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功德主:极乐寺今天早晨搞了次斋天法会,《华严经》说身为佛子,当做佛事,所有的佛教徒都应该是佛子,为什么要做佛事?佛事利他,利他而完成自利,自利,从而利他,二..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最初是讲十恶,用十善法对治十恶。现在开始讲修行,修行得有个方便。第一个方便是忏悔,如果不把过去的业忏悔掉,修行没办法成就的,你不知道你怎么..

第一日上:念佛的障碍念佛的障碍我们念佛,要先把念佛的障碍除掉。你们跟我们这些师父们不一样的,净土部的师父天天念佛,天天念经。你们这次儿来这里打佛七,就要先把障碍..

2009年春(4月20日),梦参老和尚结束台湾弘法之行,转往香港弘法,适逢香港西方寺举办三坛大戒,梦老应宽运法师之请前往开示,向新戒子简要阐述了发心的重要性:“宽运大..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后,就要发菩提心,使你的心清净。发菩提心,发清净心,完了之后,趋向菩提。你同时要对治一下,看看你的病在什么地方。身体有病了你不知道,找医..

梦参老和尚月前来港弘法,先后应邀到几个道场作精彩的开示。期间,我们有缘访问老和尚,聆听他对现今各种社会问题的看法。老和尚虽然高龄八十六,但是思路敏捷清晰,对时下..

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我们纪念圣诞日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接受文殊师利菩萨的教授,就是做一个最听话的弟子。文殊师利菩萨教我们怎么做,不是我..

一、临终四事唐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指出临终往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不得怕死:生必有死,往生净土是永脱生死轮回的痛苦,真正离苦得乐。还有必须明白,怕死还是..

[原文]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

修行应具坚定心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我总了无疑虑。若闻人诮谤,便生退心,此种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浅所致。不以佛所说者为依归,而以愚夫愚妇所说者为根据。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

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债。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间第一功德事。(文钞三编·复许止净居士书)令夫人既能长斋五月,何不能长斋一年。以杀业..

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至谓小鱼..

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他提出猛兽、毒蛇、蝗虫之类都是害虫,危害这些虫可以说是为民除害。大师针对此言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猛兽、毒蛇、蝗虫之类都是因为感应到人心..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即皆有佛慧。但以贪、嗔、痴、等杂糅其中,则佛慧便成众生知见矣。今既知佛慧本具,务于居心、动念、行事处检点,不令贪、嗔、痴、等知见发生。又须以..

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涅槃经》云:“佛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无惭愧者,不名为..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当前题目为编者所加。人生三毒为贪、瞋、痴,也是修行人要断除的根本烦恼。印光大师在此文中,有道理有例证..

消灾治病有求必应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的办法并不是像世人尤其现代人这样山珍海味、人参鹿茸的大补特补,而是应以合理的素食配合寡欲的生活方式,这对现代人..

复孙艺民居士书世间聪明子弟,于情窦开时,其父母兄师不为详示利害,以致由手淫与邪淫送命者居大半。能不即死,也成残废,无可成立。汝既深受其害,当常存严恭寅畏之心。不..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

问:我们是刚学佛的居士,今天来是请法师指点迷津。对什么是净土法门,我们还不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大安法师:净土法门就是要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首先,对净土法..

按照这次活动的安排,今天下午是传授三皈依和五戒。这个活动是一个很严肃的活动,所以在讲三皈依或者五戒的时候,我们全体可以参加听一听;正式要授三皈依的时候,就要根据..

归依三宝是信佛的开始,信佛的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八关斋戒才是了脱生死的门径,是修出世的正因。八关斋戒的内容: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

(第一天)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师父慈悲、各位法师、各位居士:这次新加坡双林禅寺举行禅七,邀请本人前来主七,自己感到非常的惭愧,也非常惶恐,所谓惭愧,就是自..

问:请问师父,我们在佛堂里供花、供水或供水果,那些水果供完后还能吃吗?是丢掉呢,还是怎么处理?师:一般在我们汉传佛教里,上供的水果可以吃,下施的水果不可以吃。但..

三障是什么呢?第一报障。第二业障。第三烦恼障。报障有依报、正报两种。什么叫正报?什么叫依报?正报就是正当来受报的,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依报是依靠生活而受报,也就是..

今天学生们到台上来说自己读书的心得、处事的感想,虽然说得很短,但是很有意义。他们年龄很小,就知道说谎话是欺骗的行为,自己欺骗人,人会欺骗自己,这是因果循环报应的..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