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在佛教中,无论是对佛菩萨的供养,或是在说法的譬喻中,经常都可以见到香的踪影。密法中,不同的本尊甚至有不同供养的香,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香能袪除一切..

阿弥陀佛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出来的惟一的佛(弥勒菩萨目前正在兜率天的内院,要在数十亿年后才降生地球成下一个佛),在佛门弟子..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以“无我”..

问(19):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答: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

龙树在《致国王书》中说:“合理的闻思,使驱入正修。”学佛是一种改变思想认识,改造心理本性,提高品德素质,开发真、善、智慧的一个自我完善的系统工程。学佛不能单靠盲..

八苦斌宗法师讲述一九五二年五月十二日于法源寺诸位,讲这个题目,当先从一切苦讲起,迫恼身心谓之苦,赅括种种曰一切,是指人生所受种种的痛苦,叫做一切苦。综观三界无非..

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斌宗法师讲述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于法源寺前言1、色身和法身的生活是要兼顾的2、法身生活是什么?3、戒定慧为法身生活的要素4、证明法身生活比色身生..

我人生死之由来斌宗法师讲述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三十日于澹云精舍前言一、生死缘起二、解脱生死的方法结语前言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也是为一切苦的根..

涅槃是什么?斌宗法师讲述一九五七年二月拾五日于澹云精舍前言一、涅槃的意义二、涅槃的种类结语前言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

认识佛教之常识斌宗法师讲述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在新竹中山堂各机关首长,诸位先生,诸位居士!斌宗今晚应佛教支会及共修会诸同仁等之邀,来此讲几句佛法与大家结缘,感..

人生的烦恼有千万种,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瞋痴的烦恼,其中最难处理的根本烦恼就是“我执”。我执就是八万四千烦恼的统帅;因为执“我”,所以我疑、我嫉、我..

佛教与禅的渊源和关系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天性,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办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而在释教中的“禅”是“禅那”的略称,意..

佛教的禅理和佛理的关系溯源梵学自汉朝传入我国,即有许多不同之派系,纷歧致之说法,为了消弭冲突、防止矛盾,我国梵学家即以判教办法,将各种说法融合消化。我国之派系有..

佛陀不去定义一份感情,这是爱情,这是亲情,这是友情,这是婚外情,等等;他只是体验,他只是体验那个发生。不管什么样的感情,他只是体验:这是受,这是想,这是行,这是..

如何在家庭里的夫妻之间,丈夫与妻子的父母,妻子与丈夫父母的生活中更好的用佛法来处理好矛盾?正如有些大德所说,最难的修行就是在最亲密的关系中。的确,我们有时候跟外..

圣空法师:学佛后为什么处理不好生活和工作的关系?问:不知如何处理学佛、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有时会烦恼,比如有家庭,会占用学佛时间,不结婚会有各方面的压力。学佛..

前世因果和今世疾病的关系这是我看到的一本小册子,内中记录了一个通灵人所看到的不同疾病患者的疾病来历,希望能对大家观察自己的病因有所帮助。这个人所看到的事实,是我..

《后汉书》里有一句话:“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我被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多么有思想深度的一句话,说中了很多人的状态。这世间很多人都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

卡梅隆在电影《阿凡达》中所架构的世界潘多拉,即是一个万物都可以建立“链接”的世界。何谓“链接”?我曾无数次思考过一个主题:人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意义又是..

女人最强的威力是温柔夫妻相处,该给先生谏言的,我们一定要谏言,要提醒他,不能让他肆无忌惮地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当然夫妻之间沟通要好,也必须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当中。比..

大家早上好!我的咽喉炎已经有两个礼拜了,本来感觉两天就可以好的,因此又去讲了两次课,结果患上加患,这是我没有去爱护它的缘故。所以,今天大家都坐近一点,使我的嗓子..

随喜的时候,心一定要纯净。随喜不是收费用,不是让你捐款,是让你种福田,给自己做功德。如果没有条件,或者不方便,就不要勉强,可以一分钱也不拿,心里随喜就行。拿得少..

我遇到很多师兄有过绿度母的迅速感应作者:愿心似莲花师父和师兄都在建议念绿度母因为他们深深的感受到了绿度母的加持和慈悲无数次在困难之时祈求过度母都以最迅速的速度实..

问:对于没有智慧的在家弟子,应如何在学佛与家庭中找一个平衡点?答:你这个前提是对于没有智慧的在家弟子,是如何在学佛与家庭中找一个平衡点?不错,你这问题非常好。为什..

我们今天要谈谈情感关系和爱,我可能不是谈论这个话题的适合人选,但从另一方面而言,或许我正是合适的人。我有很多老师,我从他们那里接受教导,可以说,他们真的就是佛陀..

阿盘提国,有一个长者,非常富裕。家里有一个奴婢,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经常被鞭打,活不如死。有一天,他拿着瓶子到河里去取水,放声大哭。佛陀的弟子迦(jiā)旃(zhān)..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习尚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今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法的记载。因此可说,大修行人不一定要闭关;相反,闭关者也不一定是..

明代是江西释教的兴旺时期,临济、曹洞、净土诸宗派传人名声大振,徒众称盛,各府县创立的寺宇420余所。这既是明代诸帝支撑的成果,也与江西官绅佞佛、王学名家谈禅的思想..

修学佛法,不外『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佛法的现证,不是脱空而来的,有方便,有因缘,那就是离不了闻思修三慧。现证慧,由修所成慧进修而得的。修所成慧,是与..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