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个境界高度

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忏,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悔,改过自新。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心理,痛改前非,保证不再犯第二次了。忏悔,并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门,..

各位学佛的时间和程度都有一定差距。有些人已学佛多年,有些人可能是初涉佛门。但无论什么样的程度,学佛都要从头开始。这个头是什么?正是发心。所谓发心,是我们做每件事..

前言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幸福,可是高度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活得不幸福。这是为什么?(1)不知幸福为何物;(2)不了解建..

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事实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循环往复,不曾少息。现实问题,只..

【《心经》者何】《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心经..

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济群法师的这一理念渊源于太虚、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希望籍此摆脱人们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真正走入生活。自《心经的人生智慧》、《..

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投入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起先,是父母的孩子;后来,又成为孩子的父母。与此同时,还担纲着形形色色的职业身分、社会身分。事实上,在这场无休止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处世态度。因为人生观念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处世态度也往往大相径庭。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教徒是消极而悲观的。因此,选择佛教作为信仰..

人活着总是希望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呢?通常人们会以为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最佳保证。于是许多人都在拼命的追求物质财富。在这竞..

看到定慧寺的弘法活动越做越好,听经的居士越来越多,真是非常高兴!大家能够踊跃地、积极地到这里来参加弘法活动,是大家的福德因缘,是多生累积的善根!人生难得、佛法难..

问:近几年工作收入低,家庭不和谐,是否是前世所造的业?该如何消除此业?济群法师答:从佛教观点来看,我们出生在怎样的国家、地区、家庭,是由自身业力招感。而工作是否..

问: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济群法师答:关键是,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将个人想法强加于人。当我们面对一个杀人犯时,也许会觉得他罪大恶极,心生厌恶。但我..

问:出家是对现实人生的逃避吗?济群法师答:什么是现实?一般人所说的现实,只是代表世俗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比如结婚、成家、生子、工作,赚钱。按这一方式生活,便是积极..

人生佛教的内涵非常宽泛。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弘法,十多年来,始终希望从佛法的角度关注社会人生,包括信仰、道德、财富、环保等现实问题,为民众提供智慧的思考。本..

大学生甲: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不满意,学习不上进,整天生活很颓废,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后悔。我知道这样不对,也打算改变,可我总是发现行与心不一,..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知,这样对我们净业、净土的信心的建立才会有理论的基础。这样既有理论的突破,又有深切的净土情怀,我们的信心才会坚..

这个世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它的吉凶祸福都是在做梦:好一点也是梦,坏一点也是梦。这些都可以一概放下的,去搞什么预测干嘛呀?人是有命运的有好有坏,包括自然灾害也可能..

问: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数量的,有追求质量的,哪种念法更易成就?大安法师答:念佛念到什么境界才有把握往生?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你只..

念佛还不仅仅适合于我们这个地球的人道众生,并且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人道乃及六道众生,最适合的解脱之道。念佛最简便易行,众生根机无论是一闻千悟,或而愚痴下劣,皆普及对..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谓修..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种种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种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业、苦,这是我们一切凡夫所无法避免的三种缺陷。(一)惑什么..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两句话从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开始就讲这个内容,所有古圣先贤讲说的道理也不外乎这两句话。所谓的..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思维暇满人生》。如何来思维我们今生已经得到的人生因缘,这就叫做思维暇满人生。暇,有两个含意。一是指有这个时间;二是指有这个因缘。倘若有了这个..

我只是一个文化思考者和文化研究者,每次到普陀山,总觉得除了崇敬之心外,还有一点点遗憾。***圣地它需要有一种精神的启悟,有一种心灵的洗涤。普陀山佛事很多,香烛很多..

在人生的追求中,我们往往会像猴子,看到好的东西,我们先抓到一个再说,抓到玉米觉得玉米挺好的;再看到西瓜,就把玉米扔掉去抓西瓜了;再看到野兔,又把西瓜扔掉去追野兔..

每一个人从自己的人生经验上,都能体会到人生百态。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乃至艺术家,他们都在不停地探讨、追索人生的真相。作为佛教徒,作为一个现..

第一大问题,就是现实的生活问题。就是刚才讲的,形而下则谓之器。我们这个身体,实际上就是一部机器,它是自然形成的,零部件比较精密。它也需要加油,就是给它吃饭、给它..

要达到觉悟的人生,我们所需要的只有三点。第一点:从深信业果的基础出发,遵守规矩、遵守规律。最大的规律就是因缘果报,也就是一切都要遵循因果。在这个大的规律下,落实..

【人生境遇何须料,岁月无痕独自游。寄语如今营营客,回光一照是来头。】人生应该具备三种现实而超越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人生,更不知道这最珍贵的三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