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康菲尔德博士

记那一段美丽与苦难相依的日子吕凯文1997年6月3日,我总算完成陆军预备军官义务役任期,安全无伤地从军中退伍回到中部的家。眼前想到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把服役两年的微薄积..

论“四谛”的“灭苦”方法论吕凯文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法光杂志v.121(1999.10)财团法人法光文教基金会一、问题之所在自从丹尼尔?高曼(DanielGoleman)的《EQ》..

与死亡为友吕凯文凡人皆会死,无一能幸免。死亡不仅是生命的现象,也是生命的实相,不管我们主观上喜不喜欢它,客观上终究有一天还是会与死亡相逢,它看似这么地可憎,却又..

吉藏《三论玄义》中之破显所具有的融和倾向刘嘉诚法光第116期(1999.05)第三版一、前言在中国佛教史上,被尊奉为弘扬龙树《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百论》,绍隆鸠摩罗..

中观学的基本观点嘉诚中观是印大乘佛教首先出现的学派,此一学派约在公元2~3世纪间由树菩萨所创。树上承阿含与般思想,确「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的中观宗旨。由于中观主张..

「少善根」与「生彼国」一、《佛说阿弥陀经》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依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释尊对舍利弗叙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之后,劝听闻此福音的..

跟佛求什么?作为一个佛教徒,尤其是念佛的人,对于佛菩萨的加被怙佑,总难免有几分一厢情愿的想法。这样的心态,可以说是很自然的。举例来说,我每次开车回家,大多数的情..

「末法」与「净土念佛得度」考--由道绰《安乐集》衍生的重要观念之检讨(一)通行的「末法唯能念佛」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众生的根器差,不能修圣道门,只有依靠净..

鸿文三卷印禅心——读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明尧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由中华书局2001年6月出版,是禅宗思..

从无我到真我自我感的消融或体验到人生的无我本质,只是灵性生活的一面。正如我在本章一开始所说的,灵性生活有两个并行的任务,一个是发现无我,另一个是发展健康的自我感..

冥想:我是谁?许多灵性传统促使人觉醒的主要做法,就是不断自问:“我是谁?”或是以不同的方式询问,如‘拥有这副身体的是谁”。许多老师如马哈希和中国、日本的伟大禅师..

真我的独特表现要唤醒佛性,还需要了解自我的另一面:实践个人天命的需求。这种发现是很基本的任务,对西方人而言更是如此。传统佛教故事常谈到个人可能立下重大的誓言,愿..

本自具足的真我当自我的发展逐渐成长,心愈来愈少纠结,就能开始发现与自我有关的深层真理:我们不需要改善自己,只要放下让心受到阻碍的障碍物。心不再因恋惧、愤怒、执著..

自我发展的过程修行如何能帮助我们发展健康又完满的自我感呢?我们如何能达到真我?这个历程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正如西方心理学的描述,最初的自我感或正向的自我..

第14章我是谁:无我或真我灵性生活有两个并行的任务:一个是发现无我,另一个是发展健康的自我感。表面上两者互相矛盾,但两者都必须实现,我们才能觉醒。灵性修行必然会使..

关于无我的误解关于无我和空性的错误观念到处充斥,这些混淆的观念会破坏真正的灵性发展。有些人相信他们能通过努力,去除以自己为中心的自我,而达到无我,有人误以为空性..

区隔与阴影制造区隔是为了避开我们害怕的事,但日后我们却会为此付出代价。神圣而充满灵性的阶段之后,会出现相反的极端:暴饮暴食、耽溺性欲等,这是灵性的暴食症。即使是..

分裂的实例就像近敌一样,区隔的力量会使身体和心灵分裂、精神和情绪分裂、灵性生活和关系分裂。若不检视这些分裂,灵性生活就会停滞,觉察力也无法继续成长。关于这种情形..

第11章寻找佛陀:一盏照亮自己的灯面对各种灵性教导与修行,必须保持真正的探索精神。这些教导和修行在我和其他人身上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佛陀的遗言谈到我们必须成为一盏照..

优雅面对生命的变迁每一种状态都会走到下一个阶段,绝对不要逃避生命的变迁。优雅地进入其中的主要方法就是不断地仔细练习,像练习骑马一样:一次次散步、小跑、慢跑,跑过..

分裂与整合只要有错误的切割,就会造成问题。现代生态学指出了狭小、被切割的生活观造成的后遗症:我们大量使用石油,释放许多碳氢化合物,影响空气质量和整个地球的气候;..

第13章神圣之地,没有疆界神圣而充满灵性的阶段之后,会出现相反的极端:暴饮暴食、耽溺于性欲等,这是灵性的暴食症。灵性修行不会让我们脱离痛苦和困惑,只会让我们了解逃..

密集禅修结束后:在变迁中修行不论遇到突如其来的外在周期,还是自然而然的内在周期,灵性修行都要求我们以清醒的方式尊重这些变化,在修行的周期中优雅地呼吸。有一个绝佳..

分裂的原因:早年的创伤大部分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心理创伤和巨大的痛苦,灵性修行似乎可以作为逃避之道,以摆脱身心的困扰,逃避过去的痛苦和存在的孤寂。灵性的前景愈美好..

修行方式也有周期世俗生活有周期地运行,且每一周期都包含灵性的功课,同样地,内在灵性修行的技巧和方式也有自然的周期。我们常认为不同的灵性道路有不同的修行方式,比如..

相似的近敌佛教传统有一种独特的教导,能帮助我们了解内心的切割和分裂是如何在灵性生活中重复出现,就是所谓“近敌”。近敌是在心中出现的性质,伪装成逼真的灵性体悟,事..

第12章灵性生活的周期如果我们认为修行就应该如何,反而会造成阻碍,使我们无法尊重实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情况。生命的自然周期每一个古老的智慧体系都认为人的一生由一连串..

无法预料的收获灵性修行中,最有价值的教导有时是出乎意料的。有位学生在十天闭关禅修的经验中深受感动,决心接受长期的密集修行。他花了两年存钱,累积足够的假期,准备到..

各个生命阶段的灵性意义当我们尊重生命的自然周期,就会发现每个生命阶段都有灵性层面的意义,都能提供助长灵性的智慧与经验。举例来说,灵性意识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早期的生..

以自觉接受每一阶段的任务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灵性成长的种子,当我们能有自觉地接受适合自己的人生任务时,灵性生命就会成熟。可惜在许多灵性团体中,有些人会逃避这些任务..

相关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