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正月念佛七法会(初八上午)世间法与佛法今天我们来共同认识世间法与佛法。世间法叫做平常法,平常的方法;佛法叫做超常法。如何区分平常和超常?平常就..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菩萨容易当吗?容易。为什么容易啊?摄律仪戒,你要守法,守戒;摄善法戒,所有的善法,你要去行动,如果你做不到,那你要随喜..

谈佛法所的「世间」嘉诚佛法所的世间,从最广义而言,可以涵盖欲界、色界、无色界以及依此三界而存在的众生,而本文所要谈的世间,主要指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经验世界,亦即吾..

问: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心,但同时也很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能往生吗?若到了临终,虽然很希望阿弥陀佛来,但又担心阿弥陀佛不来,那往生..

二十一、清凉之心水——离世间品五台山清凉寺自东亚之佛教圣地五台山金阁寺向西前进,野生之草花遍满全山,如毕绒毯般生意盎然,穿越山领,再往前行,可见标示「清凉寺入口..

二、赞佛之歌——世间净眼品天兵与阿修罗之战大弋壁沙漠之绿洲都市——和田(于阗),有一出家不久之沙漠,其名为般若弥伽薄(以下略称「般若」)。般若颇能严守戒律,且时时读..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爱。她朝完五台山回去,问题就解决了,..

净空法师:世间吉凶祸福是怎么来的?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虚诳不实,是失是轻;禅定智慧之乐,无漏无为,寂然闲旷,永离生死,与苦长别,是得是重。如..

谈谈出世间法意义上的成就◎陈亦新:“无二无别”是一种作意观想,还是一种证量?什么状态下才能达到“无二无别”?●雪漠:但是因为发心的不同,人们把阿罗汉称为小乘。大..

生活中这种小人,杀人不用刀最难识破,一旦遇见千万要远离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江国圣:您如何看待行善?●雪漠:善有多种,大善、中善、小善和伪善。有些人三轮体空,传播真理,善行天下,善行本身便是目的,是为大善。有的人虽有目..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该会是很多。我们天天发愿,我到了极乐世界,我就要回来。那我们如果顺利地往生极乐世界之后,我们也可能会回来的。要..

第一章生死大事——生死乃世间之主题第一节佛教生死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由于众生不能直接体悟本无生死的寂灭心性,而乱起种种妄想、颠倒、执著,导..

世间法的最高境界世第一法者,能断障碍慢。摄受增上乐,舍离加行观。心灭实非灭,无缘非无缘。能所似无分,寂静不缠绵。为什么叫“世第一法”呢?世第一法亦称“世第一位”..

第三章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书本第15页的【法义分享】,有提到「老、病、死」都是伟大的「天使」,经常在刺激你、唤醒你--「醒来吧!不要再作梦了!」。由于观..

第三章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一杂一一三○(一一四七)是故我说:『嶮恶恐怖卒起之时,众生运尽,人身难得,无有余计,唯有行义、行法、行福,于佛法教专心归依。』..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