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怎么回向给亲人


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的历代宗亲,六亲眷属,历劫、冤、亲、债、主,错杀,误杀,故杀的一切生灵,人,非人等,愿你们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往夕所造诸 恶 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遍。

发愿即可。愿以此功德,回向XXX。

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佛法而言,‘回向’可分为三种:

1、回‘自’向‘他’

即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众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并非只属于自己所有,而实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开自己的心胸与气度,同时学习菩萨念念‘利益众生’的伟大精神。

2、回‘事’向‘理’

即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于不生不灭真如法界的‘理’体。由于真如法界的理体是普遍平等而无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将所修种种事相功德,一旦回向到法界理体中,并且真正做到‘三轮体空’,即‘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广大,而如虚空界一样的无穷无尽了。

3、回‘因’向‘果’

即将‘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无上的佛果。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诸恶莫作是因,岁岁平安是果’及‘众善奉行是因,万事如意是果’,是世间因果。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认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胜无比的果报。 回向既然这么重要,我们一般最常使用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以及回向西方净土的偈:‘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我们要真正了解其回向文的意义—即将自己所修的种种功德,全部贡献出来,与法界众生同享,不存一己之私,如此不但使诸功德得到保障,亦可使功德加以扩大,这就是佛法所说的:‘功不唐捐’也。是以修学佛法的同修,实应学普贤菩萨发广大心:‘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以期利益一切众生,使他们能究竟离苦得乐。

总之,我们将所修功德,不论回向众生或回向理体,并不是将功德作废,而是将功德遍施法界众生,使众生常得安乐,而我们自己也将因众生的安乐而得到安乐。由上可知,回向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我们实应将我们所修的布施诵经、念佛、行善等的功德,统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期与法界众生共成佛道,同证菩提。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转向、施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兹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

1.回事向理

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

2.回因向果

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无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

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4.回小向大

将自觉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

善根福德虽少,以欢喜心大回向,善摄一切众生。

6.回劣向胜

随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无上菩提。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怨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怨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么行门,做什么功德,皆应回向。

一日,隔壁有一位老人过世,他的子孙为他牵亡,仙婆替亡者说话,子孙觉得很稀奇。莲池大师还未出家前的时候叫沈居士,他也去听那个人替亡者说话。后来想到:“我是念佛的人..

一天,庵里正准备作早课时,突然传来老鼠的吱吱声。静然尼师朝房梁上看说:“老鼠啊,你爬得比佛像还高,是不礼貌的,快下来,若要听经,到我身边来。”老鼠窥探了片刻,跑..

回向有三种。回己向他,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的众生;第二是回因向果,将因地当中的修行回向一种最终的目标;回事向理,把事相上的福德回向实际理地。这三种回向《华..

清朝有一位爱吃冬瓜的和尚,人们都叫他“东瓜和尚”,附近有一位慧照师,与他打同参,二人是很好的佛友。很奇怪的是,东瓜和尚吃饱了就会到街上走来走去,走到晚上才回来,..

寺院住持带着众弟子在大厅诵经,小和尚一直心高气傲和众位师兄比较谁念得比较多。一天师傅带他们去道场送佛,小和尚说人家一天诵经一万,我定比别人高出一倍。以前初学佛时..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曰:为求出苦。师出:以何法而求出苦?曰:我资钝,但念佛。师曰:汝念佛常间断否?曰:合眼睡时便忘了。师震威呵曰:合眼便忘,如此念佛..

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你很会念佛,但是不一定你就能够往生。因为念佛跟往生本来就是两码事。我再讲一次,念佛的因缘,是对佛号的信心,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往生..

有一个人偶然接触到佛法之后认为佛能开导他,是他心灵的导师,然后他就每天在家打坐念佛。几个月过去了,他心里的问题还是没有想通,没有解决。他很困惑,就去找了一个大师..

有一个穷人,他专门依附投靠那些豪门富户,以此谋生。有一天,王子带了一大群人外出游玩。王子手里拿着一个大宝瓶,瓶中藏着王子的宝印。穷人看见宝瓶,顿时起了歹念,想将..

凡事不忘持名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

这个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你去忆这个。那这里讲这个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这个忆里面包含着..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陀诃提是不休息的意思。不休息,就是我们修行这个净土法门,一定要如救头燃,不能放逸,不休息。为什么我们要做十日十..

问: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合到念佛的话是不是会让我们念佛的这个档次提高?净界法师答:对,你看,《弥陀要解》就是这个思想,安住一念心性。所..

我叫王春兰,法名佛号,辽宁本溪人,初中文化。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看了净宗法师写的《阿弥陀经核心讲记》,看完后我和丈夫(佛名)决定发愿往生,就开始念佛。我和丈夫..

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欢吃东瓜,人们就称他东瓜和尚。他是杭州人,在华严庵出家,出家以后,专修念佛法门,邻近庵有一位慧照师和他打同参,..

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

清代有个和尚,住在华严庵,平时话也不多,好吃冬瓜,人称冬瓜和尚。冬瓜和尚有一同参道友,叫慧照。慧照和尚还是蛮精进的,每日里佛号不断。但其好友冬瓜和尚则相反,禀性..

问:请法师开示,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而妄念是黑暗,光明能够破除黑暗?净界法师答:适当的观想,的确能帮助我们修行。比方说,我们可以观想阿弥陀佛..

从信佛以来,一直不太精进,信佛初始,有过几次感性,有很神圣的梦境。也偶尔参加放生,助印等活动,但是没有过昨晚那样真实的震撼的梦境昨晚睡觉前,我默念了观音菩萨的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