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动念 王阳明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悟后隐居大梅山。有一天,马祖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

一位妇人惊心动魄的一生!---贫妇遭杀、观音救苦,因果不爽、闻者惊心!煮云法师讲述这次笔者在月眉山传戒,有一天杨秀鹤居士,忽然对我说:“法师,你的《普陀山传奇异闻..

所以修道的人,在修行的时候,最要紧的,不要生念头,不要起心动念的。你一起心动念,将来就会招果报,就要去受报的。以前有一个老修行,他在海边修道,就修这个「非非想处..

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污染越来越严重,居住环境越来越差。科学家们在探讨向其他星球移民的问题。释迦摩尼佛在2000多年前,就建议我们移居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环境清静庄严..

古时有两个好友都想去南海,一个想租船沿长江南下却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另一个凭着一个饭钵就踏上了理想之路,一年后圆满归来,好友羞愧不已。人生目标确定容易实现难..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地藏经》这是总说南阎浮提众生思想的情况,什么情况..

谈到自然造化的法则,有时候你深信因果到这个程度,才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然造化的因果,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阎王殿里有一个功过簿,有些阳间的人被阴间派点差事,到阴..

我们有些修法仪轨里有这样的观修方法:所有的色相都是佛相,所有的音声都是咒语,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智慧,一切都要观为圆满清净。为什么这么观呢?因为我们觉得佛相、咒语..

人都是一样,谁都不愿意感受痛苦。如果不想感受痛苦就不要造业。造业了就有因,有因就有果,就一定要承受果报。没有修行的凡夫不怕造恶业,就怕感受恶报。有修行的大德高僧..

问:请问思考属不属于起心动念?净空法师答:思考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念头有净、有染,有善、有不善,其中差别很多。与性德相应的善念是健康的,与性德相违背的念头是不..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