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些人学佛,有的是修福报,有的是修神通。其实没有开悟、证悟之前,神通是成就最大的障碍。“怎么会呢?有神通多好啊!我可以去利益众生,看他人的心怎么样,然后再看..

开始时降伏烦恼,克服恶习肯定难。如果一次、两次不行,那么就三次、四次,如果还不行,就五次、六次……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就没什么可难的了,一定能降伏烦恼,一定能对..

问:有些人不能忍受业力苦果的痛苦,想自杀解脱,这样真的能解脱吗?为什么?索达吉堪布答:有些人因疾病、贫穷而自杀,有些人因情爱、亲人的别离而自杀,有些人因事业失败..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障未消,道业未成,无面目以回本乡。虽前承陈柏生、刘雪亚二督师,函劝回秦,但自愧实甚,不肯应命。以致先祖坟墓,并..

1自古以来,那些修行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就没有别的,就这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里面,给我们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2..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

有两位师兄弟结伴同行,到各个名山去参学,希望得到名师指点,能够深入佛法的堂奥。两个人跋山涉水,芒鞋踏遍了岭头云朶,但是依然云深不知处,寻访不到名师的踪迹。二人决..

大目犍连神通广大,依然难敌无常。一般人学佛修道是假的,喜欢玩神通是真的,大家都求先知。万事求先知是很可怕的事,所谓“先知者,道之贼也”,千万要注意啊!神通的生起..

所谓无相念佛等于是实相念佛,实相才无相,无相又无不相。业力凡夫没有能力做到实相念佛,实相念佛等于宗门下的参禅。提出无相念佛概念的人不了解净土宗是从有门(妙有)下..

司马中原(1933年2月2日-),中国江苏人,生于南京。本名吴延玫,笔名司马中原。著名作家。1933年出生于淮阴区渔沟镇。1949年去台,六七十年代发表出版了大批小说,长篇有..

佛教承认神通的事实,也承认神通的功用,并且佛教的神通境界远在其他的一切宗教之上。佛教将神通分为六大类,那就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佛..

我们的内心,有很多污染,贪嗔痴忌妒傲慢等,像腐烂物藏在你怀里,而你却舍不得把这些充满恶臭的东西扔掉。贪恋会带给我们痛苦,嗔恨会带给我们痛苦,妒忌又会带给我们痛苦..

编者按:在三藏典籍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包括本生故事、本事故事、因果故事、修行故事等等。下面这个故事,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则是《金色女经》。《经律异相》..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造业。但是第六识能明了、造业,要有一个所依,也就是它的根——六根,依止六根在六..

狼山是佛教名山,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山顶的广教禅寺为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距今已有1341年的历史,因供奉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而闻名。在中..

出家人专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神通。否则没有成绩给人家看,人家怎么相信佛教呢?实则信仰佛教,并不是信仰神通。成绩也并不在于神通,不过一般人喜..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在庄外迎接。这使南泉大为惊讶说:“我凡是要到一个地方,事前从未告诉别人,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要来呢?”庄主回答说:..

我们学了唯识学以后,我们看到我们无穷无尽的过去,我们发觉我们过去的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是我们过去所造的所有的业力都保存下来。那么佛陀的意思,就是你没办法急着去把所..

在我们修行中,是透过拜忏,忏悔等方式对业力进行直接的对治,但是如何透过改变思想,使业力的相续暂时的沉淀下来?首先我们忏悔业障,从事相上我们的后悔,会让你当体的这..

神通力虽不敌业力,可是业力不敌愿力,往生极乐的念佛是靠愿力,所以愿力强过业力,你怎么会怕?怕是怕业力现前你愿力不见了、不发愿了、起烦恼心了、完全忘失了,或者鬼神..

我们现在到底如何来了解真实的业力呐?我们想调伏我们现在的业力,调伏我们的妄想,必须先了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看这个讲表,我们现在的生命有一个很大的根本,叫阿赖..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当知布施极顺理,犹如他物寄自舍。怎样培养无贪的善根?我们每一个人都贪求财物,衣服、饮食、越多越好。菩萨必须做..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来所有烦恼、妄想的所有的种子都存在阿赖耶识,就是代表我们的过去。那么阿赖耶识当然它的种子..

生命的密码,根据现在的科学家说,已经研究出来了,那就是“基因”!其实,生命的密码——基因的另一个名词——业力,佛陀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已经昭告人间了。如果生命的密..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受,你跟他之间有善业的因缘,一定是善业的因缘。跟他没有关系,跟你自己有关系。佛教的根本思想都是莫向外求。其实,..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

问:对某人理智分析后绝不会动情,却不由自主地陷入情感中,是业力还是无明?济群法师答:这是因为知易行难。从理论上说,我们对一个人进行理智分析后,绝不会动情。但感情..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这一前提应当确定。否则,将业视为固定不变的力量,显然不..

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

还要提醒大家的一个就是,现在这个时代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除了我们中国以前十年的气功热,现在从国外又回流回来一些,做什么身体保健,类似于气功的,这几年还变花样..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