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是什么意思


sān shèng 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

(一)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佛应之而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

1、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

2、缘觉乘,又作辟支佛乘、独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

3、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

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利他具足,故为大乘。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均以小乘所得三乘共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等为由,而称三乘为小乘、中乘、大乘;寂调音所问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七、大智度论卷十一以于无分别一味法中说上中下而显三乘差异为由,称三乘为下乘、中乘、上乘;大乘庄严经论卷四、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则合称前二乘为下乘,而称菩萨乘为上乘。华严、天台宗以三乘为方便法门,毕竟归一佛乘,是为一乘教,即三乘之外别立一佛乘;法相宗则以一乘系对一机而施,是权假之教,三乘则属真实之教。前者称“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后者则称“三乘真实一乘方便”。

(二)菩萨随时修集之天乘、梵乘、圣乘。

1、天乘,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2、梵乘,即慈、悲、喜、舍。

3、圣乘,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目的

在佛教中,我们时常会提到三乘 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声闻的目标是使自己从这个苦痛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实现烦恼的熄灭;缘觉是那些通过修行、契入事物互即互入之本质而开悟的人;在菩萨乘中,你要帮助所有的人开悟。

词语解释

【名称】:三乘【拼音:sān chéng

【注音】:ㄙㄢ ㄔㄥˊ

引证详解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历长远,乃可登佛境矣。”

《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伊斯兰教语。

伊斯兰教苏菲派宗教功修的途径和阶梯。苏菲派称宗教功修为“道路”,指精神修炼必经的途径和方式。

苏菲教团一般将精神修炼的道路分为3阶段,即寻道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在遵奉教法、履行法定的5项宗教功课的基础上,再经历若干特殊的精神修炼阶段和状态,循级而进,使精神升华,最后达到对“真理”、“真知”的认识,与真主合一。中国汉文伊斯兰译著中,将苏菲精神修炼的道路称为“三乘”、“三程”或“三道”。“

三乘”的内容是:

(1)教乘,系阿拉伯语“沙里亚”(Shari‘ah)的意译,亦称礼乘、教程或常道。即在坚持六大基本信仰的前提下,遵从教法的一切规定,履行法定的念、礼、斋、课、朝五项天命功课和行为规范,命行禁止,行善止恶,作为“入道归真之门”,达到“勤德敬业”,“修身养性”,“虔信真主”。

(2)道乘,系阿拉伯语“托勒盖”(Tariqah)的意译,亦称道程或中道。即在教乘修行的基础上,寻道者在导师的指引下,由外在的身体力行转入内心的精神修炼,通过昼夜坚持和躬行拜功、斋戒、静坐和连祷迪克尔等功修,越过7种障碍,弃绝尘世,清心寡欲,静虔参悟,苦思冥想,“参天地化育之理,悟真主之大能之德性”,净化心灵,去认识和接近真主,以达“穷理明心显性”。

(3)真乘,系阿拉伯语“哈给格”(Haqiqah)的意译,亦称理乘、真程或至道。即寻道者完满完成道乘修持的阶段,通过明心见性等修炼步骤,达到“欲尽理纯,功到大定,道合自然”,“浑然无我,心不纳物,唯独一主”,“克己完真见性”,实现与真主合一。真乘是苏菲人生的最高目的,也是修炼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凡穆斯林,能达教乘者,便可以涉世,达道乘者,便能忘世,欲达真乘者,便能出世,成为圣贤之人。“

三乘”的内容及各个阶段的关系,中国清代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中云:“乘,载也。载诸法义,以备求道者次第取法也。初曰礼乘,总载天道人道,一切事功之条例,此勤德敬业者所取法也。进曰道乘,总载人理物理,尽人合天之法程,此穷理尽性者所取法也。终日理乘,又名真乘,总载无我无理,天人一致之微言,此克己完真者所取法也。勤德敬业所以修身也;穷理尽性所以明心也;克己完真所以见性也。身不修。不可以明心;心不明,不可以见性;性不见,不可以合天。性之不可见,己私不蔽也。

三乘之法,己私之砺也,三乘之上更有超乘一法,则天人化矣,名迹泯矣,非语言文字可传,待其人之自会耳矣。”马注所著《清真指南》谓:“道有三程,常道、中道、至道也。常道如人之身,中道如人之心,至道如人之命。”“舍常道而言中道、至道,犹树无根,舍至道而言常道,如夜行无烛;舍至道、常道而言中道,如纸花满瓶;舍中道而务常道以寻至道,如镜无光。三者相连,若身、心之与命,缺一不可”。

马复初《道行究竟》中说:“礼乘乃圣人示众之法,道乘乃圣人自任之功,真乘乃圣人独践之境。”“凡慕道者,必先习礼乘之学,而遵守其事,行之不怠,由礼乘而进于道乘。进于道乘则加工进修,功成修尽,穷究既通道,由道乘而进于真乘”。伍遵契在《归真要道》中说:“此道分而三条,合则为一体。其圣教为人之四肢百骸,其圣道为五脏六腑,其至道为性为命,缺一则不成人。

其道亦然,必须由浅及深,内外经历,可为正人。”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些苏菲学者将三乘之间的关系,比喻为桔柑的“皮、瓤、核”、果树的“种、茎、果”及“舟、海、珠”(“登舟为渡海、渡海为采珠”)。大多遵法苏菲教团主张在教乘修持的基础上,再进行道乘以至真乘的修持,即所谓的“先教后道”,少数非遵法苏菲教团不完全遵奉教乘修持,注重道乘修持,即所谓的“先道后教”或“道中有教”。

在伊斯兰教史上,苏菲派学者对道乘修持提出了数量不等的修持阶段和状态。它是功修者克己、自制、勤修、苦炼的过程及精神修炼所达到的心理状态。如艾布·纳斯尔·沙拉智(?~988)在《苏菲派的圣光之书》中提出了修持的“七阶段”(忏悔、禁欲、断念、守贫、坚忍、信心和满足)和“十种状态”(冥想、近主、爱慕、畏惧、希望、渴望、亲密、稳静、凝视、确信)。中国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提出宗教功修的“三品十条”。余浩洲在《真功发徽》中综述了修持方式“三十件”,马复初在《道行究竟》中提出道乘与真乘当尽的“十事八德”,蓝子羲在《天方正学》中也提出与王岱舆略有不同的道乘修持的“三品十条”。

详细解释

佛教所说的“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

1、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

2、缘觉乘,又作辟支佛乘、独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

3、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

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利他具足,故为大乘。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究竟一乘宝性论均以小乘所得三乘共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等为由,而称三乘为小乘、中乘、大乘。

寂调音所问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七、大智度论卷十一以于无分别一味法中说上中下而显三乘差异为由,称三乘为下乘、中乘、上乘;大乘庄严经论卷四、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一则合称前二乘为下乘,而称菩萨乘为上乘。

华严、天台宗以三乘为方便法门,毕竟归一佛乘,是为一乘教,即三乘之外别立一佛乘。法相宗则以一乘系对一机而施,是权假之教,三乘则属真实之教。前者称“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后者则称“三乘真实一乘方便”。

传为文殊菩萨显灵说法道场的五台山,居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人称“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可见其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

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大势至是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音译摩诃娑太摩钵钵罗钵跢,简称为“摩诃那钵”。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都有一个本质性的特点,就是苦的感受。这个苦果来自于他所造恶业的业力。比如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又叫堪忍。表明什么..

在很多人眼里,对学佛的人总有点好奇感。甚至有人觉得神神叨叨,很迷信、很奇怪。在不了解这个群体的时候,不要妄下定论才是对的!因为你不是他!他们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香象菩萨即是在阿閦佛国则是香首菩萨和众香首菩萨(佛说海龙王经),亦称为香象菩萨和妙香象菩萨(佛说佛名经)。香象菩萨,东方妙喜世界补处菩萨,阿閦如来涅槃后。正法灭尽过..

宝相菩萨,又名宝幢菩萨、宝英菩萨等,东方妙喜世界二生补处菩萨。阿閦菩萨发愿之后,香手菩萨和宝幢菩萨相继发愿。阿閦如来涅槃后。正法灭尽过七日已。香象菩萨(香手菩萨..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的境界,效果是不一样的,它的确会产生作用。你看我们念佛,我们念佛是一种本尊相应法。我们这一念心能念的..

「月光菩萨」南无月光菩萨月光菩萨又译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云︰“有二菩萨,一名日曜,二名月净,是二菩萨次补佛处。”《药师琉璃光如..

「月光菩萨咒」月光菩萨陀罗尼shēndīdìtúsūzhà深低帝屠苏吒āruòmìdìwūduōzhà阿若蜜帝乌都吒shēnqízhà深耆吒bōlàidì波赖帝yēmíruòzhàwūduōzhà耶..

「日光菩萨」南无日光菩萨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尘,摧破生死之闇冥,犹如日光之遍..

「日光菩萨咒」日光菩萨陀罗尼namobotuoqunami南无勃陀瞿那迷namodamomohēdī南无达摩莫诃低namosēngqieduōyeni南无僧伽多夜泥dǐlibubisaduōdannamo底哩部毕萨咄檐纳..

普贤菩萨心咒唵梭嘎呀梭哈ōngsuōgāyāsuōhā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寇盗、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三、夙生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

1、感应迅速:加持最快。诚心而念,少则一天、两天,多则一周,必然有验。2、消灾第一,普赐益利:菩萨发愿遣除一切怨敌魔众的危害,对这个灾劫年代的众生特别有帮助,是令..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当然也可以去祈求婚姻。但是有的时候求不应,为什么?非理,不如法,观音菩萨不管你。比如你是个男生,希望娶到一个好太太,能像文王的夫人太姒一样,..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这个重大业障有二个解释:第一个他本身福报不够,承当不起,你没有那个福报,菩萨施给你也没..

佛菩萨的神通——六道里面的时空突破了净空法师讲述大方广佛华严经讲录如来的智慧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所以能够知道在一切不同时空里面的众生,现在科学家讲不同维次里..

龙华树,又称那伽树、龙华菩提树,是弥勒菩萨成道时之菩提树。龙华树的树干高大,类似铁刀木,平滑而直立;叶呈长椭圆形,厚且光滑,前端尖而下垂;花瓣有四瓣,呈纯白色,..

疏文: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进退未定,今生安养,无论高下,皆不退转故。聚者,会也,即文中诸上善人之会,今谓入此聚中,见佛闻法故。六心堕落..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

最近打开微信通讯录,首先看到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头像,也有很多朋友经常更换头像,殊不知,微信头像也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有些师兄有佛菩萨的图片做头像,究竟如法吗?选用..

在中国有一位菩萨她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其他大菩萨甚至比肩释迦牟尼佛不论市井小人还是达官贵人不论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几乎都有人供奉祂的圣像她就是今天的主..

在三世诸佛之中,有这么一位菩萨,他是诸佛之母,无量的佛都是修他的法门成就!他很慈悲,不要求众生持戒清净,不需要特别的修行仪轨,只要做到几点,不管是求财,求姻缘,..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行惠施”?说这个菩萨是一个喜欢布施的菩萨。那么什么样的菩萨叫作喜欢布施的菩萨呢?佛陀讲出..

十信位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

伽蓝是什么意思?伽蓝又称为僧伽蓝,是梵文samghārāma僧伽蓝摩音译的简称,意为“众园”,即大家住的地方,特别指的出家人所住的园子。慧苑《华严音义》中记载:“僧伽蓝..

我们经常讲菩萨,“菩萨”其实是略称,全称是“菩提萨埵”。因为中国人喜欢简略,所谓“秦人尚简”。《心经》就说:“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