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说宇宙真相


宇宙是无量

在一般人眼中,地球是庞大的,但如果站在整个宇宙看,它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昨天我坐在飞机上时,就在想:银河系包含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等,而地球只是其中一颗小小星球,微乎其微;如果再把它放在整个宇宙中观察,就更加渺小了。因此,宇宙是一个极其广阔的空间。

关于这个宇宙,不论科学还是宗教,目前都没有统一的说法——科学的观点在不断更新,各个宗教也没有一致的见解。

那么佛教如何看待宇宙呢?

佛教认为,以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为一个单位,一千个这样的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即十亿个小世界。大千世界也是无数的,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大千世界的教主。

由此可见,早在两千多年前,佛教就有世界无量的观念,这是很先进的。

只能用“不可思议”描述

看到有关宇宙的这些数字,很多人也许非常惊讶:“怎么会那么多!”我听说现在大学里专门研究宇宙学的有些同学,尤其年轻同学,看到如此庞大的数字和无限的世界观时,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虽然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宇宙的真相。

科学家霍金经过长期的研究,也发现这个宇宙的广阔与深邃远远超出想象,于是引用一位文学家的语言说:“宇宙比我想象的不可思议还要不可思议。”这方面,我想科学界如果不断探索,会找到更多与佛教的共通处。

总之,就大宇宙而言,其广袤程度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其中包含无量无边的世界。

每个宇宙都有年龄

对于小宇宙——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科学界一直非常关注,对它的起源、演变、毁灭等都进行了探索。有关它的开端,就有种种推测,不过相当多的人比较认同大爆炸学说,认为这个宇宙始于大约120亿到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佛教对小宇宙也有研究,认为它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小宇宙最初是一大虚空,之后出现了风的微尘,再之后慢慢形成这个宇宙。虽然并非以大爆炸为起源,但也有一个形成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宇宙形成后,会安住二十中劫,之后进入毁灭阶段。关于宇宙的毁灭,有些学说认为很多恒星通过自燃而消亡,而佛教也说宇宙被火烧毁。宇宙毁灭后,就变成一片虚无的空间,这一阶段也持续二十中劫。

如果去深入了解,就会知道:宇宙成、住、坏、空的观点,与现代天文学的有些说法比较接近。

同时佛教认为,无数宇宙中,有些在形成,有些在安住,有些在毁灭,年龄各不相同。这一点跟天文学的研究结果也可以对应。

遥远星球的模样

科学家布鲁诺有一项重要贡献,就是提出“无限论”。这种理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并非只有一个地球与一个太阳,而是有无数星球、无数世界。

这跟佛教的观点是一致的。佛教《华严经》为主的很多经典中早已讲到,世界有“恒河沙数”,恒河沙是一个比喻,表达的含义是无量无边。

而且《华严经》的“华藏世界品”,还对各种世界做了栩栩如生的描述,其中说:众生业力不同,所见的世界也形形色色——有些世界是圆形的,有些是方形的,有些是漩流形的,有些是江河形的,有些在上方,有些在下方……

〖经文〗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

〖经文〗《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释义〗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陀宣讲的。返回目录下页

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佛经里面说:只为了一件大事因缘。也就是要告诉众生、引导众生,让我们知道万法的表面是缘生缘灭,可是呢,万法的根源是真实..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些妇女出家后,深感过去的各种欲念、邪思乱想依然强盛。她们便结伴向一个叫作微..

既然众生的生存境界由其行为的善恶来决定,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与恶,大体各归纳为十种: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愚痴,是名十恶..

佛说四十二章经原文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诸法空相,佛法是诸法空相。“当说立即破”,此处不要执着认为佛法有相。“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前面的五蕴皆..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众经撰杂譬喻》。《众经撰杂譬喻》,比丘道略集鸠摩罗什译譬喻经典而成,分为上下两卷,共计四十四篇。佛法就是因果,经云:“假使百千劫,所..

罗侯罗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所生。又作罗护罗、罗怙罗、罗吼罗、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云、罗芸。意译覆障、障月、执日。(一)沙弥之始罗侯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阿弥陀经--学佛网佛经动画片

经典佛教故事:释迦牟尼人生最后一段路

西方学者认为释迦牟尼是不存在的神话人物。

我们经常会说到每个人的命运,有人的命运很好,但往往也有人感觉自己的命运不济。佛教认为,命运就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决定这种规律的力量仍在我们自身,俗话说“人的命运,..

佛教中注重因果,认为一个人做了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造善因,就会有善果;造恶因,就会有恶果。我们在世间生存,都想要获得福报,要想获得福报,就要去积福,不要去..

佛说:戒律是佛法的命脉,如果做不到这“两个字”,祸患就来了!“戒律”「戒律是佛法的命脉。」也就是说,如果世间还存在戒律,代表佛法还在世间,如果戒律消失了,就算是..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及完整仪轨【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莲池赞】莲池海会,弥..

对《佛教的世界观》的学习,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以前的认识里,世界是那么大,人的生命那么地短暂、渺小,在这个世界上是微不足道的,对世界是产生不了什么作用的。认为世..

“空”是人们对佛教最耳熟能详的一个思想观念,人们在对历史上的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进行总结概括时,总是说道谈玄,佛论空,儒说中庸,可见佛家的空论思想是多么的出名,可以..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转的根源,就是‘烦恼’。烦恼,是指一切能污染、易扰乱有情身心的精神作用。烦恼之所以会造成生死过患,根据《成唯识论..

经典佛教故事:只念佛号不能持戒的人最后能到天堂吗?释迦牟尼本尊告诉你答案

佛说:一个拥有大福报的人,都能看懂这两句话!首先先来看一个故事,崔婆,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个平凡百姓,普通妇女,过去妇女没地位,也没有人记得她的名字,是张家就..

诳诈牵他沉苦趣,奸雄莫过女人冤。”女人业障深重,身常不净,口多恶言,心存嫉妒,以致多造恶业,死后多堕恶道。据《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说:“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

财富是一个人福德的果报,佛教并不反对人拥有财富,相反佛教中对于福德是支持大家去拥有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

佛学中的因果报强调的是因缘,因指发展过程的内在因素,缘指发展过程中的外在条件。做了好事或着坏事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应,那就是外在条件还尚未满足,条件成熟之时,报应即..

扎西给卓玛讲述事实真相,卓玛一脸疑惑的看着桑吉,她会如何想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