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佛度众生,「度」是帮助众生离开痛苦,就像孩子生病,母亲会设法找到最好的医生一样。但佛跟我们说,当你想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忘了帮助自己,如果自己很..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因为这个事情做了以后对我有好处,依止对自己有好处的动机做这件事情。当你度化这个众生,这个众生对你没有好..

第一世,他是高僧,虔诚无比,誓要参悟成佛。于是他苦修浮屠,僧行天下,却终未寻到寸朵莲花,但他始终不曾放弃!辗转流光,穿越人海茫茫,眉宇一瞬,红尘初妆,他和她陌路..

做任何善事为何都离不开菩提心?修行时为何首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自利利他,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有了菩提心作基础,一切修行都会成为成佛的资粮,所以一旦有了发心,顺..

当别人打你、骂你、诽谤你、背叛你时,有一个方法可迅速消除内心的痛苦——此时在心里默默发愿:“不管别人对我怎么样,都愿见到、听到、接触、忆念我的人,尽快脱离苦海,..

有一次,佛陀在须菩提的故乡布教,乡人纷纷传说,说佛陀是一切智人,论到智慧,世间上没有人能够和佛陀相比。这样的议论早就传到须菩提的耳中,而且,他的父母跟随乡人,都..

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湖面,荷叶田田涟漪着水珠,一朵朵睡莲在雨中沉睡着,任世间三千流沙朴素迷离也与它无关,就像湖面上的雾水一样飘来飘去,一如那般虚幻如梦。佛坐在五..

问: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传印长老答: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凡修学佛法,首先强调正确的信仰。然后基于正确信仰的力量,自然会落实到修学实践当中去,最终达到不枉此..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俾善根熟者,顿圆佛果;即..

佛陀的五百位释迦族弟子中,有两位比丘同名为须菩提:一位是大长者之子,另一位则是出身于皇族、在佛弟子中誉为着好衣第一的天须菩提比丘。由于天须菩提比丘在过去五百世中..

什么是「资粮位」菩萨的相貌?就是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发菩提心以后,他是怎么修行呢?「福德、智慧二资粮」,发了菩提心以后,你要赶快的积集「二」种「资粮」:第一个是..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失坏因者,谓诸散动及邪恶慧。你能够通过布施、持戒发起的菩提心,通过忍辱精进让菩提心增长广大,你还得要注意,不..

1954年夏天,传印长老离开庄河老家,前往云居山。六年后的秋天,他又前往北京,入读中国佛学院,开始了新式的宗教院校教育生活。而在传老老家,传老的姐姐吕玉香先是支持弟..

2003年9月,济群法师在戒幢佛学研究所为学员们开讲《认识菩提心》系列讲座。在为时一周的讲座中,法师从“普通人的发心”开始,层层深入,详尽阐述了菩提心的重要性、菩提..

我们已经了解到,学佛的正确发心是发菩提心。但在佛教界,不少人仅仅将发心作为口号,却不曾付诸行动。原因何在?我想,应该是对菩提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就我个人而言,过..

菩提心是成就佛道之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佛果的无上菩提,正是菩提心的圆满成就。关于菩提心的种类差别,在大乘经论中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要地说,可以归纳为两类:愿..

如何才能发起菩提心呢?菩提心之根本为利他。但这个“他”,并非我们心目中特定的“他”,亦非我们喜爱的亲人朋友,而是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绝非易事。若是关起门来,..

凡夫的心灵世界中,每种心行皆有各自的特征:贪心有贪心的特征、嗔心有嗔心的特征、慢心有慢心的特征。那么,菩提心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华严经》告诉我们:“发菩提心者..

论及菩提心的实践典范,首推诸佛菩萨。我们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无量寿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等大乘经典时,不应仅仅关注佛菩萨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

无比殊胜,功德震撼的法宝经典《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佛用威神建立此正法!如果有众生想发精进,种诸善根为作成熟,化度之者,应当对于此极其深的经典,如法受持!为他..

吃素的真义何在?就佛法而言,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菩萨、成佛。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怎么能杀害众生,并且食用它们的肉呢?再者,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亲眷,吃众..

编者按:2009年11月15日,宁波慈溪伏龙禅寺隆重举行了琉璃宝殿暨天王殿奠基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佛教协会会长、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长老出席了盛会..

每一部经、每一部论,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像我们念《金刚经》的人,有没有想一想《金刚经》说什么?你怎么样依《金刚经》修行?不注意这些问题,只念文字而已,念了三年还如..

净慧长老:修行中的梦境代表什么?不要在梦幻泡影上用太多的心思《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

“宽运大和尚慈悲,诸佛子慈悲,恭喜大家受持清净戒!因为在这个社会中,这么多人都能出家,而且三坛大戒是一起受的;因为比丘是令正法住世,菩萨是弘法的,唯有菩萨才是真..

菩萨,乃成佛之因。我们想要成佛,必须从菩萨做起。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受了菩萨戒,就已获得菩萨身份,至少也是走在菩提路上的行者了。但扪心自问:我们可曾发起菩提心?..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语花应恨,直恐明年花不开。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泠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长来枕上牵情思,..

释迦佛是从娘的右胁出生的,在无忧树下出生后娘就死了,没见过娘,娘死后超升忉利天。释迦佛成道后,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