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佛教徒的行业

大士道皈依的动机不是为了自己一人的利益,而是愿遍虚空的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证得究竟佛果。这是大乘显宗和密宗修行者的皈依。身为大乘佛教徒,我们应以大士道的发心而皈依..

人做什么事情,都要为子孙后代想。不为子孙想的,都是自私,为天道所不容的。包括出家人修行也是教导众生。也是为子孙想,不为子孙想的,都是私心。为什么呢,中华文化生生..

问:一个人的各种善恶行为到底是被谁如何操纵的?索达吉堪布:比如,一个人侮辱谩骂你,若详细观察的话,语言来源于口腔等器官,操纵这些器官的是心识,而操纵心识的是业和..

离婚的问题,在佛典之中也不容易找到明确的根据。不过,佛教主张婚姻的美满及婚姻的责任,既然结为夫妇,结婚之后,应该相亲相爱、互相尊敬,各守各的本分,各尽各的责任。..

伟大的莲花生大师所教授的法门,对在浊世已不那么单纯的人们来说,最适合也最有用。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寿命浊,五浊恶世种种情形的出现,佛陀早已预言过,而今正..

问:佛教徒的目标就是开悟得解脱,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佛教徒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如何是好?索达吉堪布:我经常这样想:即生不开悟、不成就,倒不是特别要紧,但如果依靠恶..

一信徒问师:师父,自己努力修行改变为什么还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赞叹和理解呢?师答:我相信很多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叹,甚至将此作为今生奋斗的目标。现在细致想想,这有..

当你觉得有道理,有智慧来决定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造了很多恶业了。虽然佛教在世界上是以智慧著称的,拯救人类的,但是学佛的人本身自己需要明白,当我们开始学佛的时候,..

问:现代人总体上都异常繁忙,作为佛教徒还有必要花时间学很深的经论吗?索达吉堪布:现在大多数人可能不愿意深入难懂的论典,现在的人也比较懒惰,这与古人有天壤之别。前..

问:作为佛教徒,应该如何利用好自己拥有的身体和钱财资具?索达吉堪布:诚如《中观四百论》所说:“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如果利用这个身体..

所有三门不善业,法身光明界中忏关于忏悔,在讲解金刚萨埵法门时,已经说过很多了。无始以来到现在,有的罪业是自己知道的,而大多数犯下的罪过是自己所不知道,或已经忘记..

佛教徒不太适合做的工作,其中一个就是卖酒问:我现在是开酒庄的,从事的是一个卖酒的行业,而且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个行业。近几年,我通过经营的利润,做了一些公益环保和..

问:佛教徒在做一些慈善事业的同时,好像更注重弘扬佛法。原因何在?索达吉堪布:单单身体无病、拥有财富、享受善趣安乐并不是究竟的快乐,究竟的快乐是获得正法的利益,灭..

问:为什么佛教徒需要随时想到上师三宝?索达吉堪布:凡夫人修行,就像小船行驶在大风大浪的海上一样,时而平稳,时而又会遭到外缘狂风的侵袭,可以说异常艰难。如果不随时..

禅修,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一、禅修:练习脱离执著禅修,可以让我们练习脱离执著。当我们决定放下散乱之源,舍弃世间名利时。不管是外在环境嘈杂的噪音也好,内心对亲情..

有的人学佛起初能够依教奉行,从基础开始学,修得很扎实,但五六年后就有点着急了,四处寻找更高深的法,还自诩说:“我去听密法了,很殊胜。”算了吧!随意就能得到的肯定..

星云法师:为人四要与行为四戒《佛光菜根谭》说:“戒是安乐的根本,无戒则纷乱必起。”戒不是束缚,而是规则;戒不是拘束,而是纪律。生活中有了规则、纪律,行为上就不会..

行持善法一定要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行善的功德才能日日增上、直至成佛永不灭失。这三个修法按顺序是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结行回向殊胜,其中发菩提心要贯穿修法全..

许多人误以为佛陀是佛教的神,甚至在一般认为的佛教国家,如韩国、日本、不丹等,对佛陀和佛教都有这种神化的看法。难怪局外人会认为佛教徒就是追随这位外在的称为佛陀的人..

持戒修行圆满证道一、去恶行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去恶行善,对于任何一种细微的恶行,都不能轻忽,以为做了没关系。其实,一些细微的罪过,有时会酿..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来学《华严经》的?我们现在不说是学它道理了,连文字还搞不通呢。这段经念下来,它说什么呢?告诉..

问: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高妙,为什么我就觉得够不着,无处下手,反而觉得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了解自己的内心最为重要(资料图)真正的佛教徒,是人们常说的内教徒,真正佛教徒的修行,是往内观察自己的心。佛教徒不是注重形式和外表行为的人,也不是掺和着世俗法来表演..

问:对佛教徒而言,为了让上师真正高兴该做什么事情?索达吉堪布:大乘上师全部承认为是佛陀的化身,他所喜欢的就是利益众生,我们心里发菩提心,好好地闻思修行应该是上师..

问:有人觉得,传讲佛法者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还有供佛拜佛等行为都是偶像崇拜。这样理解对吗?索达吉堪布:知识分子、有地位的人在听受佛法时,一定要遣除傲慢心,应毕恭毕..

问:甚至有些佛教徒也认为,舍弃包括身体在内的一切求无上道的行为有点愚不可及,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是这样吗?索达吉堪布:我们舍弃一切的善根财产身体,这是非常合理的,..

网友:请问法师,身为佛教徒,一定要受三皈五戒吗?为什么?法师:如果没有作三皈五戒的仪式,你就不能自称为佛教徒。就好像在大学,你没有注册入学,学生处没有你的名单,你..

核心提示:“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观念古来便受到中国人的认可。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以慈悲心平等爱护众生的放生行为,逐渐从佛教传统成为中国人的民俗之一。然而,因为社..

问:对我而言,将怨敌与亲人同等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就非得如此吗?索达吉堪布:作为已进入大乘的修行人,我们理当对一切众生平等地修慈悲心与菩提心。释迦牟..

很多人在选择法门、选择修学方法的过程中,很无奈,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时期。不经历痛苦时期的人,是前生福德根性好,积累的种子好,遇到的缘跟前世、生生世世修行的法就相应..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