想...

生死轮回,并不是神创造的。我们的生老病死,生死轮回,宇宙世界,十法界,六道轮回,皆是我们创造的。都是我们的心,因为无明而产生幻想;这些幻想,产生攀缘;攀缘,又使贪..

学佛,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学佛的形式。其实,学佛不是很深奥的事情,不是用有没有文化来做评价标准的,主要是要有爱心。坐在佛堂里念经、参禅、打坐是学佛的方式。..

佛是觉悟了的人;佛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理的人;佛是心明眼亮具有大智慧的人。佛是人们的良师益友;佛是人们的慈父和兄长。佛是你;佛是我;佛是他;佛是我们大家。佛和我们..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