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图解示意图

第一种是报恩的。过去生中你们彼此互相有恩惠,他这一次又看到你了,到你家来投胎。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他是来报恩的,怎么都学不坏,所谓的好儿女、孝顺儿女..

核心提示:宣化上人,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美国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岁时母亲逝世,于母亲墓旁守孝三年,期间剃度出家。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礼忏坐禅、日中一食..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的法,最终定会分离。譬如,某地的大市场或大法会上,虽集聚了来自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最后也都会各奔东西。对此规律,世间人也是认可的。罗贯中在..

那我们绝对不能说,我学《百法》了,那么我们就是学唯识。就是说我讲《弥陀经》了,那么我就是能够代表净土宗了。这个毛病也很多,很多人他认为说我学什么经、学什么论,那..

五百弥猴敬塔生天因缘编者按:此篇故事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常言道:“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佛陀累劫修行,成就功德弥天亘地,凡人无法思议。虽然我们身处末法时代..

许止净(1876—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也是他的法名。他是江西省彭泽县人,清光绪二年(1876)出生。幼读儒书,长于八股文,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进士..

五百位婆罗门女净心得道因缘编者按:此片故事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佛性本无男女之相,如真空湛然无染无着,但因众生烦恼尘垢,如云罩月,不能彰显。因果法则首重“因..

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把这个犯戒的因缘分成三大类:意乐、加行、究竟。先看他心中的意乐。意乐有三种:第一种,是他物,就是有主物,拣别它..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判、不逃避、不压制,看着它生、住、异、灭,如同波浪的起伏,最终归于平静。我们常常被各种烦杂的情绪所困扰,甚至长..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农夫耕种有三种需要随着时节来进行的工作,哪三种呢?就是耕田、溉灌及播种。农夫在耕田、溉灌及播种后,并不会希望:“..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道名善根”,就是发菩提心修持名正行。这才是真善根,这是成佛亲因缘;那种种的助道像布施、持戒、禅定等等这些,就..

“种树培其根,种德培其心”,凡事不勉强、不违逆、不强求,常与人为善,则能广结善缘。今天我们是成就别人的因缘,他日别人也会是成就我们的因缘。能够随顺因缘,随时培养..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李炳南(1890—1986)居士,名艳,字炳南,号雪庐,法名德明,别署雪庐、雪叟,山东济南人。父寿村公,世居济南城内卷门巷,好善乐施,教有义方..

佛为比丘说破前世情爱因缘编者按:此故事讲的是佛陀为一位被情所困的比丘说破其前世的姻缘,劝其看破放下。很多人被情所困,掉入情执深渊,无法自拔,做出很多害人害己的事..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如白驹过隙,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善..

现代社会,看起来学佛很容易。其实成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十分殊胜难得,需要极大的福报。首先,暇满人身难得。很多人都认为生为人并不难得,全世界有七十亿人口,中国就有..

风月女子被人挑唆,假装怀孕诬陷佛陀。编者按:此故事摘自《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佛陀应化在人间,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善恶果报须自己承受;自己所遭受的一切与..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一天,世尊从灵鹫山下来,在路上遇到了鹿头梵志。佛陀和梵志一同走着,来到郊外弃置死人尸体的大畏塳间。世尊从地上拿..

雍正皇帝与佛教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于康熙五十年(1711)在章嘉国师指导下禅坐,连续两日,当时章嘉国师认为只是初入堂奥,如针隙观天,勉励其更求进步;..

人生,走上坡路要低头,走下坡路要抬头。没有谁的一生能一帆风顺,有得意,也会有失意。臻臻日上之时,切莫骄傲自满,忘了来路的艰辛。既要懂得珍惜,又要懂得谦卑。可天意..

核心提示:虚云老和尚,中国近代传高僧。1840年出生,母早逝,父亲于泉州为官。幼时乐闻佛法欲出家,父为娶妻两房而清净无染。19岁逃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乔布斯的佛缘一、大学时期,喜爱东方哲学在里德大学读书时,乔布斯已找到了思想上的依托——禅。他喜爱研究东方神秘主义哲学,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读到了铃木大拙写的《禅道..

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执着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与德行。《胜鬘经》中赞叹佛的伟大,就比喻佛为“牛中之王”。《无量寿经》中赞佛、菩萨:“譬如牛王,形色无有胜者。”而在《妙法..

在没有出家之前,我是从事戏曲艺术工作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位法师的照片。照片上这位法师正在给一些学生上课,背后的黑板上写着:“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当时..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钱财,心中能不感伤乎。虽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热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为..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时常行脚游化于各村落。有一天,来到一处瓦窑,恰巧下起了滂沱大雨,他们便进入瓦窑中避雨,刚好有一位牧牛女在两..

佛陀亡国灭族真相:皆因前世种下恶因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我们往往只能看到无限的因果相续中有限的某个片段。当事物的来龙..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缘起”。人间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此“果”又成为“因”,待“缘”聚集又生他..

阿恕伽王(又称阿育王)是一位暴虐无道、嗔怒好杀的君王。他建造了一座监狱,狱城却名为‘外可爱乐’。阿恕伽王又找来一名凶恶的人,名叫耆梨,在狱城里架设大镬汤、铁丸、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