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石法师人间佛教是否


释如石(1952年-),俗名陈玉蛟,台湾佛教人士与佛教僧侣。致力于宣扬藏传佛教,曾汉译数本藏语佛教文献,包括入菩萨行论、宗义宝鬘等。曾评论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引发人间佛教定位讨论。

生平

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学,之后投入藏传佛教研究。曾任中华佛学研究所暨法光佛研所教师,教授藏语。

印顺思想的讨论

2001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2][3]。对于人间佛教的评判,其中[4]释如石认为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只强调人间佛教或阿含圣教的殊胜,不惜曲解、浅化和窄化大乘佛教,特别是传统中国佛教的意涵,专门攻伐其弊短而遮蔽其美长,印顺等人的人间佛教这样不但有欠公允,而且也将造成中国佛教的严重伤害。并认为印顺的见解有六项错误,包括了中论是阿含经的通论、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为大乘起源与开展的原动力、“五乘”果真是佛法原有的概念吗? 、密乘培养“害他以利己”的人等。

相关的支持收录在《现代大乘起信论如石法师论文集》[5],而反对的文章收录在《世纪新声: 当代台湾佛教的入世与出世之争》[6],包括了释昭慧的《方法学上的恶劣示范—评如石法师“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7],与江灿腾的《关于“后印顺导师学”的批评问题—从陈玉蛟先生的两篇书评谈起》[8]。

翻译与著作

《入菩萨行导论、译注、衍义》, 释如石著 ,高雄市 : 谛听文化, 1997[民86]。 9578818165 (平装 ) 。

《菩提道灯抉微》, 释如石著 ,台北市 : 法鼓文化, 1997[民86]。9578473230 (平装 ) 。

《阿姜查语录之道次第辑要与禅宗会通》, 如石著 。高雄市 : 休休文教基金会, 民95。9572981013 (精装 ) 。

《宗义宝鬘浅释》,贡却亟美汪波著; 释如石译; 释法音释高雄市 : 妙音佛学会, 2008.03。 9789868418806 (平装 ) 。

参考资料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永恆懷念是大乘起源與開展的動力嗎?,《中華佛學學報》第14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本生譚」的詮釋,《普門學報》第5期,2001年9月出版。

^ 释, 如石, 〈臺灣佛教界學術研究、阿含學風與人間佛教走向之綜合省思〉,《香光莊嚴》第66、67期,2001年6月、9月出版。

^ 释, 如石, 《現代大乘起信論—如石法師論文集》。南投:南林出版社,2001。

^ 释昭慧, 江灿腾编著, 世紀新聲: 當代臺灣佛教的入世與出世之爭。[臺北市] : 法界, 民91 。957855026X (平裝 )。

^ 释, 昭慧, 方法學上的惡劣示範—評如石法師「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

^ 江, 灿腾, 關於「後印順導師學」的批評問題—從陳玉蛟先生的兩篇書評談起

问:早上念《阿弥陀经》,晚课念《普门品》可不可以?大安法师答:这是可以的,《普门品》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你把念《普门品》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

问:请开示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安法师答: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每天走路静坐都尽量心念佛号,不过每天都还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遇到不如意的事,..

问: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何对治这一烦恼?大安法师答:其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生命的无常啊!今生如不能成就往生净土..

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大安法师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

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应该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大安法师答:“都摄六根”就是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摄住在佛号上。六根当中最重..

问:弟子所在的县,既无寺院又无居士团体,亲人去世时,弟子如何助念?临终如何劝导?在亲人耳边放念佛机可以吗?大安法师答:自己的亲人去世,你首先要义不容辞给予助念与..

问: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冤亲债主的问题,认为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命终时就会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请对此问题慈悲开示。大安..

问:弟子是修持普门品及观世音圣号,弟子往生后,观音菩萨会接引弟子往西方吗?大安法师答:没问题,你不要怀疑,观世音菩萨本身就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你能至诚念观世音菩萨..

问: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忆佛念佛”的问题。是否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往生的条件问题。..

问: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要出家,在家居士没份。是真的吗?大安法师答:在无量寿经讲往生的条件,总摄一切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那么发菩提心可以..

问: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大安法师答:《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的特点加以理解。有些人会自然地从通途教理..

问:请说一下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大安法师答:安乐死说白了就是自杀,是不是这个样子?用人为的药物中断生命,他为什么会中断生命呢?是因为经不起这样的疾病痛苦的折磨..

问:有的预知时至要往生,叫来佛友助念,但几次都没走,是不是这里面有偏差呢?大安法师答:有些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正信正见确实是非常重要..

问:往生时只有阿弥陀佛来接引,且不见西方三圣一同到来,可否往生大安法师答:阿弥陀佛来了就等于西方三圣来了,代表一切,你只要跟着阿弥陀佛走一定往生,有时候见不到阿..

问: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大安法师答:年轻人学佛,多有好奇务胜者。是故一入佛门便对谈玄说妙之法,颇有..

问: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大安法师答:善导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在《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中,叙述释迦牟尼佛因韦提希夫人之请,“即广开净土之要门”,阿..

问:如何才能确定感应上阿弥陀佛的慈悲光寿?感应有什么感受?或者有其他什么异样的情形吗?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大安法师答:我们讲念佛法门的奥妙,理..

问: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大集经》没有此说,这是以讹传讹。弟子没有余力去..

问:极乐世界是否原本存在?是后来被阿弥陀佛发现的,还是原来就没有,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建设的?大安法师答:这种存在啊,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够思维的存在,你说它是存在,..

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是否是佛书?如果不是,是否不应该流通?大安法师答:这也是一部善书。说的是俞净意如何表面上装着放生啊,行善啦,实际上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

问:我们的病痛是由贪、瞋、痴引起的,对吗?大安法师答:由于有我们的烦恼病,才有我们生理上、身体上的病。身体上的病啊,由于这个病痛直接本源性的原因,是我们贪瞋痴的..

问:当初阿难尊者是最后一个证得果位的,但是又在这个《无量寿经》里面,他却能够跟这个阿弥陀佛同时显现在虚空中,他没有证得果位,他怎么能够有这样的神通呢?请法师赐教..

问:请问发菩提心是什么?需要什么形式吗?大安法师答:发菩提心,菩提是觉的意思,佛果意;心是我们众生能发之心,就是我们能发起一念成佛的心,这就是发菩提心。这不需要..

问:《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请开示其意义。大安法师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方法。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属于根大..

问:对于一个初学者,我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而能应用在生活上呢?如果上课时候感觉很困,这是不是表示我与佛法暂时还没有缘分?大安法师答:初学佛的同修,..

问:九法界与十法界有何区别?大安法师答:这是一个名相概念,九法界是指六凡的法界。六凡法界,地狱、饿鬼、畜生、人,修罗、天,这是六,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这就是..

问:有些寺院办超度大法会,分内堂外堂,里面收费千元或两千元,外面的一百、几十元,请大安法师答是否里面钱多功德大,外面钱少功德小。请法师开示。大安法师答:收费,收..

问:舍利子的由来。祖母往生后有383颗舍利子,她在世时,每月清晨只会念阿弥陀佛,和平时到寺院帮忙切菜。她心地善良,吃素,不晓得为何有舍利子?大安法师答:舍利子,就..

问:人死后有六道轮回,听说烧纸钱、金银纸和陵墓,鬼道有用处,是真的吗?弟子看过一本解答的书,书里说:随缘,不要断人财路。是什么意思?请法师开示。大安法师答:六道..

问:师父慈悲,经典之开头应该是“如是我闻”,若是“我闻如是”,可否信之?大安法师答:佛在涅槃的时候,阿难请教四个问题,就是佛一切经典当中以什么字作为开头,佛说就..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