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有一句话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但是又有说“大善大恶之人可以改变命运”,那么这个改变命运也是前世因吗?又说“一饮一啄,莫非前..

布施,三种布施是以法布施为主,财、无畏都是补助,法是主。所以大经上常常说,种种布施,用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七宝布施,这财布施,那个功德比不上为众生说四句偈的功德。..

证果成就再讲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的第二条理证。这个第二条理证是:“能证果成就”。共分五条。能够证果,能够成就,是一个修行人,修行最终的目的。就是最终成佛嘛。一个正..

内相的皈依,三根本为所皈依之处。在金刚乘中,内相的皈依,三根本为所皈依之处。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中,修行加持的根本是上师,修行成就的根本是本尊,修行事业的根本..

佛法如虚空般深奥广大,典籍如大海般浩瀚无边。初学者常常感到茫然:应该从哪里入门呢?其实,佛陀在最初宣讲佛法的时候,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佛应从哪里开始。两千多年前,释..

有很多人问:“师父您看我的上一世?”我说:“不会看。”不会看真的,上一世你就是天上来的又得怎么样?这一世就是咱是不是?有些人把这种根本定,误认为是解脱。他就是错误..

三十七道品指的是什么?三十七道品也称为三十七菩提分法,是四圣谛中道谛的详细分解,总共有七类三十七项,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也是帮助众生获得解脱与开悟的基础。这七..

四大天王(网络图)说起护法,学佛的人恐怕都不陌生,进入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威猛高大的四大天王,脚下还踩着被降服的妖魔鬼怪。就连挺着大肚子笑眯眯盘坐的弥勒菩萨背后..

问: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样的相?是否就是自己平时供奉的佛像的样子?大安法师答:对这一点,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知见。从本源意义上来说,阿弥陀..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俗语“外来和尚会念经”,又作“远来的和尚好看经”,意思是说从外边远道而来的和尚比本地的和尚学问高深,更懂经书。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盲目崇洋..

福报结合智慧,累积成佛的福德资粮(资料图)福德与福报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福德是成佛的资粮,往生西方亦复如是,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不可..

我今天想问最难放下的是什么?要放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放下的东西一般可以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公认的东西,比如银子第二类是变现出来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看到的是金子,..

人们的恶行往往从身口意起,但根源还在于起心动念。有几个小偷在空旷野地里分赃,离开时却因疏忽留下一袋的钱。当天,佛陀与阿难尊者正巧经过此地,农夫看见佛陀便向佛陀问..

身为佛教徒,对于自己的语言,一定要谨慎小心。现在我们真的是身处浊世时代,经常都会看到很多所谓有信仰的人,包括很多佛教徒在内,一天到晚都在讲怪力乱神的事情。告诉别..

有这么四句话是这样说的,「心里无事得自在」,就是你心里不装事。我过去曾经说过,我心里是不装事、不装人、不装物,你说除了人事物你还有啥装的?那就阿弥陀佛了,所以我..

要接受生命是苦这样的概念,你平时就可以开始检验造成不满足或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譬如当你或亲人接受赞美、名望、财富或任何开心的事时,你就会觉得快乐而满足。如果你没..

本焕长老:讲话的是谁大家看到本焕也不打香板,也不站着讲话,要坐着讲话,这个是什么?这个叫老苦。过去不是这样。过去从49年开始当方丈,当了多少年的方丈?当到现在,当了..

你最适合的是往生哪个净土?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曾向他的弟子描述过很多个净土。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要么是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要么就是观音菩萨的普陀净土,还有就是..

富贵和贫贱要放得下,不必放在心上,我们修行人我们不要求人间的这种洪福,洪福享不起也消受不起,最后走的时候都很惨淡。记得好几年前,以前凌孜会长可能大家都会知道,传..

人生在这个世间非常短促,纵然是一百年,也是弹指之间就过去了。在这段时间当中,我们到这个人间来,到底为的是什么?做了些什么?后面的结果又是什么?有几个人想过这个问题?..

文化最讲究“人道”,人文的精神最为浓厚,人道的价值最被看重。假定我们现在出个考试题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或者“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若以中国文化思想的观点来作答..

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孝亲尊师”。为什么?你学佛有成就最欢喜的是谁?是你的父母、是你的老师,父母老师欢喜,父母老师感觉到自己有成就,所以不能不孝,不能不敬。记住:..

修行究竟修的是什么?大家通常都会说修的是这一颗心,“心”指的又是什么?你又是怎么修心的?“心”摸不着、看不到,你如果对“心”不明了,那你怎么修呢?所以你要修心,首先..

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标榜自己,这是很多人有的毛病,我也属于这样的一个人。这都是名利心啊。社会就培养这种心嘛,我们在社会中污染了几十年,这种心就很强。别人表扬我,觉..

“三生有幸”指的是哪“三生”?“三生”指前生、今生、后生。前生,又作“前世”、“宿世”,即过去的生涯;今生,又作“现世”、“现生”,即现在的生涯;后生,又作“后世..

三生(资料图)“三生”指前生、今生、后生。前生,又作“前世”、“宿世”,即过去的生涯;今生,又作“现世”、“现生”,即现在的生涯;后生,又作“后世”、“来世”、“来..

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解释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的心。痛苦由执著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执著,对自己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有些人借助佛教修行来治疗感情的创..

无始轮回以来,我们一直在三界六道中流转,经历了无数的生老病死、苦痛悲哀。我们千辛万苦地经营事业、照顾眷属,可是当死亡来临时,又只能无奈地永离财富、诀别亲人。我们..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是佛教的重要理论,我也学了那么久,而我的内心真的接纳了吗?当我人生遇到困境时,我是忏悔自己的问题,还是怨天尤..

化世俗烦恼我执的情爱为度化一切众生的大爱(资料图)在这物质文明的发达时代,人们感觉不到幸福,反倒对前途感到越发的迷茫和内心的苍白无力,而清净的修行生活则显得稀有难..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