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徒问师:师父,要是在禅修中出现了一些境界,是不是我们用功的方法出现了偏差呢?恳请师父开示。师答:佛在《楞严经》中说的那五十种阴魔,大多数是修行中可能出现的境..

问:曾经打佛七进入一种很好的境界,但没过多久又落入一种烦恼的状态中。为什么会这样?答:倘若没有打好前行基础,表面上修任何法,暂时可能有一些验相、些许成就,但在今..

人活在世上,都希望活得轻松,过得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要求也不一定一样,至少两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身上无病,心里无事,这其实已经是一种较高的幸福境..

过去有位祖师曾说了一个譬喻:“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么飞钻,也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的理论下功夫,是绝对无法突破现状,解脱自在的。——..

真正的修行是内在菩提心的自然流露随着大家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满足,精神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大家逐渐开始追求心灵的解脱和自由。现实生活中太多的无明和烦恼障碍着我们,..

我们经常看到佛教经论中有一个词汇:“任运圆满”。其中的“任运”是指什么呢?“任运”是佛陀的事业之功德,《宝性论》中所说的八大功德之一,指毫无造作的行为。佛陀的事..

问: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慧广法师答:能遵循因果规律,努力放下自己,全心成就别人的人,才是与世无争的人。事实上,你的问题,恰好是在为自..

日常生活是“茶禅一味”的基石:“茶禅一味”,是日常生活的升华这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1、茶叶与农禅佛门的茶事活动,与新式的禅林经济为特定的“农禅并重”密切相关正..

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心要怎么修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

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心要怎么修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则是佛。我们轮当执事人,..

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

世人都很关注相貌和身体的美,其实,那种美是非常短暂的,所谓红颜易老,青春难驻。从佛法角度来看,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的一生,色身从小到大,由盛而衰,其间种种变..

母慈子孝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孝顺父母、师长、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佛门对孝顺之道有四种层次的要求:物质上的孝养生活起居,照顾周全;三餐饮食无欠缺,物质方面..

三经是什么?就是《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阿难尊者所述,后来记载于贝叶,流传于世,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万佛圣城所..

问:有些人刚开始学佛时非常着急,很想获得境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何在?答:修行是终生的事情,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的热情。有些修行人很着急,觉得自己那么长时间..

有感“国际素食日”,又称“世界无肉日”。据说在这一天,世界各地许多屠房停宰、饭堂医院监狱等会供应全素食品,全民都停止肉食,吃素一天。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

理可顿悟,事须渐除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

理可顿悟,事须渐除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

问:初学者该如何抉择单空?又如何在单空基础上了达显空双运的境界?索达吉堪布:初学者面前,首先就是抉择单空。首先依靠离一多因等中观的各种因,对一切法进行推断观察,..

核心提示:广钦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行时山中猛虎皈依调伏而被称为“伏虎和尚”。7岁时,随养母素食终身,11岁养父母去世后长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于泉州..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一日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八十九岁老和尚对出家弟子的训诫:“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

很多人质疑异性友谊,因为它难以把握,难以捉摸,可遇不可求。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去欣赏对方。其实男女之间的友谊是人的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介乎於爱情..

惰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懒惰会摧毁我们的意志,浪费我们的生命,剥夺我们的活力,让快乐越来越远离。表面上看它让人一时舒服,可是长此以往,内心会越来越苍白空虚、莫名..

【经典原文】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无有常住,亦无起灭。是名智者,所亲近处。——《法华经》【佛经解释】“一切诸法,空无所有”:这一切之诸法,本来什么也没有的,“无有..

一切诸法空无所有【经典原文】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无有常住,亦无起灭。是名智者,所亲近处。——《法华经》【佛经解释】“一切诸法,空无所有”:这一切之诸法,本来什么..

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说错话;乱局不看错人;复杂不走错路;自律的最高境界;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理;无能不得大位;生活的最高境界;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每与亲人休..

但凡那些知识积淀深厚修养很高的人,对于常人非常在乎的一些事他们往往平静得令人惊讶,尤其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时所表现出来的淡然随和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都说心就是一切..

我们每天面对工作、学习、家人,有多少时候是对自己有把握的呢?我们随时随地都在跟着外面的人事物打转,没有一刻我们的心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没有一刻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本..

问:没有任何修行境界的人能否通过念经等方式超度亡人?索达吉堪布:佛菩萨的经咒不论从谁的口中念出来,都会对亡人有利益。就好比金钱在哪儿都有用,富人可以用,在穷人手..

问:年轻人学佛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才能顺利达到佛法所提倡的境界呢?索达吉堪布:最关键的就是闻思修行,这是佛法的精髓、核心。若没有闻思修行,就不可能遣除疑惑、产生正..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