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石法师人间佛教是否


释如石(1952年-),俗名陈玉蛟,台湾佛教人士与佛教僧侣。致力于宣扬藏传佛教,曾汉译数本藏语佛教文献,包括入菩萨行论、宗义宝鬘等。曾评论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引发人间佛教定位讨论。

生平

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学,之后投入藏传佛教研究。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暨法光佛研所教师,教授藏语。

印顺思想的讨论

2001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2][3]。对于人间佛教的评判,其中[4]释如石认为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只强调人间佛教或阿含圣教的殊胜,不惜曲解、浅化和窄化大乘佛教,特别是传统中国佛教的意涵,专门攻伐其弊短而遮蔽其美长,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这样不但有欠公允,而且也将造成中国佛教的严重伤害。并认为印顺的见解有六项错误,包括了中论是阿含经的通论、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为大乘起源与开展的原动力、“五乘”果真是佛法原有的概念吗? 、密乘培养“害他以利己”的人等。

相关的支持收录在《现代大乘起信论如石法师论文集》[5],而反对的文章收录在《世纪新声: 当代台湾佛教的入世与出世之争》[6],包括了释昭慧的《方法学上的恶劣示范—评如石法师“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7],与江灿腾的《关于“后印顺导师学”的批评问题—从陈玉蛟先生的两篇书评谈起》[8]。

翻译与著作

《入菩萨行导论、译注、衍义》, 释如石著 ,高雄市 : 谛听文化, 1997[民86]。 9578818165 (平装 ) 。

《菩提道灯抉微》, 释如石著 ,台北市 : 法鼓文化, 1997[民86]。9578473230 (平装 ) 。

《阿姜查语录之道次第辑要与禅宗会通》, 如石著 。高雄市 : 休休文教基金会, 民95。9572981013 (精装 ) 。

《宗义宝鬘浅释》,贡却亟美汪波著; 释如石译; 释法音释高雄市 : 妙音佛学会, 2008.03。 9789868418806 (平装 ) 。

参考资料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永恆懷念是大乘起源與開展的動力嗎?,《中華佛學學報》第14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本生譚」的詮釋,《普門學報》第5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現代大乘起信論—如石法師論文集》。南投:南林出版社,2001。

^ 释昭慧, 江灿腾编著, 世紀新聲: 當代臺灣佛教的入世與出世之爭。[臺北市] : 法界, 民91 。957855026X (平裝 )。

^ 释, 昭慧, 方法學上的惡劣示範—評如石法師「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

^ 江, 灿腾, 關於「後印順導師學」的批評問題—從陳玉蛟先生的兩篇書評談起

问: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慧律法师答:十善业离不开身、口、意:身善、语善、意善。记得,身体一定要做善:不杀、不盗、不淫。口业一句都不可以讲,尤其是谤佛、谤..

问:如果我们在没有达到顿悟,那一刹那间的时候,突然中就往生了,那么我们带着能所,夹着意识心,带业往生,这个‘业’指的是什么业?慧律法师答:他带的是净业,就是行善..

问:在师父讲到的《四种清净明诲》中,淫、杀、盗、妄,动个念头也不行,我们在家居士不是成佛没希望了吗?夫妻生活因为有念头的问题,这个该怎么办?也有的居士根本不在乎..

问: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慧律法师答: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

问: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慧律法师答:这个问题问得最好。你内在里面一直在烦恼,莫名其妙的烦恼,我们不想让它烦恼,它也烦恼,这个就是修行的大问..

问:老和尚在讲《华严经.净行品》时说到“善用其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怎样善用其心呢?梦参法师答:善用其心,就是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就不会去做;知道什么路不该..

问:现在的自然灾害特别多,是否是大自然向人类的报复?梦参法师答:确实是。我看过一本书叫《报应》,是收集很多科学家数据而写成的。天灾是报应,是大自然的报应,我们把..

问:以前的人遇到困难逆境都能面对、克服,但现在的人遇到很小的挫折便感到压力很大,不能承受,有些人甚至会自杀,请问老和尚这是甚么原因呢?梦参法师答:现在的人内心涵..

你看改朝换代,国家教育政策不改变,教育的方向、目标不改变。换句话说,中国五千年政治是搞什么政治?教育的政治,全部都是以教育为中心,为教育服务的。政府最重要的,主..

问:有很多人动员我们,不要学《金刚经》、《楞严经》,让我们念佛。我用《六祖坛经》里面的一句话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自性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性,念也..

问:请问信佛到底是为了什么啊?慧律法师答: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

问:如何面对烦恼心很重的家人?慧律法师答:家庭和谐、圆满还是比较重要。把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他,让他不要障碍你。人力所不能为,求佛力。要放下,内心里面赶快求观世音..

问: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慧律法师答:不见性的法,那就是方便法。念佛也是一样,念佛如果要念到一心不乱,还是要见性。唯有体证佛陀的涅槃妙性(见性),才能够见证..

问: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慧律法师答:因为要解脱,要自在,要开佛的智慧。人生短暂,如果拥有真理,那么,人生就会过得幸福、快乐、解脱。出家,在台湾来讲,算是很普遍,..

问:师父您出家的时候家人反对吗?慧律法师答:反对,非常反对,最主要的是,他们不是很了解。生命还是要掌握在自己,亲情只是陪伴在我们生命的周围,而真正强大的意志,决..

问:出家修行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众?慧律法师答:这两个是同时的。如果你没有能力,出家不是为自己解脱,那出家做什么?如果出家只为自己解脱,那不像出家人。自觉觉他,..

问:如何断除烦恼、无明和妄想?慧律法师答:师父没有办法来到你心中,要不然,我就拿把剪刀把你的无明剪掉,这个就比较直截了当。个人生死个人了,个人烦恼个人断,才有办..

问: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慧律法师答:诵经一定要开智慧,要不然的话,只诵经,没有办法转烦恼成菩提。只有诵经,就像鹦鹉学讲话一样的。内在的智慧不在诵经,诵经只是增..

问:佛法是心法,不能外求,但是我们祈求佛菩萨加被,不是外求了吗?慧律法师答:你还是众生,求没有关系。佛法是心法,不能外求,那是对开悟究竟义讲的话,当你求到最后,..

问: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慧律法师答:这句话就是妄想。讲先有业力也不对,讲先有六道也不对,因为业力本来就是如幻的东西,六道也本来如幻的东西,因为执着才有六道..

问: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慧律法师答:往生是要靠平常下功夫的。如果临命终能够有端相(佛来接引:见佛、见光、见花、闻香),当然这是最好的了。但..

问:如何在工作应酬中不犯‘不饮酒’戒?慧律法师答:这个很简单,如果领导请你们喝酒,你就方便妄语跟他讲:‘医生说我谓不好,只能喝茶,以茶代酒。’下定决心还要看自己..

问: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贪、嗔、痴、慢、疑等习气?慧律法师答:在家居士首先要懂法,多看师父的光碟,做笔记,与家人互相勉励,修行是点滴功夫,不能急,慢慢来。问:修行有..

问:“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它与圆成佛道是一还是二?慧律法师答:“天地人合一”乃道教和儒家的观念,不属于正法,佛法是讲毕竟空,从来不合,也没有离过,天是空,..

问:知识份子走近善知识、走进佛法有什么帮助吗?慧律法师答:帮助可大了。知识的东西它是生灭的东西,是能所对立的观念,并不能解决生命的迷茫跟无明,一个拥有知识的人,..

问:有些学人认为现世学佛没有办法得到解脱,唯有依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求证到一定的境界再回来,您认为这样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慧律法师答:一句佛号,一部《无..

问:什么叫做念佛三昧?慧律法师答:念佛三昧就是理一心三昧,还有事相的三昧。也就是说,我今天不管我道理懂不懂,我道理懂不懂,我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问:请问何谓财布施?慧律法师答:其实一切施,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财布施也就是说,对金钱上,我随着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钱我布施多少钱。有佛制定的戒律:不可以去借钱来做..

问:什么是佛法?慧律法师答:佛法很深、很广也很难。如果要讲简单的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陀教我们的就是这个。如果再省略一点的话,就是万..

问:什么叫做皈依?慧律法师答:皈依分两个角度:一是事相皈依;二是理体皈依。首先讲事相皈依:皈依释迦牟尼佛还有十方三世佛叫做皈依佛;皈依三藏十二部经典,依法不依人..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